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产品换“马甲”

来源 :投资与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6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是说信贷类理财产品停了么?怎么现在银行卖的还都是各种贷款类的信托理财产品呢?”近日,李女士到银行咨询时,碰到了一个让她困惑的问题。李女士早就听说2009年底银监会“叫停”了信贷理财产品,那为什么银行近期发行的产品与信贷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差别并不大呢?
  
  信贷理财产品受新规打击
  
  信贷理财产品在2009年可以说是一片繁荣。统计显示,2009年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共7315款,其中,投资于信贷资产的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达3661款,占比达50.1%。仅2009年下半年,银行就发行了2668款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占该类产品全年发行量的72.9%。可以说,2009年,在债市、货币市场无亮点的情况下,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受到追捧,并且收益回报也不错,很多产品年平均收益都超过了3%。
  “风光独好”的信贷理财产品却在2009年年底遭遇变数。
  2009年12月14日和23日,银监会下发的《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合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规范信贷资产转让及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不得投资于理财产品发行银行自身的信贷资产或票据资产。”这给火爆的信贷理财产品市场泼了一盆冷水。
  普益财富统计数据显示,新年第一周(1月1日至7日),在22家银行发行的89款个人理财产品中,仅有6家商业银行发行12款信贷理财新品,仅占市场份额的13.48%。数量与节前最后一周相比骤减67款,降幅达85%。
  
  叫停因为风险大
  
  信贷理财产品受到监管,是因为其可作为银行向企业新发贷款的工具,且不受信贷规模的限制。
  据银率网理财分析师的解释,信贷理财产品原理是,银行将其信贷资产通过信托公司转化为理财产品向客户发售;商业银行通过发行这样的产品,将募集到的资金通过信托的方式,专项用于替换商业银行的存量贷款或向企业新发放贷款。
  通过发行信贷产品的方式,变相给企业发贷款的资金,将不会出现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相关的监管部门很难掌握其规模、风险。当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不足时,就可以选择增加发行信贷理财产品的方式,给企业发放贷款。
  2009年下半年信贷有所紧缩,信贷理财产品也呈爆发式增长。2009年9月份,当月信贷理财产品发行量较8月份激增了63%,共有26家商业银行发行了345款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其中有193款的产品全部用于投资银行的存量信贷资产,比8月份增长130%。11月,更是突破300款,创下了年内新高。
  银监会的新通知,切断了银行变相发放贷款的渠道。
  对于信贷理财产品,新规规定今后商业银行必须实现信贷资产与其所有者剥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分析认为,作为“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信贷类理财产品仍存在风险。“从表面上看,该类贷款的所有权通过信托公司转移了出去,但现实中,如果借款企业出现信用风险,往往由银行提供贷款,因此绝大部分的风险仍留在银行。”
  其次,某些理财产品甚至用新发产品发行解决到期兑付问题,这种“无本取贷”的模式更是加剧流动性风险,随着产品规模的扩大,风险也逐渐积累。加之表外贷款不在账簿上显现,监管层无法得知银行业的信贷规模,更无法知悉银行实际承担的风险,从而给监管带来很大障碍。因此,信贷类理财产品的叫停亦有其合理性。
  卓越理财分析师也表示,信贷理财产品其核心是信用。但值得警惕的是,在市场需求旺盛的形势下,部分金融机构为争夺市场,逐渐出现了以次充好、偷梁换柱的现象,一味宣传高额收益率以吸引客户,对信贷项目质量、风险评级甚至投资方向等关键因素却语焉不详。
  
  信贷产品“变脸”
  
