《人间词话》对印象式批评的继承与新变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bianyidianyao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印象式批评是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主要形式,而王国维《人间词话》是在中国历代诗话词话的基础上,运用了西方的思想和理论,学习西方文学批评逻辑化、理性化的优点,在书中构建自己的理论核心。王国维对传统文学批评方式的继承和新变,使得《人间词话》事实上是王国维为中国文学发展寻求出路的一次成功的试验。
  关键词:《人间词话》;印象式批评;继承;新变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005-01
  一、 印象式批评
  印象式批评是文学批评方法之一,又被称为感想式批评、鉴赏式批评。它是指批评家在阅读完作品后,叙述自己对这部作品的直观印象和感受,作为对作品的评价。印象式批评是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尤其表现在中国历代的诗话词话中,如钟嵘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等,近代有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
  二、《人间词话》对中国传统印象式批评的继承与新变
  印象式批评在中国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甚至到近代依然出现在学者的文论中,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就是这一典型。但是相对于传统的印象式批评,王国维没有采取“信徒式”地采用,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寻求新变。
  (一) 《人间词话》对批评形式的继承与新变。
  从《人间词话》的批评形式上来看,王国维仍旧使用传统的文言文的语言形式来创作《人间词话》,每条评论或是针对某位作家、某个作品或是某种文学现象,均有一个论述的主题,而且每条评论都十分精炼传神。《人间词话》还继承了中国诗话特有的评论方式,即印象式批评。著作中根据其不同的批评形式,可分为三类:摘句式印象批评、抽象式印象批评和具象式意象批评。
  首先是摘句式印象批评,这是利用作家作品中已有的诗句作为评价他们的依据,如王国维分别用温庭筠、韦庄和冯延巳三人词作中的摘句来表现他们各自的词风:
  “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正中词品,若欲于其词中求之,则“和泪试严妆”,殆近之欤?
  这一则评论使用了“以诗论诗”的手法,用他们各自的作品代表他们总体的词作风格,从总体上把握了风格特点,不抽象,不枯燥,能够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其次,《人间词话》中还使用了大量的抽象式词语来批评诗词。如王国维运用中国传统的理论话语,如“兴趣”、“神韵”、“境界”等。除此之外,还借用了大量的非本土的西方用语,诸如造境、写境、写实、有我、无我等。
  除了摘句式和抽象式这两种印象批评外,《人间词话》中还有具象式的印象批评,具象式批评类似于比喻比拟的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为某一实质的物来进行批评,这也是印象式批评最喜欢用的表达方式。例如王国维在批评李璟词“菡萏香销翠叶残”一句时,用“众芳芜秽,美人迟暮”来形容秋天百花凋零,万物萧瑟的自然景象和美人容颜老去,青春不再的伤感,两者构成了作者心中悲凉落寞的心境。
  王国维继承之后就是要产生新变。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以词句定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二)《人间词话》对批评内容的继承与新变。
  从《人间词话》的评论内容来看,王国维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的创作的,书中不仅大量运用了中国古代词论,而且还在此基础上结合西方理论进行发展。
  “境界说”是《人间词话》建构的批评理论的核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卷上第九则中论述了他的“境界说”的理论来源:
  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说明“境界说”并非王国维个人的独创,而是由中国古代文论中发展而来的,虽然名称不同,但是其意蕴是相似的。但王国维对这一概念的运用没有止步,而是在中国古代诗学固有的术语“境界”和“意境”的基础上结合“康德叔本华哲学”重新阐释并建构了他的“境界说”。它的基本构成元素有下列方面: 一、以叔本华的直观说为核心的认识论美学。王国维说“原夫文学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观也”,其中的“观”就是叔本华的“直观”,即静观。叔本华把这种直观分为“观物”与“观我”,这种区分为王国维所承袭,成为王国维区分“意境”的有无与深浅的基础。在《人间词话》中,它集中地体现于所谓“隔与不隔”说。二、对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的接受。由于王国维也把人生看成痛苦的根源,对此在“诗人之境界”与“常人之境界”的划分中,他指出“诗人之境界”高于“常人之境界”的原因: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他认为诗人要想“入乎其内”,只有真正经历过了才能领悟生活的本质,才能创作出带有真感情、有境界的作品;三是康德的自然天才理论。这主要体现于王国维在“优美”、“宏壮”之外提出的“古雅”范畴和《人间词话》中阐述的一种新的文学史观,同时在他对具体词人的评论中也时有流露。如他称赞纳兰性德“以天赋之才,崛起于方兴之族”,就是以这种自然天才理论为依据的。
