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因情生梦,因梦生缘

来源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e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从文


  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 物研究者。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其创作风格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如梦似幻,虚实相生。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练,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给人教益和启示。沈从文一生创作过80多部文学作品,代表作有《边城》《长河》《湘行散记》等。
  有些故事,读着读着,就变成了自己的故事。
  大约是留着长长刘海的年龄,我在书架上无意间翻到《边城》,这一翻,便是多年光阴,入梦难醒……
  读沈从文,最先是爱皮胜过骨的。他的文字,煮鱼汤般,以深情为柴,以怀抱为锅,以故乡为底料,撒上一把思念与阮愁调味,火候越大,熬出来的文字愈香愈淡,竟成了朴素明润的奶白色,有滋补安神的功效。他笔下的万物都以最饱满、热情、丰盛的姿态生长着:清澈透明的白河、深翠纤细的竹子、飘满桃花色薄云的天空、慢悠悠的篷船、朴实善良的乡民……每一个画面都跟新邮票一样干净,截图制成明信片寄到哪里都合适。
  边城这样小,盛不下浩瀚的繁华;它又这样大,留得住步履匆匆的光阴。在春日远逝、黄叶纷飞的人世间,沈从文拾起一片绿意山水小心妥帖地夹进书里,像保护一枝初绽的荷不被沾染。于是我们,在寒风瑟瑟的深秋,也能尝到新鲜莲子的芬芳。
  沈从文描绘青山绿水,也铺垫一场盛大的爱情。那个夜晚,天宝和傩送在翠翠窗前的山崖上唱情歌,刹那间,山摇了,风摇了,天地也摇了,万物都赶来见证这一场花事,见证这简单年代里最奢侈珍贵的浪漫。可惜情深虽寿,物好难坚,故事也像山间的白河水,迤迤逦逦,曲曲折折。天宝如一颗鹅卵石子永远地沉在了水底,傩送也如旧时堂前燕,不知道何时才能再回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仍青绿如环佩。夜间,风声凄紧,幽冷的银灰色月光削入紙窗,打湿了翠翠的梦境,寒枝直指深暗的天光,一滴冷翠从梢间滴落,鸟雀惊醒,拨动一丝时光的凉。翠翠脱去了旧日的活泼与灵动,独自撑着竹篙终日守在水面,载着一船的悲欢离合,在等待中熬尽一生……
  年少,读《边城》,总是不喜欢这骤然而止的结局。看惯了电视剧的我,常常误以为任何故事都会有明确的结尾,男女主角相拥便是此生美满,转身即一别两宽,眼里哪容得下这漫无边际的等待呢?可是沈从文只愿意告诉我:“那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他仿佛《西游记》里的太白金星,抚摸着小胡子,笑里写满了天机不可泄露。我恨不得让慢条斯理的时间疯起来,快进至男主角再现的那一刻,即便浪费时光也好过夜夜垂泪到天明的入骨相思啊!
