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进行油菜“3414”肥效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获得肥料效应理论上氮、磷、钾的最佳施肥量,即N 18 kg/667m2,P2O5 4.59 kg/667 m2,K2O 6.47 kg/667m2。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N、P2O5、K2O的推荐用量分别为13.5、4.59、6.47 kg/667m2。
关键词 油菜;肥效试验;最佳施肥量;推荐用量
中图分类号 S63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2-0029-01
为更好地探讨出休宁县油菜的最佳施肥量,以及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为科学指导施肥提供依据,按照农业部和安徽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要求,在休宁县商山镇上扬村进行 “3414”油菜肥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在商山镇上杨村某农户责任田安排了此次“3414”油菜肥效试验。试验田块地处北纬29°40.078,东经118°12.512。地形部位为丘陵低谷地中部。该地块阳光充足、排灌方便,土壤为水稻土,泥质田。前茬种植水稻。耕层厚度为20 cm,土壤pH值5.3,全氮0.94 g/kg,有机质15.6 g/kg,碱解氮141 mg/kg,有效磷37.6 mg/kg,速效钾164 mg/kg,交换性钙739 mg/kg,交换性镁31.6 mg/kg,有效硫12.28 mg/kg,有效铜2.42 mg/kg,有效锌1.11 mg/kg,有效铁237.6 mg/kg,有效锰4.9 mg/kg,有效硼0.59 mg/kg。
1.2 试验材料
试验油菜品种为浙平4号。试验肥料:氮肥采用四川德阳生产的尿素,含纯氮(N)46%;磷肥采用安徽铜陵生产的铜官山牌过磷酸钙,含纯磷(P2O5)12%;钾肥采用俄罗斯生产的氯化钾,含纯钾(K2O)60%。
1.3 试验设计
供试因素为氮、磷、钾3个因素,每个因素设0、1、2、3共4个水平。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1水平=2水平×0.5,3水平(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2水平×1.5。2水平在大量、系统地总结归纳近年来田间试验结果的基础上[1-3],结合高产栽培实践经验,根据地块可能获得的目标产量确定2水平N、P、K用量为:N 11.5 kg/667m2,P2O5 4.8 kg/667m2,K2O 6 kg/667m2。通过对各因素、水平的组合,试验设14个处理。各试验处理见表1。随机排列,小区净面积为20 m2(8.0 m×2.5 m)。小区之间沟宽35 cm,在试验小区四周设2 m的保护行。每小区栽8行,每行30株,共240株。
1.4 试验方法
磷肥和钾肥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尿素35%作基肥,20%作定苗肥,25%作腊肥,20%作薹肥。以上各种肥料一律采用穴施。硼肥施用量1 kg/667m2,50%基施,50%于现蕾期喷施[4-6]。各小区各时期施肥量见表2。
1.5 试验实施过程
9月20日苗床整地。9月21日播种,9月26日出苗。10月13日使用多效唑处理,10月25日防治蚜虫1次。 11月1日大田整地,施入基肥并使用苗前除草剂。11月1日移栽,移栽时选择大小一致的秧苗栽插于各个小区。11月11日施入定苗肥,12月20日施入腊肥,2015年2月16日施入薹肥,2月18日所有小区均喷施0.2%硼砂溶液。5月8日收割,5月3日脱粒。在整个试验期间,使用了4次农药,分别是2014年11月15日与11月30日喷施农药吡虫啉防治蚜虫;2015年3月14日和4月1日2次喷施“菌英”防治菌核病。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下油菜生物学性状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在磷、钾水平一致的情况下(处理2、3、6、11),绿叶数、最大叶的叶长及叶宽、根茎宽、植株开盘度等指标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对氮素有所需求。对处理4、5、6、7结果进行分析,在氮、钾水平一致的情况下,各项指标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该地块施磷肥具有效果。对处理6、8、9、10结果进行分析,在氮、磷施用水平一致的情况下,绿叶数、最大叶的叶长及叶宽、根茎宽、植株开盘度等指标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明显,说明施钾素效果显著。
