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迷信粗粮野菜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菜不可迷信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各种有营养的东西吃都吃不完,甚至吃腻了,吃出了“富贵病”,便想弄点野菜尝尝。一尝这野菜与大鱼大肉的味道不同,挺好吃的,于是野菜登上了饭桌,受到追捧。
  传说,神农氏尝遍百草,除去有毒的,那些虽然能充饥却没有太多营养的,就是现在说的野菜。说白了,野菜就是为了填饱肚子,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有营养。至于其含有各种维生素、氨基酸,能预防高血压、糖尿病等,更是被莫名地夸大了。
  既然人们有能力吃有营养的东西了,又何必自己为难自己,整天吃那些又苦又涩、营养价值未必高的野菜呢?前一段时间跟几个同行聊到野菜的问题,我还开玩笑说,有谁听过在国宴上上野菜的呢?
  整天吃大鱼大肉的,想换换口味,尝尝新鲜,来点野菜也无可厚非,但最好不要用野菜代替我们经常吃的蔬菜。对于蔬菜,我们已经完全了解它的属性,对野菜的认识却并不多。不认识的野菜一定不要吃,而在吃野菜之前,也要注意这些野菜是否与自己的体质相悖。像苦菜、蒲公英,性味苦凉,有解毒败火的作用,上火的人吃了很好。对于阳虚畏寒的人来说,吃多了就易损伤脾胃。就是常人,食用过量也会损伤脾胃。
  吃野菜的时候还要注重处理。比如山蒜含有微毒,直接食用会使人不适,必须先在清水中浸泡两小时,待毒素分解之后再食用。
  粗粮因人而异
  不少人觉得粗粮有营养,于是一天三顿吃粗粮。这是不科学的。
  吃粗粮要因人而异。如一些中年人,整天吃大鱼大肉的,比较胖的,体质也比较壮的,这种人不妨多吃粗粮。
  对于老人,我是不提倡吃粗粮的。理由很简单,老人本来吃得就不多,如果再给他天天吃小米粥,天天吃粗粮,你想想,他的身体能够吸收多少营养啊?身体的热量肯定是“入不敷出”,那岂不是在加快他的衰老吗?再说了,人岁数大了,肠胃等消化器官的能力也会相对衰弱,如果粗粮吃得太多,就会影响消化,也会造成营养不足。
  儿童也不适合吃粗粮。儿童处于成长黄金期,需要全面而丰富的营养,如果这个时候吃粗粮,就会导致体内蛋白质的补充受阻,脂肪摄入不足,微量元素缺少,从而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影响孩子的发育。
  除了老人和儿童之外,女性朋友,尤其是怀孕的女性,也最好不要整天以粗粮为主。本来怀孕后就是需要吸收大量营养的时候,属于一个人吃、两个人用的阶段,如果这个时候一味地吃富有高纤维的粗粮,很可能就会导致孩子先天不足。有些女性有贫血的毛病,这个时候如果还吃粗粮,气血就更难恢复了。
  长期吃粗粮,很可能导致人体缺乏一些基本的营养元素。所谓“面有菜色”,就与经常吃粗粮,以致营养不良有关。即便您整天大鱼大肉,在吃粗粮的时候也要“粗细结合”,不要“一粗到底”。
其他文献
去年春天,孙子从国外回来,大家庭聚会。  爷爷前些年过世了,七十多岁的奶奶独居。她身体很棒,手脚勤快,只是听力渐渐丧失,儿女给她配了助听器,她不愿用,说戴了会听到很多奇奇怪怪的声响,宁愿清净。  大家庭聚会,奶奶先是不响,后发小孩子脾气,说孙子啥时候回来的?谁都不告诉我……从小我带大他……都没良心……  说得眼泪汪汪。  儿子给她的糕点糖果,说是孙子从国外带回来孝敬奶奶的,她赌气不要,趁人不注意塞
婆婆幼时被父母送给姑母,年少时出嫁,嫁得也不好,接下来是中年守寡,老年失女,如今一身病痛,孤苦伶仃。  婆婆说话很生动,像写作的人一样,喜欢夸张、幽默,时而小刻薄。我喜欢听她唠叨过去,不像小姑子老是打断她、揭发她“瞎讲有啥讲头”。婆婆年轻的时候一手好厨艺,老来退步很大,可是我也吃她做的东西,不像我老公,拔腿就逃。  婆婆性格倔强,万事相信自己。过年过节我接她来家住,才住了三天,我就累得要瘫倒。不光
