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ex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1月,笔者观摩了某省高中青年体育教师的基本功比赛,主办方为了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将部分体育课安排在室内场馆进行。由于学校的室内场馆在3楼,中午在2楼餐厅吃饭时,邻座一名不知情的教师问我:“楼上在干吗呀?一天都是哨子的声音。”我回答道:“是省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他用惊讶的眼神看着我说:“啊?体育课?怎么只有哨声,没有学生的声音?像是无声的课。”他的话一下子让我无言以对,尴尬至极!
  的确,在4天的比赛过程中,许多赛课教师为力求课堂流程有序,在课前与学生沟通的时候再三强调上课纪律,提醒学生在课堂上不要多说话,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就可以。在赛课中学生认真地配合教师,整节课都井然有序,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那名教师的话让笔者突然意识到,体育课不应只有教师“大喇叭”的哨声,还应有学生表现自我、表达情绪与意愿的“小喇叭”的声音,其中“小喇叭”的主要“音色”应该有掌声、笑声、吼声、质疑声、呐喊声……
  一、掌声——给同伴喝彩、赞扬或为自己鼓劲的情绪表达
  鼓掌,多表示高兴、赞同或欢迎。但是,在赛课期间笔者所观摩的课中不乏教师在示范动作前这样说道:“同学们,来点掌声给老师加加油。”由于教师要掌声,而且又是在赛课的情境下,学生即使不想,也得装模作样的给教师鼓鼓掌。技术教学任务即将完成时,部分教师会安排学生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并同时说道:“让我们给展示的同学鼓鼓掌,好吗?”话音刚落,笔者发现有的学生私下议论道:“这种水平也要有掌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尴尬。笔者认为,只要教师在课的导入上能够设计精巧,在教师或学生没示范前,能够激发与调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即便教师没有说什么就能赢得学生们发自内心最真实的掌声和赞赏。如,基本功比赛时的一节足球课上,执教教师开场时精彩的足球技能展示不仅让评委与观摩教师眼前一亮,更是征服了借班上课的学生,全场顿时掌声一片……
  二、笑声——爽朗、开心、自豪与享受体育教学的情绪表达
  体育课上的笑应该是在运动中酣畅淋淋的笑,或者是在取得成功后发自内心喜悦的笑。“笑”可以调节课堂的气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练习后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人在笑的时候可以刺激身体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它们可以引起身体中内啡肽的生成,而内啡肽不仅有止酸疼的功效,还有缓解紧张情绪、消除疲劳的功效。另外“笑”还可刺激肺部,反射性地促进人体进行深呼吸,补偿运动中产生的“氧债”。但应注意的是不能“为了笑而笑”,即教师不能为了让学生发笑而做一些不合适的肢体动作。如,在一节篮球单手肩上投篮课中,有的学生错误地将球举过右肩,在集体纠错时,执教教师就夸张地模仿这样的错误动作,还给动作起了名字叫“扛大炮”,弄得学生哄堂大笑。在随后的分组练习中,有的学生也开始模仿“扛大炮”的动作,甚至还比谁用这种方法投得准,对教学效果产生负迁移。因此,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创设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教法和学法,让其在学习中体验运动和成功的乐趣、感受体育教学魅力,才是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挖掘的“笑点”。
  三、吼声——学生释放激情与力量、振奋精神的一种表达
  之所以提到吼声,源于笔者的一节排球扣球的研究课。学生在练习扣球的时候,听见的都是手击球和球落地的声音,虽然整节课学练效果较好,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课后,一名观摩教师对我说:“学生扣球的动作很漂亮,但是没有让学生真正的“扣”起来。如果能让学生在扣球的时候喊出来,那就能“扣”起来了。”观摩教师的话让笔者茅塞顿开,回想起自己在学习扣球技术时,在发力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吼一声。研究表明,人在发力过程中,人体存在着某种限制肌肉收缩速度的神经抑制,而这些抑制作用由于喊声而削弱,从而可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肌肉达到最大收缩速度和强度,同时又不影响运动技术的发挥,吼声可以增加爆发力的速度和强度。笔者也在随后的教学中尝试着让学生在扣球的时候吼起来,效果果然比之前好。因此,在教学时,可根据技术动作的特点适时地引导学生学会“吼出声”,如,投掷实心球让学生在出手时吼出声音来,既可以刺激机体增大发力,又可以避免由于憋气产生的不良影响。
  四、质疑声——学生主动学习欲望或对知识、技能追求的表达
