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唯物史观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究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i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也是初中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唯物史观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并且内涵过于丰富,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要想让初中生深刻理解它,应把“人类的生产活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矛盾、人民群众”等四个核心内涵作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逐个突破。
  [关键词]初中历史;唯物史观;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20)04-0073-02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许多科学成果应用于生产,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人们把这一历史进程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其中“电”的广泛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下面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课为例,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核心内涵之一:对“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前提”的教学探究。
  物质生活资料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人要想生存那就必须要从事生产劳动。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那些新技术和新发明,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那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怎样促进生产力发展,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出现意味着更先进的动力源问世,其工作效率明显高于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蒸汽机,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社会生产能力;白炽灯的出现,照亮了夜晚,在夜间人们不但可以进行劳动生产,还可以拥有丰富的娱乐生活;电话、电动车的出现,缩短了人与人之間的距离,不但加快了人们外出的频率,而且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
  由上可知,物质生活资料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巨大作用,也给社会生产带来了积极意义。将如此抽象的历史概念与生活联系起来后,学生便能很好地掌握了。
  核心内涵之二: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统一的社会有机系统”的教学探究。
  无论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还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必须保持一定的平衡才能构成一个统一的社会有机系统,否则就会引发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如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它给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带来了巨大变化。社会政治方面,寡头垄断开始染指国家政治权力,他们自己直接参政或安插代理人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并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来服务垄断组织的经济活动。经济方面,出现垄断组织生产经营的“资本”越来越向几个少数公司企业集中的现象,使其垄断地位更加的稳固。文化层面,物质的极大丰富,反而导致了人类社会精神的迷茫。像战后西方国家出现的现代主义风格文学艺术作品,便折射了一代人的痛苦与失落。如世界小说巨匠莫泊桑,他创作出的《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多篇反映人们精神状态的优秀作品便是证明。
  不平则鸣,处处如此。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打破了原有的社会平衡,引发了社会矛盾。
  核心内涵之三:对“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的教学探究。
  何为“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它们彼此互相制约、互相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那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由什么矛盾引起的呢?它又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呢?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本身的平衡被打破,一些国家对自己进行了改革,甚至为了改革还发生了战争。
  如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日本的影响巨大,日本因此出现了明治维新改革。日本在国内采用了“废藩设县”“四民平等”“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措施。日本政府废除了封建割据势力手中的权力以及没收了其生产资料所有权,让更多能参与社会劳动的人得到生产资料,并使他们借助新技术或新发明来从事社会生产,最终使日本快速地从一个落后的封建社会过渡到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而美国也因为生产技术进步推动了生产关系的调整。美国南北方因经济模式的差异,严重阻碍了国内市场的统一,影响了资本主义发展。所以,美国于1861年至1865年期间,发生了南北战争,接下来奴隶制被废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被彻底扫清,美国快速进入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行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大贡献就是直接使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体系得以确立并完善。
  此“矛盾”非彼“矛盾”,有了以上案例,学生便能轻松掌握“哲学中的矛盾”与“人际矛盾”在内涵上的区别。
  核心内涵之四: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教学探究。
  “人民群众”分优秀“个体”和大众“群体”两个部分。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优秀“个体”包括:政治家,如迅速把战国时期的秦国由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的法派改革家商鞅,实行改革开放让拥有十三亿人口大国富起来的邓小平等;思想家,如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圣人孔丘等;文学家,如作品充满浓浓批判意识的文学巨匠鲁迅等。以上这些人都推动了历史进步,都在世界文明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然杰出历史人物创造功绩,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辅助。如毛泽东在革命早期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而取得革命的胜利还要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参与的群众越多,其战略思想的实现就越顺利。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哪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哪些伟大的人物呢?