2.2 不同处理下油菜产量结果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从处理4、5、6、7分析, N2K2水平上的各施肥小区产量随磷肥施用量增加产量先呈上升趋势,在P3时开始下降,说明在该地块磷肥施用有效果,但不能过量。从处理2、3、6、11分析,在P2K2一定的基础上各施肥小区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产量提高,说明该地块氮肥含量不是很高,施氮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从处理6、8、9、10分析,在N2P2一定的基础上,产量随钾肥施用增加,产量上升,K3施用水平的产量最高,说明该地块缺钾,要施用钾肥。
2.3 不同处理下油菜的经济效益比较
从表5可以看出,将不同处理的产量、产值、肥料成本、纯收入、投产比等指标进行整理比较,发现处理8的投产比最高,为6.66,处理11的经济效益最高,为699.28元/667m2。从该表分析,处理11最佳。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油菜“3414”肥效试验结果分析,获得肥料效应理论上氮、磷、钾的最佳施肥量,即N 18 kg/667m2,P2O5 4.59 kg/667 m2,K2O 6.47 kg/667 m2。综合分析不同推荐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N、P2O5、K2O的推荐用量分别为13.5、4.59、6.47 kg/667 m2。
4 参考文献
[1] 黄亿,李廷轩,张锡洲,等.基于“3414”试验的川中丘陵区油菜施肥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农业科学,2013(10):2058-2066.
[2] 肖志江,贺峰,蒋代铭,等.油菜“3414”施肥效果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10(5):1068-1070.
[3] 诸化斌,魏彬彬.油菜“3414”肥效田间试验报告[J].现代农业科技,2010(20):48-49.
[4] 朱春来,张荣,孙小凤,等.青海东部地区春油菜“3414”肥效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26):12471-12472.
[5] 万晓芹.油菜“3414”肥效试验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1(5):109-112.
[6] 凌新军.油菜“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报告[J].安徽农学通报,2007(10):236-238.
关键词 油菜;肥效试验;最佳施肥量;推荐用量
中图分类号 S63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2-0029-01
为更好地探讨出休宁县油菜的最佳施肥量,以及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为科学指导施肥提供依据,按照农业部和安徽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要求,在休宁县商山镇上扬村进行 “3414”油菜肥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在商山镇上杨村某农户责任田安排了此次“3414”油菜肥效试验。试验田块地处北纬29°40.078,东经118°12.512。地形部位为丘陵低谷地中部。该地块阳光充足、排灌方便,土壤为水稻土,泥质田。前茬种植水稻。耕层厚度为20 cm,土壤pH值5.3,全氮0.94 g/kg,有机质15.6 g/kg,碱解氮141 mg/kg,有效磷37.6 mg/kg,速效钾164 mg/kg,交换性钙739 mg/kg,交换性镁31.6 mg/kg,有效硫12.28 mg/kg,有效铜2.42 mg/kg,有效锌1.11 mg/kg,有效铁237.6 mg/kg,有效锰4.9 mg/kg,有效硼0.59 mg/kg。
1.2 试验材料
试验油菜品种为浙平4号。试验肥料:氮肥采用四川德阳生产的尿素,含纯氮(N)46%;磷肥采用安徽铜陵生产的铜官山牌过磷酸钙,含纯磷(P2O5)12%;钾肥采用俄罗斯生产的氯化钾,含纯钾(K2O)60%。
1.3 试验设计
供试因素为氮、磷、钾3个因素,每个因素设0、1、2、3共4个水平。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1水平=2水平×0.5,3水平(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2水平×1.5。2水平在大量、系统地总结归纳近年来田间试验结果的基础上[1-3],结合高产栽培实践经验,根据地块可能获得的目标产量确定2水平N、P、K用量为:N 11.5 kg/667m2,P2O5 4.8 kg/667m2,K2O 6 kg/667m2。通过对各因素、水平的组合,试验设14个处理。各试验处理见表1。随机排列,小区净面积为20 m2(8.0 m×2.5 m)。小区之间沟宽35 cm,在试验小区四周设2 m的保护行。每小区栽8行,每行30株,共240株。