  学生的质疑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以笔者曾经执教的一节排球课为例,排球扣球中有单脚和双脚起跳,笔者根据“初中教参”上的规定,正面屈体扣球采用的是“2步助跑,双脚同时起跳扣球”进行教学,但在练习时还是有个别学生最后1步是单脚起跳扣球。在笔者对该学生进行单独辅导时,他却说:“老师,2步助跑的我会,但是我单脚起跳做得更习惯一些,不用雙脚起跳,不也照样能扣到球吗?”学生的质疑,引发了笔者的反思。通过查阅资料,笔者发现“单脚起跳”是因摆臂习惯而造成的。“双脚起跳”是从前后交替摆臂改变成同时上摆动作,因助跑节奏发生变化,上下肢在助跑中的动作结构和起跳时的动作结构改变较多。而“助跑单脚起跳”,是人体运动时由走过渡到助跑直至人体加速腾空,是最放松、最自然的习惯动作,从助跑到腾空动作结构和节奏没有太大的改变。明白这些原理后,笔者开始对教学流程进行改进,准备部分指导学生单双脚的起跳练习,区分二者之间的差别和利弊,然后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助跑起跳方法进行扣球练习,最后几乎每名学生都能将球扣得特别有力。回想起来,笔者感谢那名提出疑问的学生,是他让笔者的教学方法更合理、更有效。总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弯腰”倾听学生们的质疑声,其感受才是最真实、最直接的教学效果。
  五、呐喊声——不由自主发出呼喊声,是激动或感动的宣泄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是课程改革所提倡的,许多教师制订教学设计时都会涉及。那么学生的合作和团队意识最简单、最直观的表现方式是什么呢?无疑就是学生的呐喊声、加油声与助威声。如,在接力跑中,已跑完的学生会扯着嗓子为正在跑或落后的同伴呐喊加油,甚至急得直跺脚;当小组取得胜利时,学生们围在一起欢呼庆祝。这些外显行为的表现正是团队精神最好的体现。此外,许多教师常常会在教案的指导思想上提到“寓教于乐”,但试想一下,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不能真实地表达自我情绪、展示自我能力,还谈什么“乐”?没有学生“小喇叭”的“无声”体育课堂,不仅毫无朝气,而且还可能产生“无生”的结果。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求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师生和谐互动、形式灵活多样、气氛热烈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因此,体育课上不仅要有教师“大喇叭”的声音,更要有学生的掌声、笑声、吼声、质疑声和呐喊声,才能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激情,在体育课堂上动起来、笑起来、叫起来、喊起来,也才能让学生喜爱体育学习,乐于参与体育活动,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真正让体育与健康课程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多一点学生们的“声音”,不仅是高效体育课堂应有的“表象”和重要的“构件”,更是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校稿有感:体育课是最有灵性、魅力、激情、思想的学科,李虎老师一次“尴尬”的遭遇,道出了目前部分体育课堂的真实形态。我国的体育课程改革虽然经历了“双基教育”“三维观”到“核心素养”的3个阶段,但是仍然还有少数同仁认为课堂教学应该是安静的,觉得学生还是被动接受的个体,甚至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活跃气氛称作为“乱”,这完全是“基于教者本身的灵性缺失”。笔者赞同李老师的观点,体育课上只有让教师的哨声、指令声,学生的笑声、掌声、吼声、质疑声和呐喊声等相互交融,只有这些“声声入耳”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激情,真正让他们在体育课上动起来,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养成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行为。但愿“无声”的体育课堂尽快消失,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张扬,让体育课堂应有的“音色”在空中尽情挥洒,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到实处。
其他文献
11月8日,《中国学校体育》杂志《草根争鸣》总第127期话题研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输与赢》在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尤海波体育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下顺利展开,来自全国14个省市的600余名专家学者、体育教研员、一线体育骨干教师及50余名家长代表参与了活动。  本期话题讨论了体育课堂活动中最常见的“输与赢”话题,详细分析了输与赢对孩子产生的心理影响,讨论了如何把握教育契机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输与赢”,
一、重视常态教学,做好基础工作  参加此次优质课比赛的教师,假如没有经过长时间的常态课积累,就没有优质课上的潇洒自如。正是因为他们在平时重视常态课的教学,才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教学技能。教师只有始终坚持将学生放在第一位,将学生的进步看成自己的进步,教学技能才会逐步提升。优质课的评选正是在常态课的基础上磨练出来的,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牢牢抓好自己的常态课教学,抓基础,管长远,以自身扎实的教学功底帮助学生
