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品社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t4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适应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受到了教育部门与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因此,本文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与意见,希望能为广大同仁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 ; 品德与社会 ;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169-01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强化和训练,容易出现“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现象,这样下去,提高不了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孔老夫子曾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科知识的学习需要记忆,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融会贯通。同时,要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作为一名教育丁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当务之急。
  一、转变教学理念,实现教师、学生的角色互换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先要转变教学理念,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地应对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主要表现在如何运用教材,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主要是以教材施教,没有做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地对课本中的知识与内容进行转移与对接,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这样就不能实现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角色定位也要转变。教学方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間实现知识与信息交流的主要媒介,对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另外,教师在创新教学理念的过程中也必须实现自身的角色的转换。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的主导者,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扮演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协调者和促进者,并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巧设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在创新性的教学情境当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接受知识时也会更快、更深入。教师要从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特点出发,以循序渐进为原则,营造出和谐鲜活的课堂氛围,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地互动交流、发表意见的机会。比如,在学习“我生活的社区”这一章,这一章的教学目标是让小学生知道劳动最光荣,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收获幸福的果实,才能建设美好的家园。在本节内容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场景模仿,可以扮演一名人民警察,也可以扮演一群清洁工等,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不断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进而在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形成。然后向學生提问:我们的生活为什么少不了他们呢?我们要怎样向他们表达感激之情呢?学生通过思考会给出各式创新性的答案,如我们离不开警察叔叔,要给他们写去感谢信;离不开妈妈,要帮妈妈多做家务;离不开老师,容易帮助老师减轻压力等。在自由的氛围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插上想象的翅膀,创新性的想法也会层出不穷。
  三、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教师必须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外部环境充分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获得创新的灵感,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比如,在讲到有关品德培养、文明礼貌方面的案例时,教师可以列举一些真实的历史或者现实的案例,譬如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口香糖案例等,在对案例的剖析过程中,将正确的道德行为教给学生,然后激励学生想象和设计一些解决方案和措施,如让他们设计一种道具来清除地上的口香糖,也可以想出一种不用砸缸的方法来解救落入缸中孩童等。通过这些案例及方法的讨论,不仅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
  四、创新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创新空间
  教学手段选择得正确与否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应努力选择能够激发起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引导使学生的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比如,“我们的学校”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可以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向学生展示学校的演变过程,如清代末年的私塾、延安保育小学、我国的第一所民族小学、台湾的小学、美国的小学等图片,丰富、直观的图片自然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理解和接受起来会更加快速、容易。教师在讲解完毕后,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想象未来的学校,鼓励学生口头表达或是用图画的方式展示,这样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开展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要善于把握社会发展的主要基调,充分抓住社会的热点,开展一些具有创新观念的教育活动等。比如,科技模型的展览活动、致力于科技发展的先锋人物的事迹宣传活动等。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定时举办一些科技创新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在各种类型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活动之后,教师可以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经验的交流和探讨,鼓励学生互相分享学习成果,这种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通过有效的竞争机制,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励他们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积极创新,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要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目标,需要学校和教师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通过多种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尹青芝.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成效[J].新课程,2014(11)
  [2]覃俊.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点滴思考[J].学苑教育,2012(03)
  [3]刘凤存,张孝林.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J].中国教师, 2014(06)
  [4]包树林.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新思路[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06)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发展,针对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探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的意义势在必行。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的研究,能够弥补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不足,促进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利于实现高中体育教学的总体目标。  【关键词】教学设计 ; 教学行为 ;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不断改革,对于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意识不断加强,因为创新能力不仅可以提升综合素质,充分符合我国教育标准;同时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而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利用基础性强、知识结构紧凑的语文力学科进行培养,教学的效果事半功倍。对此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希望对于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有积极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 教学 ; 创新能
【摘要】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而然就会诱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关键词】学生 ; 语文教学 ; 创新 ; 鼓励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164-01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21世纪是以知识
【摘要】文章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注重论述汉语拼音教学应走出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方法,而创新教学,构建学生乐学的氛围是新课改的根本要求。文章从导入方法方式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等几个方面谈谈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创新,让教学更精彩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 和谐课堂 ; 精彩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160-0
【摘要】高效课堂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每个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完成的。在课堂上按个人能力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有效性的学习。  【关键词】高效课堂 ; 学习兴趣 ; 分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162-01  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高效
【摘要】文章将结合各英语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相关建议,进行充分分析,希望有利于强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 ; 课堂教学 ;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161-01  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实行师生双向参与的策略  传统英语课堂以老师为主导,经常出现教师在上面讲,学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味的数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听故事”则是学生最喜欢的一件事情,下面我结合苏教版教材的教学讲讲“故事”在我们课堂上的应用。  【关键词】故事 ; 课堂 ; 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165-0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165-01  张九龄诗曰:“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是说人达有时,花开有季,其实教育原本也是自然与人事的和谐,虽然课程改革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虽然教者在许多领域都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柔软与善良,但唯独在孩子学习的领域,在他们学业提升的领域,不得不执行僵硬的方式。教育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江泽民同志指出了创新的重要意义。让我国的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应当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作为承担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基本任务的数学教育,更应该尽快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探寻出一条可行之路。  【关键词】小学生 ; 数学检测 ; 创新意识 ;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
【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初中数学教学一直探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希望能给初中数学教学以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初中数学 ; 学生 ; 数学思维 ; 能力 ;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