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的决策从哪里开始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nananjing31306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管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需要校长具有敏感而智慧的大脑。本文以教学管理为例,从基点的确定、资源的调配、路径的选择等在不同的维度上探讨了校长在决策中需要处理的关系,为校长的决策提供了思考的参照。
  关键词:学校管理;确定基点;分配资源;选择路径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3-005-2
  对学校的有效领导,需要校长果敢而正确的决策。然而决策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决策面对的是无法完全确定的问题判断、资源分配、路径选择……为追求管理的效益,校长在决策时往往需要寻找到恰当的管理切入点,需要思考如何合理地调配资源,如果站在系统学的角度还需要思考如何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当下与未来的关系等等。
  如何确定管理的基点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诸方面的首要任务,该怎样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益呢?这个问题实在太笼统,太不具体了!校长必须明确地知道管理的切入点,可是这个切入点又在哪里呢?在此,笔者先拿一个与具体的学科教学有关的事情做例子。
  我是教生物的,常有朋友在他孩子高二学业水平测试之前的十天、半个月来找我说:“朱老师啊,你帮我看看吧!孩子的生物学科上好像还有点问题,我不放心呢,要是不能顺利通过,接下来的高三可就要被拖累了。”我通常叫孩子把做过的起码十套综合试卷拿来,对其中失分的地方进行细致的统计分析,找出其中对应的考点,再以这些考点为中心,展开有目的的辅导。其实学校的教学管理也是这样的,只是这样的“诊断”比一个学科为迎接学业水平测试而做的考前辅导要困难得多!
  对教学质量的关注,会有许多的起因。比如,在全区统一组织的期末考试中,某个年级的平均分和优生人数同比下降,这引起了教学线的思考。然而,引起教学质量下降的因素却有很多,是每一个因素都在影响吗?就如同前面所说的例子,距离学业水平测试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了,不可能从第一册书开始重新教起,有效的办法就是科学地诊断。考试说明上总共就那么多考点,十套综合练习中反复在错的地方,就是这个孩子没有掌握的地方,也就是我帮他辅导的切入点了。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总共有哪些呢?校长应该组织教学线的管理人员、教师代表甚至学生代表一起坐下来讨论。因为面临的现实问题,校长对自己的管理进行了反思,并着手寻找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可以看成是“由学校管理中的存在问题而引发的管理改善”。
  但学校管理,不能只被当下的“问题”牵着鼻子走,学校管理更需要的是引领学校发展的前瞻性的改革需要。如果以“现在”为节点,可以把学校的时间分为“过去”和“将来”。过去的已经无法改变,将来又充满无数的未知,我们能够抓住的只有现在,因此“现在”成了“传承历史”和“开创未来”的连接点与立足点。为什么强调传承历史,其实是因为我们今天的一切行动都要建立在昨天的基础上,这个基础无法回避只能面对,而面对的过程就是传承的过程。比如,校长认为学校的教学质量在现有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但是,提升可以从哪里开始呢?这又回到刚才的“系统诊断”上来了,只不过这次寻找的可能不是存在的问题,而是可以进一步挖掘或提升之处。如果在“诊断”之后,大家发现可以在“集体备课”工作上进一步探索,以提升课堂的效益进而提供教学质量,那么校长也就可以在集体备课的各个方面再做“系统诊断”,以求实现“或许没有最优秀的教师,但有最优秀的教师群体”了。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为指向将来教学质量的提升,校长关注到集体备课的因素,这是把将来的需要和当下的现实进行比对,从而确定了当下教学管理改革的一个切入点的过程。也就是把“将来”减去“历史”,得到的“差距”作为当下管理决策的依据了。到这里,我可以总结为校长确定管理的基点,可以源于学校要解决的问题或者是要实现的目标。
  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
  有人说找到了问题,也就找到了方向。这话不错,但学校管理只有方向还不行,还需要思考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与教学管理有关的资源,主要包括教师资源、学生资源、时间资源、可用资金、教学设备等诸方面。
  “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这可以看作是资源调配的一个最为经典的表述。为特别解决某个方面的存在问题,我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可能调配的资源倾斜过去,这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如果能够深入一点进行思考的话,盲目地倾斜,有时未必是最佳的方案。
  曾经遇到过的一位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他们学校的数学学科成绩滞后苦恼万分。因为他自己是教数学的,所以他在课表安排的时候就特意地比“通常情况”多了一节课,可是每次的考试结果却并不与这“多出来的一节课”呈正相关,反而相对于其他学科落后。经过仔细分析后才发现,数学老师因为自己感觉比兄弟学校多了一节课而产生了某种松懈。后来,把这多出来的一节课减掉,老师们普遍不再有那种时间上的优越感,反而在课堂掌控上更加在意,课堂效益居然有所提升,考试成绩也不再滞后。资源调配“按需”原则的另一方面是要遵循“木桶原理”——决定水桶装水多少的不是木板的宽度,而是木板的长度,也就是教学质量往往受多个方面的因素的影响,这些不同的方面要各个兼顾,也就是不能在资源调配的过程中形成“短板”。
  还以时间的分配为例,因为时间在每个人的面前都是一样的,所以时间的分配也就成了教学管理中最需要关注的地方。系统学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原理——结构决定功能。高三学生一天八节课,怎么把这八节课合理地分配到五门文化课和体育课中去呢?曾经看到有学校出现过数学三节连上的情况,也有的把体育课去掉的情况,这样的安排着实令人感到揪心。我们看到有经验的农民在栽种的时候会注意不同植物之间的搭配,他们有专业的术语叫做“间作”。比如,玉米和豆类植物相间种植,或者把甘蔗与花生相间种植。这有什么好处呢?原来是这些植物在“身高”上有差异,既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也增加了植物对阳光的截取与吸收。如果能够把不同的学科相间排课,那么学生大脑的不同区域就能够得到交替休息。体育课上适量的运动,还能够增强学生血液运输的能力,身体供氧能力强大的一个直接好处就是脑部供能强大有力,那么学生的思维质量也才能得到好的保证。再比如,有的校长喜欢让高三的孩子到很晚才休息,好像这样才是刻苦的明证。殊不知一段时间内过度用脑,大脑功能会出现抑制,这是生物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其学习效率又到哪里去寻求保证呢?