俗话说:“老要张狂少要稳”。家住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郊区的刘老伯便是“老要张狂”的典型。八十有五的刘老伯名叫刘春霖,从三尺讲台上退休后,身兼数职:老干部大学客座教授、写作班导师、校外辅导员、家庭图书馆馆长、小区治安巡检员、老年志愿者……同时,他报名参加了县里老干部大学的各种学习班,成了书法班、门球班、电脑班、拳术班的优秀学员。  学会使用电脑后,刘老伯很快就成了“网络写手”。前不久,刘老伯的一篇散文
我六十多岁时父母相继去世,70岁时老伴病故。我和弟弟妹妹们说,这就像是卷心菜,外面的那  一层黄叶剥光了,我这个无论在娘家还是婆家都属“绝对大姐”的人,就成了袒露在最外面的那一层老叶了。  我说这话是认真的。我的确做好了思想准备,不知哪一天会接到“你该下场了”的通知。因为我明白,我比弟弟妹妹们大了一二十岁,按自然规律,我也是排在前头的。  记得前些年阅读法国16世纪思想家蒙田的名著《随笔集》时,曾
斗分高下,亦有雅俗之分。俗者,斗狗,斗鸡,斗蛐蛐;雅者,斗草,斗茶,斗山歌。  苏州人喜欢将世俗的生活艺术化、情调化,看似三分附庸风雅,实有一丝闲情雅趣。好友大毛和薄皮别出心裁要来一番“斗琴”,相约会于大石头巷吴宅的“四时读书乐”砖雕门楼下。两人皆痴迷二胡,又是性情中人,不久前几乎同时置得一把好琴,说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斗琴,非为炫耀,只为知音。倘若能斗出几分雅致,几分见识,也算是佳话一
天光有些暗。我侧脸照了一下镜子,竟被镜中的影像吓了一跳。那个瞬间的我,像极了自己的母亲。一愣神儿,我越发惊惧了,因为镜中的影像,居然又有几分像我的外祖母了。我赶忙点灯,让镜中那个人的眉眼从混沌中浮出来。  这么快,我就撵上了她们。  母亲有一件灰绿色的法兰绒袄子。盆领,泡袖,掐腰,用今天的话说,是很“萌”的款式。大约是我读初二那年,母亲朝我抖开那件袄子,说:“试试看。”我眼睛一亮,好俏皮的衣裳!穿
期刊
醒来时,懒人伸腰  动作:把枕头垫在背后,两手向后伸直并伸展身体。  说明:这个动作有点像伸懒腰,能使人体自然形成双手上举、肋骨上拉、胸腔扩大、深呼吸的姿势,这会使膈肌活动加强,引发身体大部分肌肉收缩,从而达到加速血液循环、清醒头脑的目的。  穿衣时,背手扩胸  动作:双手在背后相握,伸直手的同时挺胸,做后背手扩胸运动。  说明:这个动作,起到扩胸、柔软背部的作用,女性防止乳房下垂有特效。如果你是
在炎炎的夏日里,家中保存的种种药品和食物一样有一部分会变质失效。人在误食了以后,轻则延误病情,重则造成中毒。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把它们请进冰箱。可每种药品的存放条件并不相同,有些应该放进冰箱,有些却又不能放或者不需要放,应该区别对待。  应进冰箱的药品  针剂:注射用针剂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都应放进冰箱保存。其中糖尿病患者使用的胰岛素是必须在冰箱中冷藏的,要避免受热、受日光照射或冰冻。如果患者外出,
上上周在香港,早晨发现自己尿色深,以为水喝少了,遂多喝水。谁知两天以后,白天尿色呈普洱茶样深褐色,顿时手脚发软,口唇麻痹,几近晕倒,速乘坐第一班飞机回国。  为何不在香港治病?几年前我得了胆结石,准备到新加坡手术,被从新加坡来中国进修的医生阻拦。他说:“新加坡医院虽然看起来环境舒适,但医术一定不如大陆医生。你想,新加坡只有500万人口,而中国13亿,仅手术熟练程度就超越世界平均水平。”自此记住,有
1963年,丰子恺在香港《新晚报》上发表了一幅画:一位老翁悠闲地坐在屋前的石凳上,拿着梳子,缓缓地梳理着白发,身后不远处站着一群儿孙。画上题有诗句:“满眼儿孙身外事,闲梳白发对斜阳。”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窦巩的《代邻叟》,原文是:“年来七十罢耕桑,就暖支羸强下床。满眼儿孙身外事,闲梳白发对残阳。”  七十岁,在当时那个年代是相当高寿了。这位种田老人如何达到高寿?  首句“年来七十罢耕桑”中的“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