1.4 试验方法
磷肥和钾肥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尿素35%作基肥,20%作定苗肥,25%作腊肥,20%作薹肥。以上各种肥料一律采用穴施。硼肥施用量1 kg/667m2,50%基施,50%于现蕾期喷施[4-6]。各小区各时期施肥量见表2。
1.5 试验实施过程
9月20日苗床整地。9月21日播种,9月26日出苗。10月13日使用多效唑处理,10月25日防治蚜虫1次。 11月1日大田整地,施入基肥并使用苗前除草剂。11月1日移栽,移栽时选择大小一致的秧苗栽插于各个小区。11月11日施入定苗肥,12月20日施入腊肥,2015年2月16日施入薹肥,2月18日所有小区均喷施0.2%硼砂溶液。5月8日收割,5月3日脱粒。在整个试验期间,使用了4次农药,分别是2014年11月15日与11月30日喷施农药吡虫啉防治蚜虫;2015年3月14日和4月1日2次喷施“菌英”防治菌核病。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下油菜生物学性状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在磷、钾水平一致的情况下(处理2、3、6、11),绿叶数、最大叶的叶长及叶宽、根茎宽、植株开盘度等指标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对氮素有所需求。对处理4、5、6、7结果进行分析,在氮、钾水平一致的情况下,各项指标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该地块施磷肥具有效果。对处理6、8、9、10结果进行分析,在氮、磷施用水平一致的情况下,绿叶数、最大叶的叶长及叶宽、根茎宽、植株开盘度等指标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明显,说明施钾素效果显著。
2.2 不同处理下油菜产量结果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从处理4、5、6、7分析, N2K2水平上的各施肥小区产量随磷肥施用量增加产量先呈上升趋势,在P3时开始下降,说明在该地块磷肥施用有效果,但不能过量。从处理2、3、6、11分析,在P2K2一定的基础上各施肥小区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产量提高,说明该地块氮肥含量不是很高,施氮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从处理6、8、9、10分析,在N2P2一定的基础上,产量随钾肥施用增加,产量上升,K3施用水平的产量最高,说明该地块缺钾,要施用钾肥。
2.3 不同处理下油菜的经济效益比较
从表5可以看出,将不同处理的产量、产值、肥料成本、纯收入、投产比等指标进行整理比较,发现处理8的投产比最高,为6.66,处理11的经济效益最高,为699.28元/667m2。从该表分析,处理11最佳。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油菜“3414”肥效试验结果分析,获得肥料效应理论上氮、磷、钾的最佳施肥量,即N 18 kg/667m2,P2O5 4.59 kg/667 m2,K2O 6.47 kg/667 m2。综合分析不同推荐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N、P2O5、K2O的推荐用量分别为13.5、4.59、6.47 kg/667 m2。
4 参考文献
[1] 黄亿,李廷轩,张锡洲,等.基于“3414”试验的川中丘陵区油菜施肥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农业科学,2013(10):2058-2066.
[2] 肖志江,贺峰,蒋代铭,等.油菜“3414”施肥效果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10(5):1068-1070.
[3] 诸化斌,魏彬彬.油菜“3414”肥效田间试验报告[J].现代农业科技,2010(20):48-49.
[4] 朱春来,张荣,孙小凤,等.青海东部地区春油菜“3414”肥效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26):12471-12472.
[5] 万晓芹.油菜“3414”肥效试验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1(5):109-112.
[6] 凌新军.油菜“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报告[J].安徽农学通报,2007(10):23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