本案例介绍的是在高中篮球技能教学实践中,以评价引领学生的学和练的成功事例。案例结构完整,描述清晰,反思有深度,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一、细化目标方向明  本案例中,雷老师不仅给全体学生用展板出示明确细致的单元目标,还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平用四类卡片告诉学生技术要点、学练方法和评价标准等,给每一个学生一个清晰的技能学习目标定位。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使用展板和卡片等文字出示目标比教师的口头讲解要清晰明确得
编者按: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坚持“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积极探索为每一名学生定制最适合的课程,并在课程实施中努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充分发展,让每一名学生“遇见最美的自己”。自2015年以来,学校开始围绕体育与健康定制课程的适应性、补偿性、发展性等方面,积极推进定制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实效。其中,绘本作为定制课程的重要内容,以其图画直观形象、文字简洁明了、内容生动有趣等特点和优势,赢
编者按: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的全面实施,研究和解决现阶段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有效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水平,2017年4月13-14日,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了安徽省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观摩研讨会。本次活动设置了涵盖球类、体操(技巧)、新兴项目在内
7月15-16日,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培训中心主办,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协办,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研究所、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无锡市教育局、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指导的“2017年中国青少年健康体能教学与训练培训暨中国青少年健康体能研究课题研讨会”在江苏省无锡市梅村高级中学举行。首都体育学院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院长李京诚、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孟文砚教授、无锡市教育局副局长吴洵如、无锡市教育局
妊娠合并尿石症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但其引发孕妇腹痛,处理不当会导致胎儿早产、顽固性疼痛、尿路感染及败血症等,危害产妇和胎儿的健康。妊娠期,增大的子宫容易压迫泌尿系统,加之子宫右旋,充血的子宫动静脉会压迫右侧输尿管,尤其在妊娠中晚期更加明显。因而妊娠合并尿石症的诊断与治疗是临床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本文就该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进行相关阐述。发病原因  1.妊娠期母体内孕激素水平明显升高。在孕激素
一、案例背景  伴随着现行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和《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的进一步实施,教师对技术动作有效组合练习探究的热情持续高涨。浙江省体育教研员余立峰老师曾说过:“在进行技术动作教学时,注重一个单一身体练习配一个组合练习,再加上一个游戏来丰富课堂内容,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至此,各种技术动作的组合教学像雨后春笋般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形成了百花齐放、各领风骚的局面。
一、北京授课教师对教材的处理  本次活动中,北京授课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具有组织严谨、讲解清楚、技能教学落实到位等特点,并从教材的性质与功能、教材的技术结构与逻辑关系、教材的知识点以及重难点、本课教学内容、教材学段单元计划等5个方面进行教材分析,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能够较好地体现单元教学思想,突出每课时教与学的重点,使教学设计更具针对性。  教材分析一般主要包括“是什么教材、动作过程、锻炼价值”3个
一、找准隐患,确定因素  (一)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显性隐患:场地不达标,课前没有检查;器材质量不过关,陈旧破损严重;学校管理不严格,学生纪律性差;教学秩序混乱,无安全防护措施等。  隐性隐患:教材内容选取难度大,场地器材布置不合理,教师教学方法不恰当,运动量安排过大,班级之间距离不够,运动时会发生碰撞,保护帮助动作不积极,教师对学生惩戒过度,学生隐瞒自身病情,思想意识松懈,不悦情绪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