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因素及模式创新研究

来源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ha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不但肩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而且也是宣传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然而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并不乐观,文章尝试采用问卷调查和无结构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从六个方面建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情况的实证模型。研究表明作为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的高校思政课学习效果受多重因素影响,笔者认为应从整体出发,以创新为基点,从话语体系、情感认同、传播方式、需求心理,师资管理等多个方面和层次入手,把课程教学融入教育实践,为创新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提供路径选择。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意愿
  DOI:10.15938/j.cnki.iper.2017.03.002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7)03-0007-07
  一、问题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不但肩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主阵地之一。然而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并不乐观,具体体现为: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较为单一,缺乏更适合学生接受的顶层设计
  一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沿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一般采取理论灌输、规范约束、行为说教等方式外源性的实现塑造价值认同,对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反思、调适,向大学生赋权赋能,从内生性方面建构价值认同重视不够。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认识到需求侧的重要性,开始将教育重心向需求侧转移,由于不能准确的把握转移的尺度,对供给侧自身必须具备的引领力和影响力认识不足,又出现了一味强调方法技巧,过于迎合学生需求的“泛娱乐化”倾向,教育效果同样不甚理想。[1]这就使得作为意识形态的“顶层”话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的“终端”话语产生了较大势差;再加上没有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教育效果评价机制、反馈机制和衡量指标。[2]使得理论界对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概念、本质、范畴尚未达成科学的共识,[3]这就使得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很难清晰、透彻的把握核心价值观的案例和知识,很难清楚有效的与学生实现良性互动,[4]这一切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意愿。
  2.说教式的表达方式容易产生信息接触麻木,缺乏更加形象生动的课程设计
  当今社会,面对互联网的强烈冲击,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动,相应的利益格局也在分化调整,西方思想文化趁机展开强势渗透,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有所弱化或消解[5]。面对物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诱惑,一些大学生开始表现出对“崇高”的冷漠与轻视,对价值观念的怀疑甚至排斥,这在某种程度上对价值观教育结果的有效性形成了巨大挑战[6],从单个人的角度,个体的价值认同需要通过一定的传播路径和优化反馈的循环过程完成价值传递而不仅仅是一个单维、线性的流程式结构。若急于求成,单方面采用密集的信息轰炸进行强势宣传,未必会收到实效,而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恰恰和这种频繁说教的方式极为相似。缺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正面引导[7]。使得学生对这门课的普遍看法是“洗脑”。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逃课率高、低头率高”,老师在台上讲天书,学生在台下看手机。甚至学生们催促老师“多看电影早下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状况不甚理想。
  3.因顶层设计和课程设计不足而产生的教学机会主义倾向,导致课堂信任及课程认知偏差等问题
  正是由于顶层设计和课程设计的某些环节出现问题,导致许多高校将马克思主义学院边缘化,地位尴尬,经费资源不足。正如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所言,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机会很少,课题也少,大多数靠的是死工资,生活压力大。马列老师在评职称、立项目等方面都很难,灰溜溜的,挺不起腰板[8]。这无可避免的会催生教师教学中的机会主义行为,进一步深化课堂信任及课程认知问题,导致学生对课程的价值认同不高。
  基于此,本研究尝试以H省35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愿和课程感知的纯粹接触效应(Mere Exposure Effect)①[9]课程顶层设计适合度、教师机会主义行为、学生的认知以及学生对课堂的信任度6个方面验证并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机理,试图通过研究,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教学思路,降低学生对感知课程的纯粹接触效应的应激程度,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和对课堂的信任,不断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真正发挥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假设陈述及模型建构
  据上所述,我们提出关于6个变量(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意愿和纯粹接触效应、课程顶层设计适合度、教师机会主义行为、学生的认知以及學生对课堂的信任度)的13项假设,并构建相关模型(见图1)。
  假设1(H1):学生对课程感知的纯粹接触效应对教师教学机会主义行为的担忧有显著影响。
  假设2(H2):学生对课程感知的纯粹接触效应对学生对课堂的信任有显著影响。
  假设3(H3):学生对课程感知的纯粹接触效应对学生对课程的认知有显著影响。
  假设4(H4):学生对课程感知的纯粹接触效应对学生的上课意愿有显著影响。
  为了增强学生对课堂的信任,教师在向学生提供精品课程的同时,更要注重课程顶层设计的适合度。故提出假设:
  假设5(H5):课程顶层设计的适合度对学生对教师教学机会主义行为的担忧有显著影响。
  假设6(H6):课程顶层设计的适合度对学生对课堂的信任有显著影响。
