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新大纲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则是: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增加阅读量。学生阅读面窄,语言积累少,在实际教学中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营造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自主读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我们的一线教学工作中这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语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现阶段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整体品质提升的关键。我认为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阅读是阅读教学的关键,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结合我自身的小学阅读教学经验,对促进小学生快乐阅读提出以下策略:
  一、注重思维引导想象
  巴尔扎克说过:"一个能思想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课标也强调"让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时,常常借助一篇篇课文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教学《草原》一课,课文构思有两条线:明线是景美、情深;暗线是草原的特点。教学中我抓住暗线设计提问,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按照这条暗线从整体到部分的进行分析,经过思考得出草原的三个特点:草原是美丽的;草原是宽广的;草原的人民是热情的。
  每个学生都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更能深刻地理解课文。学完《凡卡》一文后,我给学生出了一个小练笔"爷爷收到凡卡的信以后"。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各自展开想象。有的想,爷爷收到信以后,立即赶到城里,揍了老板一顿,救回了凡卡;有的想,爷爷看了凡卡的信,痛哭不已,可没有办法,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念叨"我可怜的凡卡,你忍着吧……"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爷爷除了哭,他没有其他的办法,也不可能救回凡卡,因为爷爷是哪个社会中生活在最底层的贫苦人。面对自己,凡卡的悲惨遭遇,他无能为力啊。这个想象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也懂得了课文的中心。
  二、积极引导,热爱阅读
  老师要求学生多阅读的同时,自己应该先树爱阅读的榜样。给学生树立一个爱阅读的榜样,再鼓励学生去阅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该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学同一时期阅读同一本书。然后在课堂上和学生们一起讨论读书的心得。如读海伦·凯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可以讨论生命的意义、我们该如何去珍惜生命,读《少年维特之烦恼》可以讨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这样就深化了学生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有了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自觉性。
  其次在课文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课内加以延伸。如学习老舍的《草原》后,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他的其他作品,如《骆驼祥子》。然后根据书上的内容可以展开一系列的活动,如对人物的点评,对故事的讲解等,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通过这些活动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了解课外知识。
  三、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只要形成了习惯,要改也更难,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所以,我们要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養。我认为除教学大纲规定学习的课文外,其余的课外阅读都应进行阅读的训练,即每个单元,重点,讲解,研讨一两篇,其余都进行篇章的阅读训练,而对于学生而言,要养成他们在生活中的自觉阅读习惯,如报纸,杂志,故事等,苏东坡的“通读,精读,出神入化”,这三个阶段我们也不妨拿来一用,让学生们在阅读中逐渐深入,知识面逐步扩大,从而对文章形成自己的理解。
  四、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合理地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学生才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五、课内与课外联动,培养阅读习惯,让学生多读
  1.要让学生会选择 一方面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提供或推荐优秀的少儿读物,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指导,使其配合教师,教会学生选择积极的、思想健康的读物。另一方面,还要教学生在有益的读物中学会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2.给学生以适当的"强制"。通过来自教师或家长的适度外部强制,逐步使学生过渡到自我"强制",即强制自己按照良好的课外阅读态度、方法去阅读。这样,就会使习惯成自然。
  3.要重视抓好开端,由易到难,逐步养成。首先,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向他们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做到循序渐进。其次,教师一旦提出某种要求,就必须坚定不移,尤其是在个别学生身上表现出不良倾向的时候,更要严格要求,毫不放松。再次,教师要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留心发现学生因课外阅读而取得好效果的典型,给予积极正确的评价,使其树立榜样,影响其他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课本中的内容实在有限,学生一定要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以扩充自己的知识以提高理解能力。阅读将要伴随人的一生,它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阅读最大的意义不在于获取信息和知识,而在于从文字中提升自我。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这才是阅读的核心。
  参考文献:
  [1]苏晓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2]曾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5.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瑾山小学 334700)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阐述了核心素养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建构中的重要性,并结合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对基于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建构进行探讨与研究,希望能够为初中数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一点理论支持。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高效课堂  引言: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成为了现代教育改革的重点研究课题。就初中数学教学而言,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加强对
摘要:教育观念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起着统摄、导向和调控作用,直接影响教学。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从思想上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自觉摒弃片面追求高分的短视行为,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教学 ;语文教师 ;新课改  一、更新教学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向导,教学观念直接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成败。在新课改下要实现教学的全面改革,深入推行新课程改革,提高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miRNA通常在转录后水平来调控基因的表达,其在肿瘤组织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胶质瘤的研究中,miRNA与SALL4的调控关系的研究较
摘要:高中地理知识点较多,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而比较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比较法能够促进学生认识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内在联系,提升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本文通过对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意义分析,结合高中地理教学比较法应用的主要类型,继而探讨了应用比较法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比较法;地理教学;应用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比较法教学即是通过对各种地理事物、规律、原理进行比较分析,经过思维加工处理,
趋势的分析方法有基本面分析与技术分析两大类。尽管技术分析方法由来已久,也取得过并且正在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其科学性以及效果如何,一直是学界和实战派人士关心的问题。
数量急剧增加的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s)为分子标记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与来自于基因组DNA开发的传统标记相比,以EST为基础的分子标记是一种新型分子标记,具有其显著的优势,如开发简便、信息量高和通用性好等,在多方面都有重要的利用价值例如在比较作图、遗传多样性评价及系统发育学等方面的研究。然而,目前在许多物种中此类新型的分子标记尚未得到开发利用。油菜作为重要的油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