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语文安静下来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ianbi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城的诗《门前》里有这样的句子:“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每次听盛老师的课,我总想起这几句诗,总觉得盛老师站在那里,不说话,也十分美好。
  ——写在前面
  一直认为,现场才是研究课例的第一“文本”,文字实录甚至教学视频都难以完全呈现现场的氛围与气韵。盛老师的课堂气韵是沉静而温婉的,似乎无论什么题材、什么内容的课文,经了她的过滤,呈现出来的,总是淡然、安静与美好。
  《乌塔》是一篇略读课文,少有人注意,更鲜有人拿它来上示范课。盛老师却别出心裁,将这样一篇貌似简单的略读课文作为口语交际训练的材料。学生在“读一读”“演一演”“写一写”“辩一辩”等一系列的语文活动中,不知不觉理解了课文内容,感知了人物形象,学会了口语交际的“秘诀”。将阅读与口语训练巧妙结合起来,中间又渗透了思维训练、写话练习,一堂课,能如此丰富地体现语文教育的综合性,课的设计又是这般简约清晰,着实令人称叹。
  口语交际课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地位尴尬。尽管课程标准将它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并列,组成各学段学习目标与内容的四个方面,但在实际教学中,因为它不便于考核和检测,少有人真正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传统的语文教学在这一领域没有留下太多可借鉴的经验与方法,教师探索与研究的难度较大。在各级公开课中,偶尔也能看到口语交际课,但往往是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创设出日常口语交际的情境,比如游戏、购物、应聘,等等,让学生练习说话。在这样的课上,学生参与热情很高,课堂也热热闹闹,但稍作思考就会发现课堂训练点十分模糊,更谈不上口语交际知识的序列性,热闹之后,学生真正的收获不多。但在盛老师的课上,我们看到了口语交际训练的另一种可能——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她利用文本反复创设交际情境,将文本中的间接引语转化为直接对话,有意识地训练了学生“独白体”“对白体”“辩白体”三种交际语言形式。学习的过程是阅读的过程、语用的过程,更是思维的过程、言语生命生长的过程。
  语文界一向热闹。“思想性与工具性之争”“工具与人文之辩”“写作本位与阅读本位的讨论”,等等,种种争辩似乎从未停息,我们的语文也几乎从未停止过在理性与感性之间徘徊,在实用与审美之间摇摆,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权衡。实用与文饰,进步与复古,科学与玄学,大众与经典,纠结了百年的语文话语背后是不同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差异永远存在似乎注定了种种博弈永远存在。
  盛老师一向安静。她安静地打量着语文界的种种热闹,看着“东风压倒西风”或者“西风压倒东风”。她安静地思考、实践,将中国古代哲学、美学的精髓与自己的课堂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提出了“和美语文”的主张。在我看来,盛老师的“和美”一词,是偏向“和”的,意在强调一种“不偏不倚”的态度。刘再复在文学评论的领域曾发现与倡导“第三话语空间”。所谓“第三话语空间”,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也不是对立后的统一,而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中的“三”。我想,盛老师在语文教育中要寻的,大约也是一个“第三话语空间”。
  我的老师潘庆玉先生曾对“和美语文”做过哲学层面的思考。他说:“哲学是什么?冯友兰认为它是‘说出一个道理来的道理’。金岳霖则认为它是‘说出一个道理来的偏见’。每一个哲学家都有一个成见,都有一个偏见,他是用其他的道理来证明这个偏见是正确的。每个哲学家,都是一种片面的深刻,都是成见、偏见,他是以偏概全,把一个片面的东西说成是全体。道理与偏见没有绝对的界限。”我把老师的话理解为:“和美”其实是一个角度,它的倡导与实践者其实是经由它,进入整个语文的世界。若是有人误将角度当作全部,或当作世界,那就失之千里了。
  其实,每个人都只能以自己的角度进入语文的世界,前提是,首先安静下来。
  (作者单位:山东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责任编辑 郝 波
其他文献
市里举办“信息化教学能手”竞赛,我有幸被学校推荐参加。我选择的是《天火之谜》一课。学校为此成立了以徐金贵校长为组长的专家组,带我共同走上了探索“天火之谜”、探究有效学习活动的实践之旅。  初次探究:基于文本与学生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逻辑起点。为了准确对文本进行解读,专家组没有急于进行教案设计,而是带着我一起讨论提炼教学目标。  《天火之谜》讲述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揭开雷暴
期刊
一、课前谈话,隐涉说明方法  师:知道我姓什么吗?  生:鱼。  师:哪个“鱼”?  生:“小鱼”的“鱼”。  师:这个姓和咱们今天学的哪篇课文有关系?  生:《鲸》。  師:我说和它有关系是有原因的,伸出手来和我一起写。左边是一条“鱼”,右边是“京”,这是一个典型的形声字,鱼老师的姓就取其一半。现在,我要在黑板上写一组数据,你们来猜一猜,这组数据和我有什么关系?(板书:35 178 78 19)
期刊
记者:徐老师,您好!您和您工作室里的老师们一直致力于语文共生课堂的研究,您能谈谈对共生的理解吗?  徐金贵:共生本是生物间的一种普遍现象,其生物学本义是指不同种类的生物生活在一起,结成相互有利的关系。后来,人们通过类比迁移把共生引入人类社会,强调尊重多元的价值取向、整体联系的思维方式、平等对话的活动策略和互利共赢的发展追求,最终走向“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理想境界。  记者:共
期刊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显而易见,“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与“核心目标”。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倡导“读写即时链接”,即在课标所规定的学科核心目标视野下,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充分把握文本内在机理,根据语言运用的知识布局和语文能力生长的基本规律,以“思”为核心,以“视、听、读、说”为基础,找准链接点和链接方式,在阅读教学中实
期刊
【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强调以读代讲,引导学生自主研读。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以中心句切入教学,以此贯穿教学。在品读课文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从而使学生了解德国的一些民族风情特点,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教育,努力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语言、好词佳句,联系习作運用。  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和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含义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阶段。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积累丰富语言,内化运用语言,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而低年级又是学生言语发展的关键期。  李吉林老师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使语言的发展。”言语的具体情境不就是语境吗?李海林在《语境学与语文阅读教学》一文
期刊
《去年的树》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1课。本单元的专题是“中外童话”,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安排了以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资料袋”“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也围绕这一专题安排,整组教材形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教学系统。教材在导读中对本单元的童话教学给出了明确的方向,即“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
期刊
民间故事在每个版本的教材中都彰显着独特的教学价值,它弥漫着浓郁的泥土气息,于平实中熔铸着伟大和奇丽,表达着老百姓对真、善、美无限的向往与追求,听起来给人以温暖、感动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牛郎织女》主要讲述了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相亲相爱,结为夫妻,并生下一儿一女。可是后来王母娘娘把织女抓回天庭,并用玉簪划了一条天河隔开了他俩,最后两人只能在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鹊桥相会。  对于这样富有
期刊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学生“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对说话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多年从事低年级教学,我发现,低年级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口语交际能
期刊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精神饱满,目光专注,是不是昨天冬至吃了很多饺子,汲取了不少能量啊?  (生笑)  师:聊聊昨天吃的是什么馅儿的饺子?  生:胡萝卜羊肉馅。  生:白菜羊肉馅。  生:芹菜羊肉的,还有面条。  师:怎么还有面条啊?(众笑)饺子像耳朵的形状,这是有传说故事的哦!你们知道吗?  生:传说冬至吃饺子不会冻坏耳朵。  师:民间有句话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坏耳朵没人管”。  生:我记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