  假设7(H7):课程顶层设计的适合度对学生对课程的认知有显著影响。   假设8(H8):课程顶层设计的适合度对学生的上课意愿有显著影响。
  在一次性教与学的过程中,由于可能发生的机会主义行为,课程互动主体的行为选择趋于不合作,但重复博弈中的行为主体会达成合作,实现教与学的常态均衡。由此得出假设:
  假设9(H9):学生对教师教学机会主义行为的担忧对学生对课堂的信任有显著影响。
  假设10(H10):学生对教师教学机会主义行为的担忧对学生的上课意愿有显著影响。
  若要提高课程的教学管理效果,改善教学水平,需要提高学生的课程认知,降低各方的机会主义行为发生概率,均衡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选择,据此提出假设:
  假设11(H11):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对学生对课堂的信任有显著影响。
  假设12(H12):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对学生的上课意愿有显著影响。
  学生对课堂的信任会影响其学习行为,教师要进行适合的课程顶层设计以提高学生的信任度。故提出假设:
  假设13(H13):学生对课堂的信任对学生的上课意愿有显著影响。
  三、调查分析
  1.数据收集方法及样本特征
  本研究采用PPS抽样法对35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0份。回收4430份问卷,经审核最终确定4360份问卷有效样本,有效回收率为87.2%。为验证模型和假设,笔者采用5级李克特量表来获取被试者的不同态度或倾向:1=完全不知道,2=较了解,3=基本了解,4=知道,5=完全知道。最终样本特征如下表所示(见表1),样本分布总体较为理想。
  2.测量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
  本研究采用SPSS 22.0软件做分析工具,首先在对各题项平均差异显著性或题项间同质性检验的基础上,对个别题项进行剔除。然后按照量表总分对题项进行分组,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再对检验结果未达显著性的题项进行剔除。并对本次样本的综合得分按升序排序:取得分前5%的27个样本作为低分组;取得分后5%的30个样本为高分组,进行极端值比较。综合以上分析发现,在α=0.01的显著性值下,低分组与高分组在所有变量上的差异均较为显著。
  同时在进行相关分析前,笔者进一步对样本中各变量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首先采用内部一致性法来检验变量衡量的信度,发现Cronbach系数大于0.9,说明变量的信度较高。同时在本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情况调查问卷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大量社会调查理论和文献,走访了相关学生以及请教了指导老师,因此本研究的量表基本符合内容效度的要求。至于构建效度,本研究主要采用因素分析来验证。通过对修正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相关因素的KMO值和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值,发现KMO(取样适当性指标)值为0.928(>0.8)趋近与1,Bartlett球形度检验值ρ=0.000<0.05,表示變量具有较多的共同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因此,量表的效度也非常理想。
  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对各题项进行同质性检验和因子分析,得到各变量的项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和因素负荷量(见表2)。从表中可知,“学生对机会主义行为的担忧3”“学生学习意愿5”这2题的同质性检验相关系数低于0.3或因素负荷量低于0.3,显示出与全量表不同质,应考虑予以删除。
  最后,笔者使用AMOS22.0软件建构了关于6个变量的SEM模型(见图1),并逐一对样本中各变量的衡量模型展开验证性因素分析和测量模型的适配度检验,主要统计量包括卡方值、卡方自由度比、平方根(RMESA)、渐进残差均方、调试后适配度指数(AGFI)、良适性适配指标(GFI)、非规准适配指标(TLI)、规准适配指标(NFI)、比较适配指数(CFI)、增值适配指数(IFI)、简约适配度指数(PGFI)和简约调整后的规准适配指数(PNFI)等。(见表3)。
  由表3可知,各统计量的指标均符合标准,测量模型的拟合效果较为满意。由图2可知,方差(误差项右上角的数字)均大于0,表示模型估计参数合理。外因变量对内因变量的路径系数(单箭头符号上的数字)即标准化回归系数绝对值均小于1,表示模型参数合理。
  3.假设检验
  在对量表信度和效度进行验证了之后,笔者构建了6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矩阵,并以此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在ρ<0.01时,13项假设全部通过相关性检验。此时,为进一步验证假设,笔者开展了不同变量间的简单回归分析。在ρ<0.01的条件下,13个回归模型的F值都是显著的,并且Durbin-Watson检验值都接近于2,说明各个回归模型的自我相关性很高。并且各VIF值远小于10,所以变量间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不影响结果解释。为了进一步检验模型的合理性,研究采用阶层回归分析对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各模型路径ρ=0.000<0.01,F值显著,并且整体解释力都能达到25%以上。所以综合以上分析,本研究的模型建构既有统计显著性,也有实务上的意义。
  四、结论
  1.核心价值观教育受来自实际学习情境中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
  研究发现,感知课程纯粹接触效应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意愿直接影响因子为0.17,且感知课程纯粹接触效应分别影响学生对教师教学机会主义行为的担忧、学生对课堂的信任以及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影响因子分别为0.19、0.16、0.29。虽然课程设计适合度对学生学习意愿的直接影响较小,仅为0.01,但课程设计适合度会影响学生对教师教学机会主义行为的担忧、课堂的可信度以及学生认知,且影响因子较高,分别为0.12、0.13、0.11。同时,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机会主义行为以及学生对课程的认知会进一步影响学生的课堂信任,影响因子分别为0.44和0.12,而学生对课堂的信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课程学习意愿,影响因子高达0.60。此外,教师教学的机会主义行为和学生对课程的认知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意愿,影响因子分别为0.13和0.03。由此可见,作为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的思政课学习效果非受单一因素决定,必须着眼整体,综合考虑来自学生、教师、课堂、认知等多方面的影响。   2.感知课程纯粹接触效应、课程设计适合度是影响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源发性因素
