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

来源 :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yondz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和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从现阶段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多方位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提出提高大学生就业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难 对策
  【中图分类号】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7-0-02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显示,2009全国将有610万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再加上去年毕业未就业的毕业生100万人,总计约710万人需要就业。虽然政府在不断增加就业机会,但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新增加的岗位仍不能满足就业需求,大学生就业难成了当今社会的一个主要话题和难题。
  从另一个角度看,目前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仅占全国总人口比例的6%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为30%—50%,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对照西方标准,尽管受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远没有达到大学生无处可用的地步,出现就业难的现状。
  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国的高等教育还需进一步普及和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矛盾呢?
  
  1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1.1 高校的招生规模扩张过快,新增岗位难以满足要求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基础比较薄弱。进入21世纪,中国的高等教育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快速增长。2003年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为212万,到2009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达610万人,几年来高校毕业人数平均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同期的GDP平均增速约为10%。新增的就业岗位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毕业生的需求,再加上大量留学人员的回归,更加重了就业的供需矛盾。
  1.2 高校毕业生的专业结构不平衡,造成结构性矛盾
  2009年6月10日,由“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撰写的《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正式对外发布。
  据该报告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流向调查显示,2008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200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与去年持平,仍为84%。
  《就业报告》显示,2008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是工学和管理学,最差的是法学和哲学,高职高专就业率最高的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最差的是旅游和文化管理大类。
  2008年毕业半年后仍未就业人数最多的十个本科专业失业人数为10.75万人,占了本科失业量的35.9%,其中有八个专业同时也是2007届毕业生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
  对于就业率持平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来说,同样存在着学科专业设置的问题,据《就业报告》显示,毕业半年后仍未就业人数最多的十个高职高专专业失业总量的34.2%。其中七个专业同时是2007届毕业生失业人数最多专业。
  从以上的统计数据可看出:
  (1)高职的学生虽然学历层次比本科低,但就业率却比本科高。这说明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而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与市场脱节,一味追求高层次,本科生和高职生的比例失衡。
  (2)专业毕业人数失衡。无论是本科层次还是高职层次,最后十个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占总失业人数的比例达35%,即使在就业的学生中,专业对口的比例也比较低。而这些专业都是几年前的所谓热门专业。这说明高校在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上缺乏前瞻性和科学性,对一些热门专业,大家是一哄而上,不考虑社会的实际需求,不顾本校的实力,盲目开办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造成了十分严重的专业趋同现象,结果导致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一职难求。
  1.3 高校的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缺乏职业竞争力
  在各地的人才招聘的市场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有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又有许多招聘企业在抱怨,很难招到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原因有多方面,但高校的教学内容和企业的实际工作相脱节应是最重要的原因,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沿用学科式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际,学校闭门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对毕业后从事何种工作不清楚,对岗位需要什么技能不了解,学生缺乏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其结果是:学生在面试是一脸茫然,缺乏职业竞争力;企业感叹,招不到满意的员工。
  1.4 学生的期望值与现实矛盾,学生难以找到匹配的工作
  近几年,正是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时期。招生规模年年扩大,大量的毕业生涌向就业市场。而大部分的毕业生以及家长显然在观念上还没有改变。总认为作为时代骄子的大学生,家里前期已投入了大量的财力,毕业后应该找一份既体面又有地位的好工作,缺乏到边远地区、到基层工作的心理准备。在就业时,一窝蜂的涌进沿海发达地区、涌进大城市,眼睛里看到的都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跨国公司和大的名企。对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不屑一顾。其结果是热门的招聘单位前,人头攒动,竞争异常激烈,大部分应聘者被淘汰。中小企业摊位前,门可罗雀,招不到需要的人才。对于边远地区,即使将“引进人才”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也收效甚微。
  另一种现象是学生的自我感觉脱离现实。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就业时首先考虑的是岗位和待遇,对基层岗位和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只愿意从事高薪的岗位。殊不知,再好的将军,也是从基层做起,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不愿意从基层做起,不愿意在实际工作中证明自己的能力,一味的夸夸其谈、纸上谈兵,企业怎么能将你安排在重要岗位。
  