  如一生拥有一千多项发明的美国人爱迪生,研制出了汽油内燃机的德国人戴姆勒,发明了无烟炸药的瑞典人诺贝尔,现代塑料工业的引路者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人造纤维的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电话并成立首个电话公司的苏格兰人贝尔,把飞机送上天的美国人莱特兄弟……总之,各行各业都有优秀的杰出代表人物,他们对后世的贡献是巨大的。伟人负责“思想引领”,广大人民群众负责“社会实践”,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
  “唯物史观”的四个核心内涵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它们都以物为尊、以人为本。彼此间看似关联不大,但都处于同一个概念之下,都是在揭示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和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1]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思想政治必修四[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袁妮)
其他文献
中等职业教育处于学校教育和社会的结合部位,它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重点,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作为职业中学的班主任,应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创新班级管理的形式,加强学生自主性的培养,根据市场经济理念来对学生进行人文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就业观的教育,充分挖掘个人潜能,促进个性发展,造就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实用型的初级专业技术人才,以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摘 要]课程标准是一线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要求教师在关注知识的同时也要聚焦课堂主体——学生。文章以人教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为例,分析历史课堂教学的着眼点,从教学角度的选择、重难点的突破和问题的设计等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学设计;高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81-00
某小区占地150000m2,其中绿化面积53%,绿化日均用水量300m3,最高用水量70m3/h。小区引水工程由二级泵组组成,两级泵组之间建有50m3的低位调节池。一级泵房由两台7.5kW流量为100m3/h的水泵(一用一备),引河水入调节池。两台7.5kW流量为50m3/h的水泵(一用一备),电接点压力表和压力罐组成的稳压供水控制系统,将调节池的水送入小区各用水点。系统投入使用不到4年,由于启动
[摘 要]不管是核心素养体系还是教材改革,都将法治列为重要内容。培养高中生法治意识是法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应利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活动教学、合作学习等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涵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法治意识;学科核心素养;征税;纳税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
[摘要]核心素养是高中历史学科的精髓,却并未渗透于课堂各环节,导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沦为“空中楼阁”。“自由”,能够打开学生的身心,放飞学生的思维,渗透素养于课堂各环节。文章以《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为例,将“自由”体现于“学习素材”“探索主题”“学习观点”三个方面,真正地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使课堂开满了素养之花。  [关键词]高中历史;自由;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1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008年金融危机使得创业教育成为一个热点。然而目前创业教育更侧重于高等教育阶段和下岗职工方面,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创业教育研究和实践相对薄弱。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创业教育,加强创业教育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中职学校进行创业教育是时代的需要    传统观念认为:职业教育就
[摘 要]由一堂中考观摩复习课获得以下几点认识:中考复习要选择一个专项点复习,不能面面俱到;复习课上介绍的方法必须切实可行,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就可以轻松自如地走进考场。  [关键词]中考复习;专项点;答题方法;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9-0026-02  去年中考研讨会上我上了一节复习
[摘 要]高考前夕,几乎所有高三考生都会做大量的模拟题,各地的模拟测试中也会出现不少的原创题和改编题。对于历史学科而言,这些题目除了需要体现考纲要求的学科核心素养之外,在材料的选择上,必须遵循严谨性的原则,既不能混淆学生认知,也不能对引文断章取义。同时,模拟题的答案要做到科学合理,尽量不引起争议。  [关键词]高考历史;模拟题;严谨性;科学性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摘 要]文章围绕新冠疫情下在无锡市教育电视台的一堂线上录播课和更多在直播课中的经验积累和思考,探索通过线上教学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途径,让学生品出历史的“厚”“薄”“活”:读“厚”是基础,读“薄”是关键,最终把历史读“活”。这也是一种教育的点滴求索和记录。  [关键词]线上教学;史料实证;“厚”;“薄”;“活”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胡屠户是《范进中举》中的重要人物,雖是陪衬,却很出彩。他在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转变,使他欺贪爱富、粗野鄙俗的人物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关键词]胡屠户;《范进中举》;前倨后恭;双重性格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7-0025-01  胡屠户是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