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学好小学数学

来源 :科教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ckbao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058-01
  小学数学教学不是空洞抽象的数字、概念和公式,它来源于生活,并且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我们的教学要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四周熟悉的事物中感悟、学习、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作用,体验数学那无穷的魅力,从而达到主动运用数学观点、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在生活中精选素材,让学生感悟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实践中,如能努力拓展小朋友们熟悉数学的空间,重视他们对数学经验的积累,让小朋友们在学习数学知识之前尽早感受。课堂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效果的。如在教学“高矮”的前一天,可安排学生:“明天数学课上,小朋友们要告诉全班小朋友,你家里是爷爷高些,还是奶奶高些?是爸爸高些,还是妈妈高些?同桌的是你高,还是他高?”这样学生在课外自然就会去认真观察比较,无形之中就把“高矮”的知识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感悟了。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让学生感悟知识的“课前孕伏”应该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再经过家—校沟通、实践体验,让学生经过一个时期的感悟—学习,培养学习爱好和热爱数学的情感,就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二、捕捉生活现象,让学生发现数学
  数学思想到处存在于生活现实之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去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估算是生活中最常用的,开学学校要发书本子、自己要买文具、教辅书等,知道单价和数量,可以要求学生估算一下总价;妈妈买菜,知道带的钱和单价,估算买多少菜等等。把生活中学生形成的估算技巧迁移到课堂教学中,把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数学知识,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数学概念的建立本来是抽象空洞的,然而,由于这些具体的事物经常摆在学生的眼前、身边,学生很快就能熟知并会运用了。把数学教学和实实在在的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爱好。
  三、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爱好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生活背景设计生活情境,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到数学问题亲近好学,自然就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爱好。如教学“分类”时,让学生4—6人一组,围成扇形坐好,并在中间随意堆放许多书、本、学具、文具等物品,让学生感受教室里的杂乱,从而激发学生要整理自己教室的欲望,这时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分组讨论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的情境,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有的数学问题无法实物再现,但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教学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如在教学”比较轻重“时,可将课本中的动画换成小朋友们在上幼儿园是玩跷跷板的记实录象情境,借助这样的场境,不但能激发学习爱好,还能锻炼学生用眼观察熟悉事物的能力。
  四、激活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
  数学思考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就小学生而言,往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理解、把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学会数学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如教学“一本故事书,小平看了75页,还剩35页。求这本故事书有多少页?”时,学生要经过逆向思维用加法来解答。这对于低年级小朋友来说,是很难理解的。教学中可以这样处理:先让学生读题理解,独立分析,组织交流,师在学生交流中适时进行生活經验上的点拨:师手拿一本书,边念题边做一页一页阅读的动作,旁白说“看了75页”后,再捏着剩下的部分说“还剩35页”,“怎样才能找到这本书有多少页呀”。待学生都明白表示的意思后,用强调的稍带夸张的动作把看过的页数和剩下的页数两部分合并,成了整本书。这一点拨,将学生生活画面再现,激活学生生活经验,使其产生顿悟,真正理解题的数量关系,解决好这一问题。
  五、课外延伸回归生活,让学生学习应用数学
  小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课标》的重要目标之一。知识也只有运用才能被学生真正地把握,也只有在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坚持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将学生运用数学过程爱好化、生活化,为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提供广阔的空间。如在学习了“面积计算”和“长方体表面积”后,可以让学生计算自己的卧室用地板砖的数量,墙壁粉刷压光涂料的面积。通过大量实际运用,能让学生经常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用处,也能练习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增强他们的应用意识,进而熟悉数学的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关系密切起来,让我们的学生在生活天地里学会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思考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我们的数学课就一定能丰富多彩,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让学生在快快乐乐中学好数学。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8.25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052-01  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观察能力、阅读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等的综合体现,在我们的平常教学中只有多措并举,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观察能力是写作能力的基础,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起跑线  观察能力是指学生借助感觉器官感知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79.32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061-01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已成为当前小语教改中众人注目的焦点,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这些现象:不少读的不错的同学在课堂上不愿举手读书,有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语文到底是什么?语文是那巍巍珠穆朗玛,是那草叶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是洛阳城中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白洋淀里的打渔船……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067-0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先之乐而乐。”语文从那古人的口中娓娓道出
期刊
【摘要】课程改革使传统的课堂焕发了生机和活力,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却发现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丢掉了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个人认为传统教学中的一些优秀做法,如果继承下来,再结合新的理念,才能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
期刊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与效果。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非常重要。  【关键词】初中英语;培养;交际能力;自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552.04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既是一项充满快乐的工作,更是一门蕴含着诸多奥秘的艺术。结合自己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尽可能多的开放性阅读不仅极为有益,而且尤其必要,因为此举能够对小学生产生全面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语文;开放阅读;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257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047-01  小学语文教学既是一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072-02  虽然我们的课堂教学在不断的进行改革,《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新方法在广大教师中积极的推广着,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师普遍采用讲授法一讲到底,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一直在困扰着很多老师,我们的学生,一天要连续上六、七节课,这样是难以保证每节课都能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
期刊
【摘要】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是一个新事物,它遵循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采用的一种教学育模式。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课;参与式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56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068-01  参与式教学其核心就是充分调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贯彻教学民主的理念,创造师生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060-0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阅读教学几乎组成了语文教学的全部。试卷上作文分数所占的比重触动了教师和学生的神经,提醒着它的地位。如何教学生写好作文成为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于是,作文的批改和讲评被赋予重要的使命,越来越引起师生的关注。  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习作的成功
期刊
【摘要】互联网的出现,教育模式将有革命性的变化,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已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更能够体现新课程标准精神。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有助于突破难点,真正实现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学效益。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应处理好网络与学生的和谐关系,网络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关键词】数学教学;网络;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