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论者”的自由文化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xdai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当年托夫勒预言并勾勒了信息时代的宏观视野,尼葛洛庞帝宣告和描绘了“数字化生存”的到来,那么在今天,是莱斯格唤起和引领着民众重新审视互联网时代的规则。
  
  劳伦斯·莱斯格毫不掩饰他对理查德·斯托曼(Richard Stallman)的感激和景仰之情。他认为他所阐释的理论观点,斯托曼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想到了。他仅是对斯托曼自由文化价值观的进一步捍卫和发扬。
  如果天生极具艺术家气质的斯托曼曾以一副特立独行、理想主义者的姿态影响了技术界,催生了像Linux这样一个伟大作品的诞生,那么,到了莱斯格这里,他承袭前人的衣钵,然后像一个无所畏惧的勇士,以充满无比雄辩和理性的声音对抗着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力量,它们是有线电视运营商、传媒业巨头、软件市场霸主、互联网大公司等。毫无疑问,这都将是一场力量悬殊的对决。对莱斯格来说,思想是他的唯一武器,他需要不断呐喊、呼吁,以唤醒民众参与到为争取自由文化和开放社会的斗争中来。“今天,法庭和大公司一道,正试图瓜分网络空间,设立重重藩篱。就这样,他们正在摧毁互联网的潜能,阻止全球性的进程和经济增长。”莱斯格说道,“这就是我们的未来。这告诉我们一个开放的空间是如何被关闭的。在这个封闭的空间,少数人控制着多数人的接触;少数人控制着内容。在哪里使用、观看,或者进行批评意见,或者分享内容,你都需要其他某些人的许可。公有领域化为乌有……”莱斯格的到来显然是为了延缓和阻止这一幕悲剧的发生,“互联网时代的守护神”这一封号更适合用来评价莱斯格每一次的针锋相对和慷慨激昂。
  莱斯格著述不多,但每一本都是经典。《代码:塑造网络空间的法律》和《思想的未来:网络时代公共知识领域的警世喻言》被誉为迄今为止知识产权领域最为重要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著,而之后的《免费文化》则可看做是三部曲的最后一本。该书试图告诉民众,垄断机构是如何通过操纵法律和技术禁锢了文化、抑制了创新,而自由文化和人们相关的数字权利应在新的千年里得到更大程度的保障,一如现今的人权。在书中,莱斯格尖锐地指出,“自由文化的对立面是一个‘许可文化’……在其中,创作者只有在原创作者或者强大势力的许可下才能创作”,而另一方面,“人类的文明就是一部‘盗版’”——不仅好莱坞电影很多是“盗版”,而且唱片、广播电台、有线电视都是“盗版”。莱斯格据此认为,“美国人多少是有些精神分裂的”,一方面,他们在文化的建立方面,鼓励创新、重视自由;但另一方面,他们却采取极端保护主义的版权法律架构、垄断知识,阻碍创新。
  当然,千万不要以为莱斯格是个激进分子或极端主义者,他不左不右,是个理性而温和的自由主义者。他一边强调自由对创新的重要作用,一边承认控制对生产积极性的推动;他强调平衡,批评微软的垄断性地位对创新的遏制,可是也在肯定政府必要的规制政策。对于文化传播、知识创新,他本质上是个彻底的“平衡论者”,他曾说“我努力想让你们看到我们的传统是怎样支持平衡的——一个财产和公有领域之间,特别是知识产权和知识公有领域之间有益的平衡。我已经尝试着描述当前的潮流是如何违背这个平衡的;……我已经尝试着提出,软件、代码,是和音乐或者莎士比亚一样的内容。它也需要生存在开放和封闭的平衡之中。”而在《免费文化》中,“平衡”这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理念再一次得到彰显,因为他清晰地写道:“我在本书中提出的自由文化是无政府状态和集权控制二者之间的平衡。”“要捍卫的是一个在无序和控制之间的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莱斯格在出版《免费文化》时就和出版商美国企鹅出版集团签订“创作共享”协议,要求在发行纸装版本的同时,在网络上发布电子版,允许全球读者在遵守协议框架下免费阅读和自由传播。莱斯格作为其中的发起人之一和全球董事会主席,以身作则,起到了绝佳表率的效应。而另一方面,以某种“免费”方式发行《免费文化》,不仅创意非凡,而且也很好地回应了书中所探讨的主题。莱斯格认为,免费、共享并不必然会让原创作者利益受损,而《免费文化》引发下载热潮、引起公众热议,最终刺激了实际的销量——这一经历无疑是对莱斯格所主张的最有力的支持。
  从当年的《代码》到最近的《免费文化》,莱斯格以其雄心壮志在布道一个信念——“代码就是法律,它可以限制自由,或者使自由成为可能。”“如果真的把自由当做头等大事来关心,我们应该保护自由,不论威胁来自法律还是代码。”如果说,当年托夫勒预言并勾勒了信息时代的宏观视野,尼葛洛庞帝宣告和描绘了“数字化生存”的到来,那么在今天,是莱斯格唤起和引领着民众重新审视互联网时代的规则。按照这位“平衡主义者”的看法,这个规则肯定不能照搬工业时代的一切,不能只体现原有既得利益者的意愿,而是应该站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和历史进程的高度,重新协商确定!评
其他文献
<正> 根据省学会常务理事第一次会议决定,2001年底省学会向全省各系统图书馆下发了2002年学术年会主题为&#39;面向新世纪我国图书馆观念的变革与图书馆发展趋势&#39;的征文通
<正> 钱穆(1895—1990),字宾四,中国现代史学家,史学思想十分丰富。他对家谱文献的历史作用也颇有心得。我将其在这方面的观点作一阐释,力求比较完整地说明钱穆家谱观。钱穆
<正> 我国古籍编目源远流长,从《七略》算起,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数以千计的古籍书目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总结历代古籍编目的经验,对于我们古为今用具有重要意义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ssification and degener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 we compared the changes of Calcium (Ca), Phosphorus (P)
<正> 图书馆的经营性收入,是指图书馆在专业业务活动和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的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这部分收入从性质上讲与企业营业收入相同。按新制度规定,事业
许多日本古代的东西,看起来是从中国传入的,却叉不太相像。如果简单断为是中国文明传播的结果,难以解释二者之间的差异。中华文明传播的真实历史是什么样的?韩异教授认为。日本从中国吸收文化经过了朝鲜半岛这条通道,由此产生了一些变化。中国古代文明诞生较早,在日本传入金属和农耕,进而形成国家的阶段,中国已经历了夏商周三代,进入秦汉帝国后,中国许多科学技术,日本与之相差甚远。朝鲜正好介于中日之间,
社会理论中的视觉,[英]安东尼·伍迪维斯,魏典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英国学者安东尼·伍迪维斯所著的《社会理论中的视觉》上架建议为“社会理论”,但同时,它也称得上是一本视觉文化研究方面的书。视觉文化,依照米尔佐夫所言,是将“视觉”聚焦为意义生产和竞争的场所,  “看”并非如人们所想的那样是一种直截了当的活动,“看”是阐释,阐释观者浸润于其中的文化、观者以为天然如此的观念体系。因而,视觉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of 2 kinds of melatonin receptor subtypes (mtl and MT2) in human fetal brain. Methods: The fetal brain tissues were sliced
BindingmechanismofinterfaceofporouscoatedtitaniumalloyprosthesesZouHongen(邹宏思);YeJun(叶军);TangNongxuan(唐农轩);YuanCunhua(袁存华)(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