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发型白癜风合并瘢痕疙瘩一例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win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63岁,以周身泛发性皮肤白斑6年,左肩部白斑处瘢痕5年,伴痒3个月,于2007年12月28日就诊.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于胸部开始出现色素脱失斑,逐渐增多、扩大;后背部、腰腹部、肩部及面部出现同样均匀一致的白色皮损。

其他文献
患儿女,4岁,因咳嗽、发热20余天,颜面、躯十起丘疹、水疱10余天于2007年12月26日入院.入院前20余天,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咳嗽、发热(测体温38℃)、流涕,无咯痰,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药物口服(具体不详),咳嗽减轻,体温降至正常。
期刊
患者男,64岁,因反复全身瘀点瘀斑5年,加重伴说话不清5个月入院.5年前,患者在轻微碰撞后即出现颜面、颈部及双手背瘀斑,约1周左右自行消退,未予重视.2年前因颜面双下肢浮肿,且瘀点瘀斑范围扩大就诊于某医院,诊断为慢性肾炎,给予中药治疗.近几个月来出现全身皮肤触痛,伴大片瘀点瘀斑,说话吐字欠清,舌体活动受限,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否认重大疾病史。
期刊
淋病奈瑟菌的实验室检测包括直接涂片、培养、免疫抗原检测,基因诊断等方法.本研究旨在以SELEX筛选技术为基础,筛选对淋病奈瑟菌敏感、特异性高、结合力强而且不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的的寡核苷酸分子,为建立相关的荧光标记适体(aptamer)技术奠定基础。
期刊
目的 探讨胎儿毛囊黑素细胞的定位及精细结构.方法 6个月胎儿因宫内发育畸形而引产、死亡后,取其带毛头皮,一部分常规包埋切片,分别用NKI/beteb、HMB-45、酪氨酸酶、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RP1)单抗染色.另一部分无菌处理后,0.1g/L的胶原酶Ⅱ和胰酶消化获得毛囊细胞,培养并传代后,透射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结果 胎儿头皮毛囊NKI/beteb阳性细胞位于外根鞘,而在毛球内许多细胞HM
目的 检测青蒿素和青蒿琥酯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瘢痕防治的效果.方法 用青蒿素和青蒿琥酯配制外用膏剂治疗兔耳腹侧增生性瘢痕模型,用药28 d后切取瘢痕HE染色、VG染色,检测瘢痕组织的增生指数、成纤维细胞数密度及胶原纤维面积密度.结果 青蒿素、青蒿琥酯配制的膏剂组均较对照组瘢痕平坦、柔软且成纤维细胞胞体变小,胶原纤维排列较稀疏、整齐.青蒿素组增生指数、成纤维细胞数密度、胶原纤维面积密度分别为(1.4
患者女,15岁,双手足皮肤进行性增厚,伴皱褶部黑斑15年.患儿自出生后,父母即发现其皮肤色较黑,粗糙,无其他异常表现.7个月时出现畏光、流泪,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脑积水(少量)",经治疗有所好转。
期刊
患者男,55岁,因双眼视力下降4月余于2007年8月25日入院.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双眼先后出现视物模糊,视力进行性下降.曾于外院诊断为右眼急性视网膜坏死.给予抗病毒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球旁注射等治疗,效果不佳。
期刊
目的 探讨不同宫颈病变中CD1a和CD83分子的表达.方法 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30例宫颈癌患者、30例宫颈尖锐湿疣患者和30例慢性宫颈炎上皮组织中CD1a和CD83分子的表达.结果 当宫颈病变向宫颈癌进展,瘤细胞侵袭性增加时,未成熟的CD1a+树突细胞密度随之降低(慢性宫颈炎3.45个细胞/HPF,尖锐湿疣2.89个细胞/HPF,宫颈癌2.41个细胞/HPF).相比而言.尖锐湿疣皮损与慢性宫颈炎相
患者男,83岁.1996年6月开始出现间断性稀便、黑便,伴阵发性腹痛,口服镇痛剂、抗生素后仅疼痛稍缓解,遂于1996年6月19日就诊.各系统检查无异常,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正常。
期刊
第19届全国皮肤病理学术会议于2009年9月3—6日在古城西安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共同主办,由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皮肤科承办。会议主要针对近年来临床所见的疑难皮肤病进行病理读片和讨论,同时还将邀请国内外知名皮肤病理学家做专题报告,欢迎全国皮肤病理学及病理学同道参加此次盛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