  2 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2.1 社会及政府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解决就业难最根本的措施是:努力发展经济,提高产业水平,增加就业岗位。
  可喜的是我国经济已率先从国际金融危机中复苏,2009年中国的GDP增长为8.7%。而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传出积极的信息,2010年中国经济将是“调结构,稳增长”的一年,预计经济增长率将达到10%。随着经济复苏,新增的就业岗位将大大增加,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条件。
  另一方面,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并将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2009年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对拓宽就业渠道,提出了五条具体措施;对到城乡基层就业,列出了五大优惠政策;对毕业生自主创业,实施了五项扶持政策。同时还发文,加大了吸纳优秀大学毕业生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力度,并给出了八条优惠政策。所有这些措施,都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提供了政策保证。
  2.2 学校的应对措施
  大学生能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能否符合企业的需求,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内在因素,作为培养大学生的高等院校,我们必须在以下方面积极应对,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大学生。
  (1)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规划,调整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结构,促进学科专业设置与大学生就业的衔接。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大学毕业生就业成功率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合理的专业设置可使人力资源按社会的需求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才能使人才适销对路,减少人才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高等院校必须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主动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充分发挥办学的自主权,结合经济建设需求改革传统学科,开设新专业。在专业设置上加强调查研究和论证,转变单纯地根据条件、师资开设专业的办学观念。
  (2)加强同用人单位之间的密切联系,注重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毕业生准备长期稳定的就业渠道。除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招聘会外,学校还应积极办好校内招聘会,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创造面对面地交流的机会,增进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
  (3)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学校要开设就业指导课,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国家的产业政策、宏观经济形势,引导学生更新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风险和竞争上岗意识,加强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等教育。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求职技能指导,使他们形成积极的求职态度,不断增强对自身特点的认识和把握,提高学生的就业技巧。及时发布招聘信息,减少毕业生求职的盲目性,提高学生求职的成功率。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向用人单位宣传和推荐毕业生。
  2.3 大学生自身的应对策略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作为就业主体的大学生本身,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应对。
  (1)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更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每个大学生从进入大学校门开始,就应该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从个人修养到职业道德,从理论知识到职业技能,从学习能力到社会能力。在大学的学习中,要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相信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自身素质的提高必将使自己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占有先机。
  (2)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许多大学生就业难,很大程度上是就业期望值过高。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大学生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和机会成本的高回报无可厚非。但随着高等教学由精英化转为大众化,我们的就业理念也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因此毕业生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就业期望值,转变就业观念。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到西部,自主创业,在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的经济发展作贡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4 企业的观念改变
  用人单位要树立理性、务实的用人心态。当前许多用人单位并不是从单位职业、工作本身的需要来招聘人员,而只是盲目追求所谓的“高学历”以对外塑造所谓的员工素质高。毕业生由于刚毕业,工作经验、社会经验不够丰富,用人单位应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去成熟和适应工作,不要一开始就对他们提过高的期望。
  用人单位应尽可能创造条件满足毕业生要求,这种要求既有工资待遇上的,更有工作条件、工作环境上的。尤其是用人单位要合理配置人才,使毕业生在工作上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为其顺利地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和舞台。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3 结束语
  尽管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但随着我国经济的率先复苏,特别是高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将愈来愈大。只要政府各级部门、高等学校和全社会都来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充分认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加大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力度,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改革毕业生就业制度,把接收毕业生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调整人才结构有机结合起来,并通过就业工作体制和机制创新,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建立比较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创造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局面,使大学毕业生能在更加宽广的范围内择业。相信大学生就业将不在是一个难题,高等教育将会进一步可持续发展,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通过问卷和访谈,分析出中职学校日语听说水平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提高听说水平的应对策略,以便为日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针对变频软启动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变频器依次启动多台电动机的切换问题,提出一种采用变频器和软启动器共同控制的恒压供水软启动系统,达到了较好的软启动效果,实
我国教育部发出新文件,高考除艺术类其他加分项目都被取消.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我国最新颁布的教育法律中明确提出:“取消了体育类特长生、
2012年12月19日,在投票率高达75.8%的情况下,朴槿惠以51.55%的得票率——这是1987年直选总统以来第一次超过总投票数半数的得票——当选韩国总统.朴槿惠的当选不是一次一般的政
恭王府是中国现存唯一保存完整的清代王府.府主人中有两位曾声名显赫,权倾一时:一位是乾隆皇帝的宠臣和珅(1776-1799年入住);另一位是咸丰皇帝的六弟恭亲王奕(訢)(1852-1898
伴随着互联网深入发展,互联网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与此同时“互联网+”一系列产品如雨后春笋一般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互联网也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于此背景
由畅销小说《第三种爱情》改编的电视剧《绝爱》历时三年的倾心打造,于6月26日在江苏卫视黄金档播出了,该剧由导演俞钟执导,张歆艺与李光洁主演,奇道、大左、周晓鸥等众实力
目的:探究中医骨伤康复疗法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手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选于201 8年5月至201 9年5月期间我院接受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54例开展研究,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其随机
戏剧单元是高中语文课本的必修单元.对于戏剧单元课文的讲解,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方式.除了对文本进行解读外,引入被拍摄成电影的影视剧也是一种讲授的方法.当然,如果能在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