  在信贷理财产品退烧的同时,另一种投资起点与收益率都与其“不相上下”的理财产品——信托贷款产品则开始大量出现。不管是期限还是收益率,都跟2009年底发行的信贷类理财产品类似。
  和李女士一样,很多投资者都不解,既然都是贷款类产品,那么现在银行发行的信托贷款产品跟原来的信贷理财有什么不一样呢?
  记者致电多家银行理财顾问获悉,按照资产的“成分”来划分,银行信贷理财产品主要可分为存量资产类和新发贷款融资类理财产品。银监会叫停的是存量贷款的理财产品,规定“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不得投资于银行自身的信贷资产或票据资产”。简单来说,就是银行已经向企业发放了贷款,然后把这笔贷款打包成理财产品出售给客户,这样银行可以把贷款从资产表内转到表外。这类存量贷款的理财产品被叫停了,但是新增贷款的理财产品没有叫停。信托贷款,就是银行通过信托的方式给企业融资,这类贷款属于新增贷款。
  也就是说,信贷理财产品不会终止,因新政改变的只是这类产品的运作模式。以往银行发售的信贷产品,主要采取两种形式。一是信托公司拿自己的贷款资源包装成产品,找银行销售;二是银行拿自己的贷款资源,交给信托公司设计成信托贷款产品,继而发售。由于银行的贷款资源远大于信托公司,所以第二种发行方式占主流。但根据《通知》,第二种做法已不符合监管规定。
  2010年伊始,信托贷款类(新发贷款融资类)理财产品迎来开门红。
  银行人士透露,2010年初,银行销售的信托贷款类产品基本都是信托公司自己的贷款项目,由信托公司自己来管理。
  那么,此类产品的风险如何?一家银行人士称,信托贷款理财产品将钱募集来交给信托公司,由信托公司自己找项目,银行只是代为发售。相比而言,信托贷款理财产品的收益可能更高,不过,风险也高于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因为不是银行自己找项目。
  另外,各家银行可以互相交换各自信贷资产,然后打包给信托公司发行管理。目前这种方式发行的产品并未面世。多家银行零售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这种操作只是理论上可行,但实际上每家银行的风险偏好不一样,如果把其他银行的信贷资产引入进来,满足自己的准入条件,这个难度很大。而且,这种方式发行信贷产品,远赶不上以往将自家信贷包装成产品的速度。
  按他们的预计,今年以这种形式发行信贷产品的规模不会很大,而主要还是单纯靠信托公司拿自己的贷款项目做成产品给银行销售。
其他文献
去年1月份只有5只基金分红,2008年1月份尽管经历了大牛市,也不过20只基金分红。然而今年1月份,基金分红的数量和金额一再地刷新历史纪录:截至1月18日,2010年已公告分红的开放式基金达到了44只,这些基金的累计分红金额超过了156亿元。仅隔一天,根据天相统计,截至1月19日,共有84只基金宣布分红,共计分红总额289亿元。另据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统计,2009年全年,各类型基金共进行了297次分
期刊
继中国央行1月7日上调3月期央票发行利率4个基点及91天正回购利率3个基点后,紧接着,1月12日上调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8个基点,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也随之而来。央行12日决定,从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消息一出,中国因素立刻成为全球各金融市场的“主宰”。  中国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举措搅动了整个金融市场,全球股市普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在外汇市场
期刊
在中央定调西藏跨越式发展和西藏本地产业整合的大背景下,西藏板块在近期受到资金热捧,今年以来至1月18日,多数西藏个股涨幅已经超过20%。  然而,记者细致分析西藏本土的9家上市公司后发现,只有两家上市公司在未来的西藏政策扶持和产业整合中明确受益,而其他7家公司则还很难说。    全面飙涨    从海南到新疆,再到西藏,资金不断地追逐区域板块成为近来市场的一个热点。  进入2010年以来,西藏板块接
期刊
PK结果  景顺内需成长 胜出  从过往长期业绩来看,景顺内需成长稍好一些。不过,作为两只不同类型的基金,它们其实并不具备太多的可比性。如果遇到牛市,景顺内需成长显然更占便宜;如果遇到熊市,宝康消费品股票仓位低、稳健的特点更具优势。对于激进的投资者来说,可以选择景顺内需成长或景顺内需成长2号基金。对于稳健的投资者来说,则可以选择宝康消费品。    目前国内主题消费类基金并不多,有景顺内需成长、景顺
期刊
在今年的第二期“发现2010——九大投资逻辑”一文中,我们以《科技创新:面临全新发展格局》为标题,重点推荐了科技创新板块。科技股的上涨在情理之中,但出乎意料的是,科技股的牛市来得如此迅猛。从开年至1月18日,在申万一级行业涨幅榜中,科技股的传统代表——信息设备、信息服务和电子元器件成为涨幅榜的前三甲。  在科技股牛气冲天的背后,是科技创新的国家战略内涵。    科技创新 国家战略     科技股近
期刊
去年4季报显示,基金盈利3252亿元,股票仓位已逼近历史高位。基金投资纷纷转向,王亚伟大举买入银行股,令人诧异。    从1月20日至1月22日,60家基金公司旗下594只基金去年4季报全部披露完毕。据天相数据统计,截至4季度末,基金的股票仓位已逼近历史高位。报告期内,基金整体盈利达3252.67亿元,但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出现逾千亿份净赎回。在投资组合方面,基金纷纷抛弃地产,转向消费板块。此外
期刊
《北京地区机动车商业保险费率浮动方案》实施已近一个月,近期车市持续火爆。在买新车时,如何搭配商业车险才能既经济又实用,给爱车投保续保时该注意些什么,车险费率浮动之后又出现了什么新情况?  保险业内人士指出,车险费率浮动政策出台,就是用经济手段督促驾驶员安全行驶,对大多数车主都是有利的。据了解,新规施行以来,不少有出险记录的车主通过变更保险公司并且刻意隐瞒的方式,来避免商业车险保费的上涨。车险专家表
期刊
1月12日,经中国保监会批复同意,全国最大寿险代理公司——华康保险代理日前正式获得全国经营牌照,成为国内保险专业中介10年发展史上首家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保险代理公司。这标志着,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全国保险连锁超市的诞生,今后投保人除了找保险公司,还可以在这种全国性的代理公司“货比三家”。  根据此前保监会的规定,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只能在注册所在地开展业务,要想扩张业务跨境经营,只能到其他地区再注册
期刊
孙 志洪  1965年生,南京大学本科,MBA。原富岛基金研究部总监、南方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信诚基金公司股票投资总监、上海大正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具有7年的实业投资管理和14年的基金管理经验,长期从事公众基金、社保专户和私募资金的投资管理,累计管理各类资金200多亿元,业绩出众。现任上海上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由公募转投私募基金的代表性人物中,有不少都是公募基金公司投
期刊
在衣食住行逐渐满足之后,中国老百姓对于“玩”的追求也将进一步显现。因此,今年消费“马车轮子”里,旅游、手机、通信、汽车等板块值得关注。中国出口目的地,则更多的向新兴市场转移。    对中国投资者而言,2009年是一个宏观年,只要抓住经济复苏的大势,判断出“三驾马车”走势,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投资回报。但我们认为,2010将是一个微观年,投资者不但要看“三驾马车”,更要关注“马车”的哪些“轮子”跑得更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