  如何选择合适的路径
  教学质量好不好,教师是根本。为指向教学质量的提升,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很多校长都愿意把有限的人力、财力倾斜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然而,花了同样的时间和金钱,所取得的效果却不尽相同。所以,我认为校长在决策中,明确了管理的基点,统筹了一大堆资源后,还需要依赖合适的路径,才能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先看一个真实的例子。为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有一位校长先后花重金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要求全体教师一个不落地听讲座、做笔记,前后花去培训费数万元。得到的效果是老师们知道了几位专家的名字,因为聆听过某某专家的讲座;开阔了教育教学的视野,因为记下过一些新鲜的名词;也记住了几句专家说过的话,达到这个层面的已经难能可贵了……这位校长还做过另外一件事情,他喜欢给老师们修改论文、指导备课,他在听课之后往往会和老师认真地评课交流,还带头和老师们一起读教育名著。跟着他的年轻人们后来总结,对自己真正有启发的,倒不是校长花了大价钱请来的专家们的讲座,而是校长本身的一次次评课指导,或者读书交流改变了他们。我不是诋毁专家、学者讲座的价值,或许专家、学者讲座的价值暂时还没有体现出来,我更想说明的是这位校长身体力行,给予老师个性化的指导才是真正推动教师成长的有力武器。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同。老师在上完一节课后,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认知应该达到较为深入的层次,在这个前提下,校长提出自己的看法所能引发的老师的思考深度应该远远超过专家、学者的讲座所能带来的影响。其实,这和我们课堂上关注的学生“参与程度”的道理是一样的。通过这个例子,我们或许能够反思,校长在决策中选择的路径不同,所能达到的效果也自然会是不同的。
  学校管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每一个因素在不同的条件下都可能产生不同的反应,并进而带来不同的结果。也正因为此,管理工作才有了其真正的价值。基点的确定、资源的调配、路径的选择等在不同的维度上为校长的决策提供了思考的参照,然而现实的学校管理要更加复杂、更加艰难,这还需要校长具有敏感而智慧的大脑,以及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强大内心。
其他文献
新课程实施以来,高考对“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力度有所加大。运用作“辅助圆”的方法,可以巧妙地分析矢量的合成、竖直平面内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带电
在科研实验、病例统计或调查研究中搜集的原始资料,常常需要通过统计表加以整理和归纳。统计表的设计合理与否,对资料的统计和分析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如何正确运用统计表的
这次会议是在一九八一年七月底至八月初在开封举行的五院校(河南师大、陕西师大、河北师大、武汉师院、华中师院)地理系《综合自然地理学》教材建设协作会议的基础上召开的
我校七八届廿二名研究生,经过三年学习,完满结束教育计划,经毕业论文答辩,十六名研究生成绩为优,六名成绩为良,全部毕业。学校有硕士授予权的专业的十八名 After 23 years
The process of nucleation and crystal growth of NaY zeolite over a temperature rangeof 55°--100℃ in the presence of “crystal direction agent ” are studied.
按照中波科学技术协作协定中关于双方互派人员进行考查和学术交流的规定,波兰采矿研究总院采矿专家W·高诺波柯付教授和G·奥哈玛硕士工程师一行两人,来我国考查煤炭工业科
The crystal and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Ⅰ) and (Ⅱ) have been determined from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otion data collected by counter methods. Compound (
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是表示一个机械的性能好坏的指标之一。机械效率越大,机械的性能越好,就越能充分地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寻找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经
第三世界国家的制图需要讨论会将于1982年4月2日在荷兰,恩斯赫德举行。 Mapping needs of Third World countries The seminar will be held in Enschede, the Netherlands,
自64年1月《国外电工仪表》创刊,68年改刊为《电测与仪表》,至今已连续出刊19年,83年是出刊20年。最近,编委会决定:要在本刊出刊20年之际,举行纪念活动。这一决定反映出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