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书中的兔子王国

来源 :师道·人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tj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自然界中,兔子虽体型弱小、天敌众多,却始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自19世纪中叶起,在澳洲甚至一度泛滥成灾,让澳大利亚政府陷入了一场与兔子的百年大战之中.rn很久以前,兔子就已作为食物和猎物进入了人类的生活,也被写入了文学作品, 《诗经》中早有记载: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小雅·瓠叶》)可见两千多年前,烤野兔已是古人餐桌上的一道待客佳肴.“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周南·兔罝》)讲的便是勇士捕猎兔子的场景.
其他文献
《人之初》的“理性”一课里选了柏拉图的洞穴比喻,我试着用作初一的教材,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个故事,他们乐于把场景复原:洞穴后壁、囚徒、矮墙、背后高处的火光、执物而行的人、各种器物的投影……他们也会特别留意到那个解除了禁锢而逃脱地洞的人,幸运地经过崎岖坡道,上到地面,见着从未见过的阳光;他们还发现了一些不可忽略的情节:此人并非自己挣脱,是被外力解除桎梏,硬拉着离开的;离开的时候他是痛苦的;然而到了地面高处,领略阳光与流水的抚爱之后,他再也不愿意回到地底去了.
期刊
通师二附是一所百年名校,校园不大,布置精巧,藏于情智楼后二楼楼顶的“百草园”是学校专门为历届四年级师生开辟的小小种植基地.今年,升入四年级的我们接手百草园的种植与管理.老师们商量后做了微调申请,由原来的一学年调整为历经春夏秋冬跨年段的一年,希望带着孩子们经一个四季的轮回,亲历春耕、夏长、秋收、冬藏的完整过程,开启唤醒感官和心灵成长的一年.
期刊
现在语文教学最大的问题,还是学生读书太少.一线老师们普遍认为,只有多读书,才能“拯救”语文.部编教材特别强调课外阅读,在“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中,课外阅读成为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名著阅读教学需要整合教学,难度较大.鉴于此,笔者尝试以《骆驼祥子》为例,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把学生导向深度阅读.
期刊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A·班杜拉创建的社会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个体对自己具有组织和执行达到特定成就的能力的信念.它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一种主观感受,而不是能力本身.但实践证明,这种主观感受对能力的提升有促进的作用.自我效能感越强的人,目标达成度越高.
期刊
高中毕业二十年,依旧想念高中时我的三位老师,是她们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rn我是1998年入读柳州铁路第一中学的,这是一所依托柳州铁路局的子弟学校,也是柳州著名的重点高中.
期刊
“双减”政策落地,剑指之处,首当其冲的,便是当下社会越来越严重的“教育焦虑”.德国社会学家哈特穆特·罗萨在其新作《新异化的诞生: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大纲》阐述了这样的观点:随着社会的加速发展,新的异化越来越多地充斥在我们的周围.罗萨对新异化的定义是:人们自愿地做某些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细心反思可以发现,教育焦虑便是“异化”最突出的体现之一.多少家长,被这种焦虑裹挟着做出多少本身不想去做的决定,因为周围的人都在这样做,不随波逐流,就很可能会落后别人一步.
期刊
我是一个语文老师,非常专业的文科生,但我每年都带理科班的语文.为了保持师生间气脉相通,每次接手新的班级时,我都对学生说: “同学们,让语文成为你生命的底色,让文学成为你生活的承重墙.”当然,如此煽情有质感的语言,保质期不超过一个星期,学生问题层出不穷,源源不断,简直像长江的水,奔腾不息.
期刊
身处信息社会与自媒体时代,每个人可能都曾在某个时刻,在心底发出过这样的疑问:我该相信什么?——视角的混杂、表达的多元、诉求的支离,无不回应着自启蒙时代以来就被无数思想家们思考过的问题:存不存在客观真理?有没有应该秉承的基本法则?更甚的是,当不时翻看手机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当频繁滑屏与短时间接纳新奇信息成为这个时代的普遍规则,我们要如何说服学校里的未成年人克服诱惑、辛苦埋首于相比网络世界而言毫无吸引力的学科知识?
期刊
宝塔山巍峨气如虹,rn延河水奔流映碧空.rn延河桥落成要剪彩,rn韩起祥家里一片吵闹声.rn(白)话说1959年5月,革命圣地延安在宝塔山下新修起一座延河大桥,为庆祝大桥落成,曾经给毛主席说过书的民间盲艺人韩起祥决定编一段新书段作为献礼节目.他能摸到桥面,却看不到桥底.于是他让儿子给他腰间绑一条又粗又长的绳子吊在桥下,他要亲自摸桥,引来了全家人的竭力劝阻.
期刊
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国家课程,其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愈发突出.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仍在延续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的“过去式”,教学理念陈旧、方法单一、过程无味,直接影响了课程的目标达成和使命落地.笔者认为,要切实提升道德与法治课课程质量,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重突出“三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