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区域推进的实践方略与保障体系

来源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877818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单一学校实施劳动教育面临的困境,以及大中小学教育一体化和劳动教育区域特色形成的现实需求,均要求以区域为单位落实与推进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区域推进应以市域为单位,组建“内生力”与“外推力”合一的推进主体和健全的组织机构,明晰区域推进的目标与方案,设置多层次、多样性的劳动教育课程,推动各组织机构的协调,创新劳动教育评价.同时,要形成包括专任师资、资源和环境氛围在内的劳动教育保障体系.
其他文献
在终身学习思潮勃兴、学习型社会构建和基础教育改革深度推进的时代境遇下,能够激发教师自主学习动力与行动的教师研修共同体成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良好平台.然而教师研修共同体建设仍面临共同愿景和价值追求模糊、自我与群体效能乏力、团队学习内容泛众游离以及系统行动研究共振力缺失等现实挑战.基于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的组织理念和管理策略,可以通过确立共同的发展愿景、实现团队自我与群体效能的正向性、设计精准深刻的学习模块、体验深度的学习历程等途径强化教师研修共同体建设,最终实现教师个体与教师团队的自我超越.
高校教师是一份极具挑战性的高压力职业,学术从业者需要在复杂及不可预测的条件下通过长期投入和奉献追求卓越与创新.随着新管理主义重塑高校学术职业制度环境,高校教师职业负荷日益膨胀,教师队伍身心健康危机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与医学研究的跨学科视阈,采用混合研究路径,基于案例高校的教师健康体检数据、教师年度工作业绩信息数据及质性访谈资料,综合分析高校教师职业负荷对其生理健康的影响效应.本文发现:高校教师总体生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且呈现逐年严重趋势;教学、科研、院系职业负荷的不断膨胀
散文教学是持续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散文的教学过程中,常常超越文本个案的思想与情感,围绕散文的文体特征引导学生生成清晰的文体意识,把握散文阅读理解的规律.然而,学生进入考核评价环节,面对偏难险怪的试题,很容易陷入无法用所学应对所考的困境.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适度兼顾散文文本在呈现文体特征时的常态与变异;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学生应保持灵活的视角,提升知识迁移的能力;更为有效的是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实现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得当、评价内容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