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刊曾于2016年第6期刊发了一组以杜甫诗歌教学为专题的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教学的研討文章,引起了全国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也引起了一股学段融通的研究热潮。今年5月,编者再次走进江苏省扬州市首届语文高级研修班。此次,他们研究的专题是“汪曾祺作品教学”,研讨地点在汪曾祺先生的老家——高邮市汪曾祺纪念馆。 静静庭院是教室,浩浩天空是屋顶,青青草地是地板。小、初、高三学段的学生本真品读汪曾祺,引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曾于2016年第6期刊发了一组以杜甫诗歌教学为专题的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教学的研討文章,引起了全国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也引起了一股学段融通的研究热潮。今年5月,编者再次走进江苏省扬州市首届语文高级研修班。此次,他们研究的专题是“汪曾祺作品教学”,研讨地点在汪曾祺先生的老家——高邮市汪曾祺纪念馆。
静静庭院是教室,浩浩天空是屋顶,青青草地是地板。小、初、高三学段的学生本真品读汪曾祺,引发我们对儿童、对语文、对融通的进一步思考。本期将刊发一组文章,呈现来自汪曾祺研究学者、小初高一线教师及语文教研员对汪曾祺作品不同视角的解读。
其他文献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出自《史记·孔子世家》,此话为颜渊感叹老师孔子——越是仰慕,越觉得无比崇高;越是钻研,越觉得坚实深厚。 于我而言,这名句也适合表达我对于永正老师的感激之情。 是“感激”,没有错。虽然于老师并不认识我,但他是我教育生涯的启蒙老师。 记得上师范时做语文教师的二姨给了我一本于老师的《教海漫记》,那是我看的第一本师范教材以外的教学类书籍。至今还记得《教海漫记》有四个篇章——教育
杨 政:统编本教材中的科普单元究竟怎么教呢?今天,我们研究小组的伙伴们将一起研讨。首先,我们来看统编本教材中科普文单元的教材编排。 李云勇:统编本教材中的 科普文单元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科普,所以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科普文,即科学知识普及的实用文,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训练逻辑思维,培育科学精神。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試着解决”,这个单元是四年级
一、习作清单课程的研发溯源 爱华小学始建于1982年9月,是光明华侨畜牧场为解决越南归国华侨子女上学问题建设的。同时,为了教育归侨子弟热爱中华、学好本领、建设祖国,故将学校命名为爱华小学。现在爱华小学读书的第四代归侨子女,约占全校学生人数的23%。经过教师的长期观察,大部分归侨学生父母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孩子的未来缺乏长远规划。学生既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又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在“两点一线”的单调
从最初进入教师队伍的青涩到能够在岗位上自主自立,这个摆脱的过程便是成长的过程。成长,既是生命发育的需求,也是职业发展的需求。人总是从幼稚走向成熟,专业发展亦是如此。当然追求成长并非易事,至少需要经历四重修炼。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本位理解 教育是什么?相信很多教师自从进入这个领域,便很少再有这样的自问甚至追问。然而既然选择了从事“诗与远方”的教育事业,对教育的追问便应该成为我们最基本
摘 要: 唐代士子热衷功名,远游成风,许多文人墨客都在江湖漂泊中度过了一生,留下了浩如烟海的羁旅行吟之作,其中数量众多的夜泊诗不仅负载了诗人的情感与理想,而且记录了唐朝的风土人情、百姓日常。本文通过解构唐诗中的夜泊情结,分析夜泊诗中包蕴的重要意象,管窥唐人独特的宦游文化与情感体验。 关键词: 唐代 夜泊诗 夜泊文化 在那个诗中鲜衣怒马的年代,水运不仅维系着一个王朝的经济命脉,而且承载着无数文人
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针对其文本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阅读素养?笔者从朗读教学、内容理解、主旨把握、文言现象等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理解。 一、朗读教学不“过度” 为保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笔者以为,在朗读教学中,应以读正确、读出节奏、读懂内容为主。 如教学《铁杵成针》一文时,我要求学生:一读扫除障碍,通过自由读、个别读等方式,读准文中两
认识殷郡伟还是比较早的,因为他的一些文章引起了我的关注。他的文字里透着一股灵气,跳跃着一些思维的火花,有着哲思的味道。后来也请他在我报告以后提问,他提的问题也内涵丰富,蕴含着属于自己的见解。但是,当时我并不知道他是语文教师,只知道他是学校教科室做科研的。我当时有个想法,他应该参加苏派教育的研究。 后来,我邀请他参加了苏派教育研究,他发表了很多有见地的意见。在一次调研的时候,与会的一些专家对他表示
自古以来,人与自然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工业革命后,科技逐步走进人类的生活,其飞速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生态环境却因此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影响着人类生存的家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017年,党的十九大将生态文明写入党章,呼吁人们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环境不仅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长期发展,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和基础,当前环境的保护面临机遇的同时也
每天早晨八点十分,学校广播里就会响起动听的音乐,接下来是雷打不动的“故事时间”。一到这个时候,全校师生都会迅速安静下来,开始享受这令人神往的“三分钟晨会故事”。每天一个故事,我们欣喜地感受到了学生在各方面的成长和进步。 一、积累故事,积淀文学的底蕴 我们学校的学生,还没有养成很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他们读的书不多,笔者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深切感受到他们课堂上的发言单调乏味,写的作文更是苍白无趣。
领会意图 为“学”助力 ——“资料袋”教学策略例谈 傅结龙 “资料袋”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给学生提供的是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其编排意图在于引导学生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视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领会了“资料袋”的编排意图,在具体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充分挖掘“资料袋”的潜在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料袋”在提高教学实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中的积极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