  后来,我看过沈从文许多文字,有感动也有悲戚,但还是最喜欢《边城》。是谁说过,世间最难忘的便是初恋的样子,读书亦是如此。不同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更为书中暗藏的精魂所动容,也渐渐爱上了这个结局。没有永不老去的青春,也没有永远年轻的爱情。世事无常,一念花开,一念花落,余生山长水阔,终究要自己撑船荡过回忆的河。花开得太热烈了,结局零落成泥,不如趁着春天尚未散场,将一朵刚刚掉落的栀子花收进木匣中,留得一季的清凉与芬芳。人世间至浓至真的情意,到最后都如沉香默默。
  沈从文说:“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我读过许多类型的书,走过许多风景各异的路,也痴迷过许多文采飞扬的作家,但为了寻一位作家的足音而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地奔赴,却是第一次。
  高考填报志愿,从未出过远门的我冥冥中受到牵引般,竟然毫不犹豫地填报了离家千里的吉首大学,从芜湖到湘西,开启了我的第一次远行。
  过去的几年里,我曾无数次在茶峒渡头看落日睡在水底,余晖被稀释成深深浅浅的斑驳,两岸竹簧在风海沉沉浮浮,没有船客,也没有撑船人,野舟向西漫溯,孤独随天去秋无际;躺在凤凰的石桥上,桥下孩子们光着屁股,浑身沾满泥巴,一个个像刚从地里刨出来的洋芋蛋,突然一个猛子钻进水里,掀起灿烂的水花儿;赤脚走在芙蓉镇的石板路上,啜一碗清甜沁凉的米酒,咬一口绿油油的腊肉蒿叶粑粑,再来一碗热腾腾的米豆腐去曙光村采风,随处都有十万野花做枕头,连绵不绝的竹林做凉席,天上悠悠挂着一团一团牛奶化成的小动物……
  在湘西住久了,我慢慢地从书本中走出来,不再苦苦追寻沈从文笔下的风景,而是真真切切地爱这里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每一朵小花。不知道从哪一个美妙的时刻起,自己也化为一个行走的意象,融进《边城》里。这本书给了我爱的启蒙,读着读着,最后就变成了自己的故事。
  沈从文和他的湘西是我的梦,这梦不似杜丽娘相会柳梦梅般如痴如醉,也不似醉里挑灯看剑,三看吹角连营般癫狂,而是将醒未醒的黎明时分,酿了一夜即将被日光吻醒的情怀,是眼角滑过的那滴温热。“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因为《边城》,所以有了做梦的可能;因为梦蝶化为现实,所以我与湘西,与吉首大学才有了这万水千山的深情。
  沈从文说:“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永远不会老去,但诗人自己却老了。”翠翠留给未来的依旧是那个天真活泼的背影,而沈从文却在三十年前将自己永远地封存在了过去。这么多年,无数人来拜谒沈从文,尝试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把血液与峒河融为一体。而今夜,我不问那深深浅浅的乡愁,不问这让人情动的文字背后错综复杂的意义,我甚至忘记了名姓和远方。我们就这样,面对面坐着,沉默,情怀被夜风焐暖,月光轻轻滴落。



  编辑/胡雅琳
其他文献
潮湿的雨沾湿了昨夜的梦,连呼吸也觉得充满了潮气,骨头在这个漫长的雨季里生了锈,行动显得呆板而僵硬。整个世界是湿的、潮的、阴冷的、暗淡的,散发着腥味和淡淡的垃圾腐烂的味道,像一片落叶失去力气,跃落于一摊积水。  在你没出现之前,我是那枚叶片。  阳光掀开了灰青色的雨幕,正如你掀开了我颓废无望的生活。  怎么会有你这样明亮的人?你的目光落在我身上,我便如饮下一杯蜂蜜酒,得以让堵在喉咙的苦伴随着这温暖香
期刊
老规矩,我在二楼等你  初中的时候,通过补习,我认识了这辈子最要好的朋友森杰。后来补习结束,我们总要在周六的晚上见面,交流各自的所见所得。约见的地方,就在步行街的新华书店。  2005年,还是博客刚刚流行的年代。有个晚上,吃完饭从食堂出来,看到满天云霞粉紫相间,层层渲染,美得惊心动魄,当下矫情病发作,头也不回地跑去机房,透过慢得令人抓狂的网速,在博客上发了一篇几百字的流水账。结尾处,还不忘煽情一把
