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个默默无名的普通教师。师范毕业后,我在重点中学工作了二十年后。来到改革前沿的广东,丢掉重点中学教师的名号,当起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民办”教师。承受着市场给自己带来的巨大压力,又呼吸着教育改革的清新空气,压力变动力。使我工作相当投入,生活也颇有滋味,于是。我更加坚定了做教师的志向,并“立志”做一个不被学生记住的教师。
“立志”做一个不被学生记住的教师,这在一些人看来也太没志气了,可这确实是我当教师,尤其是当“民办”教师以来,对自己教学教育工作的一个基本定位。
我这个“立志”有三层含义。
第一,对自己作为教师给学生正面影响的期许不要太高。有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我却不以为然。甚至认为,如果我们教师把这话当真,那简直就是一种狂妄;如果是别人强加给教师的,那不是别有用心,就是一种无知。所以,面对“教好”的学生,我不会因此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就是什么有能耐的教师,而面对“没有教好”的学生,我也决不会承认自己就是什么“不会教的老师”。对于学生的进步,教师仅仅是“外因”,而且还是“外因之一”。因此,那些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学生,当年。由衷地感激我,我没有太多的自豪;现在。他们淡忘了我,我更没有一点责难。不被成功的学生记起。其实正是因为我们不过就是一个平平凡凡的教师。做了些自己能做而且该做的工作而已。
第二,对自己作为教师可能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保持高度的警惕。一方面我对把教师比喻成辛勤的园丁的反讽意味有清醒头脑,警惕自己“修枝”“间苗”的工作可能异化成对学生个性生命的扼杀。教师似乎本能地喜欢“听话”的学生,对那些“不听话”总要“好心”去“修理”,结果学生有的可能因被“修理”而变得平庸,有的可能因被“修理”至今还用“套中人”的嘴脸来“定格”我们教师的形象。另一方面我对把教师称为灵魂工程师的赞颂保持冷静全面的理解,既要警惕自己不慎的言行给稚嫩的心灵造成伤害,更要警惕无原则的迎合所谓兴趣,不敢对愚顽动“刀子”,最后学生本来可以养成好习惯没有形成,当他们懂事后,则会因为恨教师工作不到位,而“铭记”我们一辈子。这样的“铭记”那样的“定格”岂不是我们教师的悲哀。
第三,对自己作为教师在工作中投入的热情保持应有理性。我是热爱教师工作的,这不光是因为教师作为思想生产者可以影响学生,还是因为天真纯洁的学生可以净化我的生活乃至心灵。但是我不会因此就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的理性告诉自己教师也是人,食人间烟火,有七情六欲。神人的“无私”可能变成虚假,圣人“奉献”可能变成欺诈。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教师,我始终坚守做人底线,拒绝虚假,提防欺诈,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自己做不到决不要求学生去做。作为一个独立人,我保持自己的个性。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既不用自己的嘴巴去重复别人的话,也不希望学生重复自己的话。我希望自己不被学生记住,其实就是希望他们记住:师生真诚的互动形成的求真的科学精神,心灵碰撞产生的求善的道德思想。
总之,做一个不被学生记住的教师,作为我教育工作目标,虽然并不高远,但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要求却不能不严。多年来我正是这样定位自己的教学,尽管不敢说自己已经是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但至少应该是一个学生并不讨厌的教师,这年头能成为这样的教师也不容易啊。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中学)
“立志”做一个不被学生记住的教师,这在一些人看来也太没志气了,可这确实是我当教师,尤其是当“民办”教师以来,对自己教学教育工作的一个基本定位。
我这个“立志”有三层含义。
第一,对自己作为教师给学生正面影响的期许不要太高。有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我却不以为然。甚至认为,如果我们教师把这话当真,那简直就是一种狂妄;如果是别人强加给教师的,那不是别有用心,就是一种无知。所以,面对“教好”的学生,我不会因此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就是什么有能耐的教师,而面对“没有教好”的学生,我也决不会承认自己就是什么“不会教的老师”。对于学生的进步,教师仅仅是“外因”,而且还是“外因之一”。因此,那些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学生,当年。由衷地感激我,我没有太多的自豪;现在。他们淡忘了我,我更没有一点责难。不被成功的学生记起。其实正是因为我们不过就是一个平平凡凡的教师。做了些自己能做而且该做的工作而已。
第二,对自己作为教师可能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保持高度的警惕。一方面我对把教师比喻成辛勤的园丁的反讽意味有清醒头脑,警惕自己“修枝”“间苗”的工作可能异化成对学生个性生命的扼杀。教师似乎本能地喜欢“听话”的学生,对那些“不听话”总要“好心”去“修理”,结果学生有的可能因被“修理”而变得平庸,有的可能因被“修理”至今还用“套中人”的嘴脸来“定格”我们教师的形象。另一方面我对把教师称为灵魂工程师的赞颂保持冷静全面的理解,既要警惕自己不慎的言行给稚嫩的心灵造成伤害,更要警惕无原则的迎合所谓兴趣,不敢对愚顽动“刀子”,最后学生本来可以养成好习惯没有形成,当他们懂事后,则会因为恨教师工作不到位,而“铭记”我们一辈子。这样的“铭记”那样的“定格”岂不是我们教师的悲哀。
第三,对自己作为教师在工作中投入的热情保持应有理性。我是热爱教师工作的,这不光是因为教师作为思想生产者可以影响学生,还是因为天真纯洁的学生可以净化我的生活乃至心灵。但是我不会因此就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的理性告诉自己教师也是人,食人间烟火,有七情六欲。神人的“无私”可能变成虚假,圣人“奉献”可能变成欺诈。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教师,我始终坚守做人底线,拒绝虚假,提防欺诈,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自己做不到决不要求学生去做。作为一个独立人,我保持自己的个性。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既不用自己的嘴巴去重复别人的话,也不希望学生重复自己的话。我希望自己不被学生记住,其实就是希望他们记住:师生真诚的互动形成的求真的科学精神,心灵碰撞产生的求善的道德思想。
总之,做一个不被学生记住的教师,作为我教育工作目标,虽然并不高远,但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要求却不能不严。多年来我正是这样定位自己的教学,尽管不敢说自己已经是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但至少应该是一个学生并不讨厌的教师,这年头能成为这样的教师也不容易啊。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