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下的学生德育工作是学校与企业共同育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多层次需要的必然要求。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要在学生德育工作中注入企业的理念与价值,渗透职业精神,通过在校内外技能实训中融入学生的使命与责任感教育,在顶岗实习中强化学生的模范与带头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使得学生德育工作与企业需求相互交融、互动,形成校企合一的育人场,为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而不断努力。
[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 创新 德育
[作者简介]孙兰欣(1983- ),女,广西南宁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社科部),讲师,研究方向为思维哲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广西 南宁 530003)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21-0075-03
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现今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产学结合成为当代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核心理念,对于高职学生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实践创新内容。通过在校内外技能实训中融入学生的使命与责任感教育,在顶岗实习中强化学生模范与带头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学生人文与素养的提高,这三条途径探索职业院校学生德育工作培养新对策,有效应对社会飞速发展浪潮,培养一代又一代全方位高素质优秀技能型人才。
一、校企合作共同开展德育工作的背景分析
学校和企业作为一种育人的环境而存在着,德育工作所凸显的社会价值至关重要。校企合作共同推进德育工作就是要求学校与企业共同重视和培养学生德育工作,实现其技能与素质的共同提高。通过学校与企业的相互作用和渗透创造一种新的高职学生的德育情境,把企业实践需求的价值取向作为学校学生德育课程教育与实践活动的关注点,在提高学生技能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企业文化意识与职业素养的培育,在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造力培养过程中强调企业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企业奋斗目标,在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体验企业信誉的建立与质量的保障的生存之道。同时,在开展对企业文化分析中帮助学生认识到由于激烈利益利润竞争而出现企业职业行为的各种负面效应,必须坚持大学文化教育和道德素质培养的引导作用,传承大学优良传统,把学生的创造力和进取精神作为培养的中心,有效树立高职学生的人文道德理念和社会责任心。
由此可见,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影响下,高职学生德育工作的创新首先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为主的培养模式,将高职学生的培养场所扩大到企业的车间、实验室、实训基地等,通过三个途径模式进行:一是在校内外技能实训中融入学生的使命与责任感教育;二是在企业顶岗实习中强化学生模范与带头作用;三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学生人文与素养的提高。这将使得高职院校学生走出“象牙塔”,主动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直面企业,充分了解、适应企业及其文化,在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氛围的熏陶下高效地服务企业,由衷地爱护企业。企业也可以通过毕业生为媒介传递学校德育所赋予的正能量,对企业的文化理念和制度的完善进行补充,最终在校企合作共同进行的德育工作中实现学生技能与素质的快速提高。
二、在校企合作中创新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原因分析
高职学生的输出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原因就在于育人环境与文化互动的不对称性。而开展学生德育工作就是以学生素质的提升为核心,要求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人性的意义及发挥其在未来工作岗位中的职业素养优势。可见,在校企合作中创新德育培养方案,将学生的培养教育与企业道德文化进行交融与互动,从而形成一个校企合一的育人场。
1.在校企合作中开展德育工作有利于促进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创造效益是现今企业的最大目标,大部分企业都希望学生进入企业后很快进入角色,出色完成各项工作。然而,现今的高职院校学生中存在自我定位高、不愿吃苦却希望高薪回报、无法安心工作、流动性大等问题,根本原因就是对企业道德文化环境的不适应性。这就要求在校企合作下创新德育工作,使得学生有意识地“关心企业、了解企业、研究企业、服务企业的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吸纳优秀的企业文化,缩短这一心理的‘断乳期’,减轻不适症状”①。在与企业合作中,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有利于实现学生的有效就业。
“人总是生活在已有的文化氛围中,总是以周围群体和历史的遗传为生活范式。”②德育的作用就是润物无声地感染、教化、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是“通过学生无意的、非特定的心理反应而发生的,或者说是通过隐藏于内心深处的摄取机制而接受教育的”③。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学生清醒地认知自我,主动学习了解企业文化、企业素养。而企业通过自身竞争机制、企业环境塑造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养成脚踏实地、勇于拼搏、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的企业精神,培育学生具备良好的个性品格,明确求职目标,具备责任意识,顺利就业,珍惜工作岗位,成为企业满意的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2.在校企合作中推进德育工作有利于高职学生的社会化、职业化发展。“当今时代,一方面,社会要求每个成员都遵守其道德规范,以维护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另一方面,社会是由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人所组成的,要求每一个成员必须有一定的适应能力。”④社会化与职业化是德育工作中对高职学生提出的新要求。所谓“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⑤,德育如果简单依靠学校课堂教育是无法达到效果的,而在校企合作中开展德育工作就是要通过使命与责任感、先锋模范与带头作用、人文与素养的教育,实现对学生进行企业员工职业行为、职业精神、职业习惯的培育,即职业素质的道德教育。校企合作开展德育育人正是通过企业的高品位道德教育文化氛围,促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化、职业化道德行为,是符合企业需要和未来发展的一种软实力。