  研究表明,高“纯粹接触效应”会引发学生逆反心理甚至抗拒学习。访谈中发现,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是他们从小学到大学十余年中被反复灌输的内容,这忽视了大学生对现实的超越性心理需求,容易造成求知欲很强的大学生情绪低落和心理麻木,这些稳定的内容输送也就是所谓高“纯粹接触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部分教师继续回避学生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继续习惯性的用抽象的理论替代对现实的解释,那么当理论无法令人信服地解释现实时就不会产生其对未来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学生们认识到的社会现实与主流价值观之间就会存在差距,从而进一步影响其学习认知、课堂信任、学习意愿和学习态度。归根结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受课程内容、现实体会、课程设计的影响,必须重视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反应,实现教学设计和人格心理的和谐统一。
  3.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课堂信任是影响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中之重
  调查显示,学生的课堂信任对课程学习意愿直接影响因子高达0.60。可见,学生的课堂信任对学习态度和最终的学习效果有决定性影响,而这种信任一方面来自上文提到的课程设计和现实观感,另一方面在于教学人员、师资队伍的配备是否达到科学的标准,人员合不合适,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教师机会主义行为的担忧,进一步影响课堂信任,当前部分高校教师由于种种原因,盲目随波逐流,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直接通过“泛娱乐化”的形式取代课堂的理论讲解,借以消解学习的枯燥,取悦学生。曲意迎合学生“泛娱乐化”的价值偏好,虽然学生在面对学业、就业、情感和心灵的多重负荷时,短时间内往往选择投入娱乐化的怀抱中自我陶醉、自我满足。但现实是这种“泛娱乐化”反而加剧了对教师机会主义行为的担忧和课堂的信任危机。
  五、建议
  1.创新语境,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要素,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10],其是一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也是国家强大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中国的核心价值正面临前所未有之挑战:一方面西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新的表现形式加紧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另一方面西方国家也在利用所谓“普世价值”影响我们国人的思想和行动,青年大学生是最易受西方“思潮”影响的集体之一。如何立足我国独特历史、文化和国情,创造性地生产出符合大学生思想特点和具有时代气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使青年大学生更为容易地理解、接受和认同,是解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具体就是要立足大学生这一话语主体,转换说教式话语风格,以对话式、网络式话语形式,创造符合大学生需求的话语内容,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创新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2.创新形式,用高度的情感认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价值选择
  “大学文化一旦被大学人认同,就会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把大学生团结在一起,形成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大学人产生并维持积极的行为动机,使大学成员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11]”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润物无声”,使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因此,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创新教育形式,突破课堂教育的限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具体言之,一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教育。以重大节日、庆典等纪念活动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用持续的形势政策讲座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坚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细处促进习惯的养成,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的效果和目的。二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学习实践。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把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的统一在一起,把空洞的理论和丰富的生活案例结合在一起,把制度化的核心观念内化为学生的生活信念和自觉行为,最终指导其行为取向和价值选择。
  3.创新课堂,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
  时代在“变”,我们必须在谋变中寻求进步发展。面对价值与文化多元的现今社会,传统的自上而下思想说教已不能适应现状,高校教师必须改变自上而下的理论说教,重构课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用好新媒体新技术[12]。以大数据、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将生动形象的图片、音像、视频、案例等素材全方位、多层次的展现出来,以精彩、创新、充实的内容体验,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互联网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借助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平台将碎片化的时间进行有效整合,注重拓展和营造更加平等自由的互动空间,建立微课堂使线下互动和线上教学有机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沟通交流,彻底扭转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被动和滞后局面,使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管理全面系统的转入良性运作。
  4.创新宣传,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宣传教育是开展各项工作的法宝,但宣传一定要适度,否则过犹不及,学生一旦产生逆反心理,宣传效果适得其反。根据阿伦森的观点,说服性宣传之所以会激发某个人对宣传信息的抗拒或抵触心理以至于反其道而行之,主要是因为此类信息劝诱性太强或太过显眼,以至于被人们误以为可能会侵犯个人的选择自由, [13]。换而言之,过犹不及,物极必反。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把握好一个“度”。这个“度”就是要把握好大学生的超限心理。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长大的,也就是在“玩”中长大的,何不因势利导,开发核心价值观动漫游戏,重视真信,强化共识,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使其在娱乐中提高学习,减少正面灌输带来的负面作用和抵触情绪。