  总的来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不仅对中国传统文论进行了有选择地保留和发展,更可贵的是能在此基础上学习西方理论的长处,以弥补中国传统文论的缺陷。吴文琪曾在《文学革命的先驱者—王静庵先生》一文中对此作出过很高的评价:“《人间词话》从表面上看来与中国相沿已久之诗话一类作品之体式,虽然也并无显著之不同,然而事实上他却已曾为这种陈腐的体式注入新观念的血液,而且在外表不具理论体系的形势下,也曾为中国诗词之评赏拟具了一套简单的理论雏形。”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王攸新.选择·接受与疏离:王国维接受叔本华、朱光潜接受克罗齐美学比较研究[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3]吴中杰.文艺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4]孟樊.台湾印象式批评的诗学[J].北京大学学报,1991年(06).
  作者简介:黄丹妮(1990-),女,汉族,浙江省诸暨市人,学生,文学硕士,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研究方向:文艺学。
其他文献
摘要:迈克尔·翁达杰是加拿大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新星,以鲜明的后现代主义风格著称。小说《身着狮皮》是其早期的代表作,涉及到的主题有文本与历史、爱情、后殖民主义等。笔者细细读来发现,作家在文本中借自然与工业文明之间的冲突,男女两性之间的斗争主题,展现了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模式,同时也表达了对两性之间相互尊重、平等互爱、和睦相处的愿望。  关键词: 迈克尔·翁达杰;《身着狮皮》;生态女性主义  中
前言    在篮球运动中,教练员以往大多关注的是运动员四肢力量,由于四肢力量在许多技术结构中是较为关键的基础运动素质。因此,对核心力量的训练也就容易忽视。近年来,人们对核心力量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总的来说还不系统,核心力量在篮球力量训练中到底扮演什么样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发展核心力量,如何协调发展四肢力量和发展核心力量的关系是作为篮球教练员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核心力量的概念阐释    核心力量
应用文写作在高职的课程体系中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诸多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地位得不到充分认识、教学形式陈旧单一,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因此,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日常生活和实际工作中经常运用的应用文写作采用“任务驱动法”,把教学内容分解为相应的目标任务并进行解决,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
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建筑中使用起重机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展,为保证在工程建筑实施中安全性的保证,需要确保起重机操作的安全,加强对其检验检测工作的有效实施,能够
摘要:《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部完全成熟的著作,他们以实践观点和实践的思维方式,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并实现了哲学上的革命变革,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本文主要阐述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是如何对费尔巴哈、鲍威尔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进行批判,是如何将唯心主义从其最后避难所中驱逐出去,从而实现历史观领域
电气自动化是当前工业发展的主要标志,在促进工业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采用电气自动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劳动强度,加快了信息传输的速度,提高
儿童脑型并殖吸虫病是由于童虫经纵隔向上移行进入颅腔,在脑组织中移行破坏引起渗出性炎症、出血和水肿等所致[1].它是儿科少见的危重症,其来势凶险,如不及时治疗可留有神经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没有经历烽火连天的时代,也没有体验过物资匮乏的生活。在物质较丰裕、生活较安逸的和平环境中,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在无意识中受到影响。他们甚至曾一度被称为“垮掉的一代”、“没有责任心的一代”。因此,在问题浮出水面之时,有必要就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现状进行分析,寻求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途径,以弥补德育在这一方面的不足。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现状 
闻一多认为殷中叶以前的游牧农业时期,是产生史诗的适当条件,藏族史诗《格萨尔》就是这一时期是产物。《格萨尔》史诗内容中的三界神灵崇拜、图腾崇拜,以及对战争场面的描写,都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