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物理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来源 :科教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wardeterni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076-01
  问题与教学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罗兆华教学围绕问题展开,问题在教学中得以解决,教学又发现新的问题……周而复始,推进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就物理学科而言,物理教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的教学,不论是自然现象的发现和解释,还是自然规律的总结和应用,都充满了问题。物理教学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教学方法而言,不论是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还是发现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等,都离不开问题。有了问题,才能启发学生;有了问题,才有探究的可能;有了问题,才能发现规律,有了问题,才有讨论的话题。
  一个好的教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但不好的问题,可能让学生毫无兴趣,也可能使学生糊里糊涂,不知所云,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对物理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作一探讨。
  一、物理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
  1、基础性。基础性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设计的问题要体现学生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学有所得;二是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学生有能力解决。设计的问题不仅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摸得到”,有发展的空间;而且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摸得到”,有成功的可能。
  2、科学性。首先要求设计的问题从情景素材到具体内容都是真实可信的,不违背科学常理;其次,设计的问题还应融入科学方法的要素,使学生学习模型、理想化、假说等方法;设计的问题还要注重体现科学思想和科学价值观,体现新形势对学生发展的要求。
  3、针对性。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重点、难点来进行设计,设计的问题题意清楚,条理分明,语言精练,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辨析疑难,纠正错误,完善认知结构。切不能用不着边际的问题为难学生。
  4、启发性。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不用思考就能回答,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简单的一问一答,只会使学生懒惰,长期如此还会对学生的思维品质造成损害。教师应抓住教学的内在矛盾,把握时机,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设计问题,使学生达到心求通而不解,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
  5、有序性。设计的问题要结合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6、现实性。设计的问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科技、生产实际,要有时代气息,突出“应用性、实践型”,表现物理学在人类文明中的巨大作用,使学生认识物理学习的意义,激发学习的动力,同时提高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7、发展性。增加问题的开放性,促进多方位的发展。设计问题,或将学习引向深入,揭示其物理本质;或引发一些新的思考,打开通向新世界之门,让物理教学达到蕴味无穷的境界。
  二、物理教学问题设计的方法
  1、通过实验进行设计。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途径。实验现象、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数据处理、误差分析、方案改进等都可以成为物理问题设计的内容。如:
  ⑴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测定弹簧枪钢球射出时的速度。(方案设计)
  ⑵测金属电阻率时,为什么通电电流不宜过大,通电时间不能太长?(实验原理)
  ⑶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滴下油酸酒精溶液时,滴管离水面应高一些还是应该低一些?(实验操作)
  ⑷用气筒打气时,是气筒上部发热厉害,还是气筒下部发热厉害?上、下部发热的主要原因各是什么?该现象说明了什么?(实验现象)通过实验设计的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取物理知识,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还能了解实验设计、实验观察等方法,形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2、通过知识应用进行设计。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科技、生产、生活实际,设计知识运用类问题,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和接收,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信心,也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关注。可以“神舟六号”为背景,设计这样的问题:
  ⑴若飞船在轨作匀速圆周运动,宇航员受重力作用吗?宇航员为什么会飘起来?
  ⑵宇航员在舱内“行走”过程中,碰到飞船内物体,有撞击力吗?
  ⑶飞船升空阶段,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飞船返回过程中,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吗?
  ⑷“神舟六号”与地球同步卫星相比,有哪些不同?(开放性问题)
  ⑸宇航员通过观察窗看太空(向着太阳除外),为什么都是黑暗的?
  ⑹宇航员用肉眼通过观察窗能看见我国的长城吗?为什么?你看见过这方面的报道吗?
  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多,为物理问题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有许多电器,都要求改变电流的大小。我们可以设问:怎样才能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可以引导学生讨论音量电位器(变阻器),电扇调速开关(变压器),还可以适当地介绍台灯调光原理(可控硅),扩大知识面。
  3、通过旧知识的拓展进行设计。学生掌握的知识可以扩散、深化、发展,教师可以抓住知识的深化、发展点,顺藤摸瓜,形成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巩固旧知识,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生长出”新知识。学习了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学生会利用公式进行匀强电场的有关分析和计算。这时可设计如下问题:在如图所示的电场中,a、b、c为同一条电场线上等距离的三点,电势差与相比哪个较大?理解场强越大,沿场强方向上相同距离的两点间电势差越大,意义就扩展到了非匀强电场。学习中,有时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不完整的“推理”和外延,得出错误的结论。如学习“人造卫星”时,学生知道了轨道半径越大,卫星运行速率越小。这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轨道半径大的卫星,运行速率小,所以,发射轨道半径大的卫星更容易。这样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4、通过学生的知识经验进行设计。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学生走进课堂,并不是“空白”的白纸,由你涂、画和书写,他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其中,有些经验是有利于新知识学习的,有一些经验则不利于新知识的学习。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形成的学习障碍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掌握规律。学生在初中学过,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头脑中有一幅电荷移动形成电流的图式。为了帮助学生完善这个图式,可设计问题:导体两端不加电压,自由电荷处于静止状态吗(增加热运动图层)?合上开关,灯立即就亮了,是不是说明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非常大(增加电场传播速率图层)?
  以上讨论的都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如何设计教学问题,以有效地创设问题情景,促进思维活动的开展,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这些都属于预设性问题。教学中还应关注学生的活动,捕捉生成性问题,展开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与效果。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非常重要。  【关键词】初中英语;培养;交际能力;自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552.04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既是一项充满快乐的工作,更是一门蕴含着诸多奥秘的艺术。结合自己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尽可能多的开放性阅读不仅极为有益,而且尤其必要,因为此举能够对小学生产生全面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语文;开放阅读;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257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047-01  小学语文教学既是一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072-02  虽然我们的课堂教学在不断的进行改革,《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新方法在广大教师中积极的推广着,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师普遍采用讲授法一讲到底,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一直在困扰着很多老师,我们的学生,一天要连续上六、七节课,这样是难以保证每节课都能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
期刊
【摘要】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是一个新事物,它遵循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采用的一种教学育模式。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课;参与式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56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068-01  参与式教学其核心就是充分调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贯彻教学民主的理念,创造师生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060-0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阅读教学几乎组成了语文教学的全部。试卷上作文分数所占的比重触动了教师和学生的神经,提醒着它的地位。如何教学生写好作文成为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于是,作文的批改和讲评被赋予重要的使命,越来越引起师生的关注。  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习作的成功
期刊
【摘要】互联网的出现,教育模式将有革命性的变化,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已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更能够体现新课程标准精神。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有助于突破难点,真正实现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学效益。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应处理好网络与学生的和谐关系,网络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关键词】数学教学;网络;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058-01  小学数学教学不是空洞抽象的数字、概念和公式,它来源于生活,并且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我们的教学要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四周熟悉的事物中感悟、学习、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作用,体验数学
期刊
【摘要】质疑是求知欲的表现,是一种探索的动力,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开端。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难点、要点进行质疑,无疑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质疑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075-01  质疑就是提出疑难问题来讨论,提出疑问以求解
期刊
【摘要】课程标准理念为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领悟新课改的精神,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加大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灵活性,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的转变,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状况,让每一名学生从体育学习中受益。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质量;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065-0
期刊
【中图分类号】G233.18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087-01  学习知识重要,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更重要。科学的物理学习方法包括预习、听课、整理、应用(作业)、复习总结等。大量事实表明:做好课前预习是学好物理的前提;主动高效地听课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及时整理好学习笔记、做好练习是巩固、深化、活化物理概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