  5.创新辅导,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
其他文献
摘要:流行文化以更为明显的娱乐消费性和戏谑调侃性的姿态出现,从唯物史观角度把握,流行文化可归结为社会转型期对社会心理及价值趋向的映射;从美学的角度予以分析,流行文化可归结为一种亚审美形态;从本体论角度看,亚审美形态可归结为一种社会心理。厘清现代性语境下亚审美形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转向与生成。  关键词:现代性;亚审美形态;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DOI:10.15938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带领人民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汲取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经验教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而形成的科学性总结。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诉诸路径和重要保障。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内容的考察,探究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论述,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关系的阐述以及对改革开放的推进,认识和理解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坚持和践行。  关
摘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评估主体、评估范围、评估标准、评估方法等方面陷入剪不断、理还乱的困境。“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终点和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起点,有效性概念内涵的丰富性、表现形态的复杂性和影响要素的广泛性是导致评估困境的重要原因。只有厘清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概念和内涵,揭示其复杂形态背后的本质矛盾,综合运用系统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等多种方法反映有效性影响因
【摘 要】听既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又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听力的提高能对学生的说、读、写能力起促进作用。在英语课堂听力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相应的一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听的技能与技巧,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材料;形式;层次;技巧  听既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又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听力的发展能促进学生说、读、写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发挥听力教学的实效性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摘 要:基于CNKI数据库,梳理2006—2015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599篇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相关数据,进行多维度统计,对十年来论文的产出和选题状况进行分析,总结十年来论文选题的丰富发展和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与选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论文;选题  DOI:10.15938/j.cnki.iper.2017.01.005  中图分类号: G642文
【摘 要】“研学后教”与高效课堂共同呼吁小组合作学习的生成。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途径,以及引发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高效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现状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把不同能力、性别、性格、文化背景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4-6人为宜),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开展小组
【摘 要】教与学是一个密切联系的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既可以采用趣教趣学,使教学活动有情有境,让学生能够情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也可以采用导教导学,使教学活动有章有法,让学生能够在学会的基础上达到会学;还可以采用乐教乐学,让师生在思维与情感的共鸣中享受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趣教趣学;导教导学;乐教乐学  教与学的过程,就是教中寓学,学中寓教,围绕学生的“学”展开教师“教”的过程。在小学数
爷爷的脸上,  有一条一条的皱纹,  爸爸说,  那是因为爷爷老了。  可是,  大海的脸上,  也有一波一波的皺纹,  大海是不是也老了呢?  妈妈说,  那是大海的波浪,  海风吹来,  一层一层推向海岸,  展示着大海无穷的力量。
1 原题呈现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點E,F将对角线AC三等分,且AC=12,点P在正方形的边上,则满足PE PF=9的点P的个数是().  A.0B.4C.6D.8  2 试题解析  分析1 从几何的角度,需充分发挥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依据图形的对称性,首先要判断正方形一边上的点到E,F两点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与9的大小关系:(1)若点到E,F两点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小于9,而线段的两端点到E,
2010年8月6日    根据黑龙江省委《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和黑龙江省委高校工委关于《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实施意见》要求,哈尔滨理工大学党委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摆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建工作。学校召开了党建工作专题会议,认真总结了前一阶段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工作经验,按照中央 “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