[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 创新 德育
[作者简介]孙兰欣(1983- ),女,广西南宁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社科部),讲师,研究方向为思维哲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广西 南宁 530003)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21-0075-03
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现今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产学结合成为当代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核心理念,对于高职学生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实践创新内容。通过在校内外技能实训中融入学生的使命与责任感教育,在顶岗实习中强化学生模范与带头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学生人文与素养的提高,这三条途径探索职业院校学生德育工作培养新对策,有效应对社会飞速发展浪潮,培养一代又一代全方位高素质优秀技能型人才。
一、校企合作共同开展德育工作的背景分析
学校和企业作为一种育人的环境而存在着,德育工作所凸显的社会价值至关重要。校企合作共同推进德育工作就是要求学校与企业共同重视和培养学生德育工作,实现其技能与素质的共同提高。通过学校与企业的相互作用和渗透创造一种新的高职学生的德育情境,把企业实践需求的价值取向作为学校学生德育课程教育与实践活动的关注点,在提高学生技能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企业文化意识与职业素养的培育,在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造力培养过程中强调企业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企业奋斗目标,在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体验企业信誉的建立与质量的保障的生存之道。同时,在开展对企业文化分析中帮助学生认识到由于激烈利益利润竞争而出现企业职业行为的各种负面效应,必须坚持大学文化教育和道德素质培养的引导作用,传承大学优良传统,把学生的创造力和进取精神作为培养的中心,有效树立高职学生的人文道德理念和社会责任心。
由此可见,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影响下,高职学生德育工作的创新首先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为主的培养模式,将高职学生的培养场所扩大到企业的车间、实验室、实训基地等,通过三个途径模式进行:一是在校内外技能实训中融入学生的使命与责任感教育;二是在企业顶岗实习中强化学生模范与带头作用;三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学生人文与素养的提高。这将使得高职院校学生走出“象牙塔”,主动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直面企业,充分了解、适应企业及其文化,在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氛围的熏陶下高效地服务企业,由衷地爱护企业。企业也可以通过毕业生为媒介传递学校德育所赋予的正能量,对企业的文化理念和制度的完善进行补充,最终在校企合作共同进行的德育工作中实现学生技能与素质的快速提高。
二、在校企合作中创新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原因分析
高职学生的输出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原因就在于育人环境与文化互动的不对称性。而开展学生德育工作就是以学生素质的提升为核心,要求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人性的意义及发挥其在未来工作岗位中的职业素养优势。可见,在校企合作中创新德育培养方案,将学生的培养教育与企业道德文化进行交融与互动,从而形成一个校企合一的育人场。
1.在校企合作中开展德育工作有利于促进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创造效益是现今企业的最大目标,大部分企业都希望学生进入企业后很快进入角色,出色完成各项工作。然而,现今的高职院校学生中存在自我定位高、不愿吃苦却希望高薪回报、无法安心工作、流动性大等问题,根本原因就是对企业道德文化环境的不适应性。这就要求在校企合作下创新德育工作,使得学生有意识地“关心企业、了解企业、研究企业、服务企业的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吸纳优秀的企业文化,缩短这一心理的‘断乳期’,减轻不适症状”①。在与企业合作中,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有利于实现学生的有效就业。
“人总是生活在已有的文化氛围中,总是以周围群体和历史的遗传为生活范式。”②德育的作用就是润物无声地感染、教化、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是“通过学生无意的、非特定的心理反应而发生的,或者说是通过隐藏于内心深处的摄取机制而接受教育的”③。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学生清醒地认知自我,主动学习了解企业文化、企业素养。而企业通过自身竞争机制、企业环境塑造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养成脚踏实地、勇于拼搏、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的企业精神,培育学生具备良好的个性品格,明确求职目标,具备责任意识,顺利就业,珍惜工作岗位,成为企业满意的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2.在校企合作中推进德育工作有利于高职学生的社会化、职业化发展。“当今时代,一方面,社会要求每个成员都遵守其道德规范,以维护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另一方面,社会是由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人所组成的,要求每一个成员必须有一定的适应能力。”④社会化与职业化是德育工作中对高职学生提出的新要求。所谓“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⑤,德育如果简单依靠学校课堂教育是无法达到效果的,而在校企合作中开展德育工作就是要通过使命与责任感、先锋模范与带头作用、人文与素养的教育,实现对学生进行企业员工职业行为、职业精神、职业习惯的培育,即职业素质的道德教育。校企合作开展德育育人正是通过企业的高品位道德教育文化氛围,促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化、职业化道德行为,是符合企业需要和未来发展的一种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