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与普及大学生公民教育关系探讨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ffee0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和公民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校,应该在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和公民教育时做到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本文首先从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上理清了两者的异同,认为两者同属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的重要途径,公民教育包含在形式政策教育中是题中应有之义。形式政策教育与公民教育的实施者均以学校为主体平台展开,但就参与的范围来说,公民教育的更广。提出了促进形势政策教育与公民教育中教育协调发展的三条设想。
  关键词:大学生 形势政策教育 公民教育 关系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a)-0018-02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政治立场教育、培养学生政治素质的重要渠道。它以现实社会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 政策作为本门课程的基本教育内容,与时俱进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教育大学生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转化为科学的方法论, 掌握科学的思想武器,以正确地了解形势、分析形势,理解政策、运用政策,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现实社会的内在规律和发展方向,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立志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要建立大学生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定期编写形势政策教育宣讲提纲, 建立形势政策教育资源库。国家机关和地方党政负责人要经常为大学生作形势报告。学校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形势政策教育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当代大学生公民教育,是指培养当代大学生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健全自律的,具有现代公民意识、公民美德的高素质公民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进步的产物[1]。我国的公民教育产生于20世纪一二十年代,近百年来我国公民教育从无到有,历经波折。目前,在学界对公民教育的研究业已开始,并在实践中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澄清了很多理论上的问题但客观来说,我国的公民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
  1 形势政策教育与公民教育中教育内容上的异同
  在我国社会迅速发展,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公民社会逐步发育的背景下,伴随着人们对国内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注以及西方公民教育理论的引入, 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之间的关系近年来被提上讨论日程。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通过向学生们进行历史教育与当今中国发展的基本国情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国家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形势政策教育,内容包含形势与政策两大部分,形势是国际和国内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态势;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和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公民教育的首要内容是让公民认识、理解国家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制度,并建立共同的国家认同感与忠诚,使公民确立民主理念,认同民主价值,具备参政技能,从而为巩固和改善民主制度服务。其中,核心价值观是统领国家的精神之魂,是国家团结与统一的共同价值基础,在公民教育中无疑处于支配地位。在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建构国家认同必须认识确认并要将公民的多样性进行整合,以形成一套所有公民都能接受的、可以共享的目标、价值和理想。公民教育是开展公民教育是我国经济、政治及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国际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国家意识、全球意识和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支持与改善一个民主的政治社会。
  可见,两者同属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的重要途径,公民教育包含在形式政策教育中是题中应有之义。那两者是否等同呢?
  叶方兴[2]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教育是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政治社会化手段。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是两种不同社会结构下的产物:公民教育建立在国家社会二二分的社会结构之上,并完全地依凭社会公共空间;而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发育于整体性的社会结构之中。当前,我国社会发育不充分、公民社会不成熟,不存在全盘接纳公民教育的社会结构。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需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既适应社会结构的变化,不断满足社会的需求, 又需要相互之间在教育内容、方式上相互借鉴,而非用一方替代另一方。
  2 形势政策教育与公民教育中教育途径上的异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要建立大学生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定期编写形势政策教育宣讲提纲,建立形势政策教育资源库。国家机关和地方党政负责人要经常为大学生作形势报告。学校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形势政策教育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目前各高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按照每年中宣部、教育部提供的形势与政策教育选题,邀请校内外的师资来以专题报告的形式进行讲解。师资以校外专家、校内思政老师、辅导员为主。此外,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第二课堂,走进企业、政府机关、展览会、招聘会,让大学生更直观生动地了解国内外形式与政策的发展。把常规性课程和时事、社会热点等专题性教育以及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比如当利比亚国家发生内乱时,通过辩论赛的形式,一方模拟以卡扎菲为首的政府;另一方则模拟反政府武装,在唇枪舌战的辩论中,大学生不仅明白了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更增加了爱国感情。
  概括来说,形势政策教育的根基仍离不开课堂,离不开学校。而公民教育的途径则主要集中为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直接、当面方式与间接、网络方式相结合。如教师的课堂教学、学校组织的主题班会、父母对子女的谈话教育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预期效果。如学校在选举人大代表时,要求所有选民都要参加的同事,要让他们讲明这个公民参政议政的重要途径,教育大家要认真对待自己手中神圣的一票。但如果上述方式使用不当,教育效果就会打折扣。大学生公民教育要想取得较好效果,就要不断重视、挖掘和拓展新途径。目前网上微博以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反馈快和操作方便等特点,迅速兴起,深受大学生喜欢。在实际工作中,微博的政治传播和思想塑造功能被有些高校忽视,作为教育途径被利用得不够。而网络的开放性和交互性等特点对高校公民教育的传统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挑战,如何利用好网络这个新途径就成为新的课题。上海高校以“易班”为平台,打造深受学生喜欢的网络平台,其做法值得借鉴。   第二,隐性教育的教育途径,其教育者、教育内容和目标是隐藏的,采用的是让大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的形式。主要有校园文化、教育者的以身示范、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等。总的看,这种隐性教育途径发挥的作用可能更加持久、稳固,教育过程也更加自然、和谐一些。不过当前公民教育中隐性途径被重视得不够,发挥作用不大。校园文化就是一种隐性教育力量,也是增强公民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高校要高度认识隐性途径的教育作用,将二者有机结合,使大学生公民教育发挥出更大活力。上海海洋大学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海洋科技节、百年校庆标志、口号评选等校园文化项目来增加学生的爱国爱校、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