期刊
我最初与文字结缘并非因为热爱。  刚上小学那会儿,我写字特别丑。“像横七竖八的干柴火。”母亲翻阅着发下来的本子,微微蹙着眉,一本正经地打趣道。更糟糕的是,我的学业一塌糊涂,好像是因为写字丑而被拖累一般,低分的试卷总是怯生生地躲在书包里,暗无天日。  消息传到父亲耳朵里,成了羞愧之事。他以为写好汉字是比成绩还重要的事情,而我没有写好字,大多是他的责任,于是着手帮我改变。父亲是性情温和的人,他并没有买
期刊
一、橘子香水  “你怎么又把桌子弄乱了?”  一阵橘子香气扑面而来。女生推了一下同桌的椅背,把木偶般的男生推到过道上。她侧过身收拾旁边的课桌,就像表演一个魔术,一分钟内将垃圾堆似的桌面整理得井井有条。  男生用脚蹬一下地面,又滑行回来了。上星期,他从家里带来了有轮子和扶手的高档转椅,只要不出教室门,他便一直坐着转椅活动,人送外号“轮椅小王子”。  男生抱怨说自己的课桌失去了灵魂。  “你简直就是一
期刊
一、茯苓  通神而致灵,和魂而炼魄,利窍而益肌,浓肠而开心。  我轻轻推开斑驳的门扉,看见木质老房子向我展示肚子里的全部奥秘:高大的中药柜依墙而立,颤颤巍巍的木梯通往楼上,炉灶鸣响的欢快声音在上方响起。老屋里有着不同于室外的清凉,古旧的空气和药草的复杂香气都被冰镇在这里。  七岁的我攥着布口袋,“噌噌噌”地跑上楼。或许是听见了木梯吱呀的声音,奶奶从厨房中走出来,推了推老花镜,眯起眼笑道:“阿囡回来
期刊
1  她站在那里,像高枝上的一朵百合花。  如果不是因为神经质的动作,高老师看起来就像一朵百合花。会议室顶头的光落在她修长的脖颈上,冷光蓝调衬得人很白,似乎还能看见细小的血管。她得有四十多岁了吧,五十应该没有,不过谁说得准,天知道这种永远优雅的精英女性能在保养上下多大功夫。  剪裁良好的白色套装,薄壳银灰的手表,不用刻意但就是很舒服挺拔的站姿……有某种声音清晰地裂开,会议室里像突然绽开了一朵百合花
期刊
笛之声,清,亮,低则回转于空,高则响彻云霄;竹之魂,刚,直,外实内空、虚怀若谷,弯而不折、高风亮节。我与竹笛相伴数年,爱其音色,钦其魂。  竹笛虽小,其声却如风从洞中卷过,清晰明了,丝毫没有半点杂音。气流在竹管中回转,振动着那用芦苇制成,轻薄胜纱、密布丝纹的笛膜,发出的乐音沁人心脾。其声似一泓清泉,又似一缕清风,抚慰着困乏、忧郁人的心头,使人忘却忧愁,如品清茶一般变得心平气和。  竹笛貴为民乐之王
期刊
一  那年夏天,姚瑤还和父母租住在一个小院子里。  午后阳光明媚,邻居小姐姐穿着新买的白纱裙在院子里翩翩起舞。虽说只是简单地转圈圈和扭动一下身体,姚瑶却在一旁睁大了眼睛看着。  洁白的纱裙在空中一点点舒展开,像一朵娇艳的花朵悄然绽放。裙子的边缘是漂亮的蕾丝,上面还点缀着亮片和水钻。白纱裙在午后的阳光下亮晶晶的,让那个小姐姐优雅得像个小公主。  也许是姚瑶渴望的眼神太热切,小姐姐微微一笑说:“让你妈
期刊
我总觉得学校像一座牢笼。  高而厚实的围墙隔绝了小贩的叫卖,一抬头看到的就是被楼宇分割得棱角分明的天空,教学楼前行色匆匆的都是蔚蓝色的校服,上课铃一响,教室就成了封闭的湖泊。而丢失了校服的我,便是湖泊边缘白色的浪。  数学老师仍旧竭尽所能地拖堂,发黄的投影灯在他瘦削的面庞上留下斑驳的符号,黑板上密密麻麻挤满了公式,枝丫筛落的光斑落在我的笔记本上。  老师终于宣布下课,湖泊波澜顿起,我用橙色的圆珠笔
期刊
我对济南最初的印象来自老舍先生的那篇《济南的冬天》,后来发生的故事似乎也都跟这座城市的冬天有关。就是这么巧,我多次去济南,以冬日居多。  老舍先生说: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一座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地方?  彼时,我正在黑龙江寒冷的小城中,虽然屋子里很温暖,但只要推开门,凛冽的风就会毫不留情地灌进来。寒冷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