  形式政策教育与公民教育的实施者均以学校为主体平台展开,但就参与的范围来说,公民教育的更广。
  3 促进形势政策教育与公民教育中教育协调发展的设想
  3.1 学校要开设形势政策教育和公民教育课程体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公民意识是学校教育的产物[3],学校教育在合格公民的培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学校的这种重要的作用又是通过包括形势政策教育和公民教育在内的课程体系实现的。改进我国学校现行的道德与社会教育,置包括形势政策教育和公民教育在内的教育课程体系是使学校教育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
  形势政策教育和公民教育中的课堂教学在全校各年级开设,教师需求量大,对教师素质要求也高。实践探索中,许多学校走出了专兼职相结合的以专职为中坚,兼职打主力的师资建设之路。
  在课程的管理模式上,可以像心理健康教育或者职业生涯规划一样纳入教务处的统一管理中,有相应的课时、学分以及考核制度。
  编订科学有效的公民教育教材[4],让学生明白自己在社会中应承担的具体责任、 义务和所享有的权利,并在受教育过程中不断得以强化和深化。
  3.2 以校园文化为平台,促进形势政策教育与公民教育的发展
  现代大学中,校园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大,形势政策教育与公民教育的广泛、深入开展需要良好的舆论环境。公民教育离不开校园境,校园环境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公民教育。从小环境来说,就是建设好校园文化;如果校园风气得不到有效纠正,如果学生违规违纪不受严惩,如果民主法制建设不落到实处,那么公民教育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正规的学校公民教育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所以,在小环境方面我们要加快校园文化建设,以创造公民教育的良好氛围。
  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授课模式,从以往的单纯的言传发展为言传身教,教师带领学生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参与校园的管理。可以在寝室卫生管理方面做出探索,让学生养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公民意识。
  3.3 以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为抓手,促进形势政策教育与公民教育的发展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学校期间深入社会、检验知识的良好时机,形势政策教育重在知识的掌握,侧重于文化课程的学习侧重于讲解和传授。而公民教育重在实效,侧重于在理解的基础上理性的认可和参与。如鼓励和创造条件让学生以公民身份和角色积极参与校内外实践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在给学生的答疑中进行公民教育。
  对重大的涉及公民教育的热点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通过具体公民及其事迹,即榜样和先进事迹来更好的启发、感染教育对象;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到合作与秩序的重要性;模拟民主选举的场景等。
  参考文献
  [1] 徐志远,崔蕤.当代大学生公民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理论前沿,2011(2):10-12.
  [2] 叶方兴,孙其昂.公民教育能否代替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的分析视角[J].2011(1):134-138.
  [3] 杨冬.公民教育刍议[J].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54-56.
  [4] 陈明,赵中涛.公民教育内涵及其实施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4,13(4):32-35.
其他文献
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要围绕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动作技术特点进行设计。本文倡导的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理解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
代数式求值题是一种常见的问题,但因为类型多,涉及的知识面广,导致一些同学遇到此类问题往往不知从何处入手,现将这类题目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有其特殊的群体和环境,在教学中,面对学生素质各异、心态各异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中要目标明确、教法灵活、手段出新,探究中职语文教学的新思路。  关键词:中职语文 个性化 新思路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a)-0026-01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多类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个性化
摘 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是国家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应该更新教育观念,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大力倡导学生的创新行为。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6(c)-0026-01  “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来源于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够有效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增进教学的学习效益,提高各个学习阶段的实效性,在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相互合作的能力,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做好充
随着小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识字教学也取得了很大成效。本文结合笔者亲身经验,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的方法。
目的了解闵行区华漕镇初中学生心理卫生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量表对华漕镇2所学校中预、初一、初二年级共26个班级的1037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总体上华漕镇初中学生心理
摘 要: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新和谐校园,教育必须创新,必须改革,只能通过创新,才能有新的教育思路,新的教育突破和新的教育举措,才能有效地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创新教育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7(c)-0023-02  在改革开放走向现代化的今天,人的发展和培养应该是全面的、健康的、和谐的,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
在小学个人各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
高三年级完成了新授课的教学任务后,进入第一轮复习。第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夯实基础,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后面的第二轮复习以及时事专题复习。所以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