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化并非万能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yw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30年代,在英国工党内部,人们认为国有化意义重大。只有在那些血液中仍然残存无政府主义或基尔特社会主义印迹的人们中间,才会偶尔听到一些不同意见,不过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而且相当另类。
  人们希望实现国有化,一部分原因是基于特殊工业的考虑,换言之,是为了控制特殊资本资产的用途;一部分原因是基于全体工业的考虑,也就是说,因为人们认为所有主要的资本资产都实现公有制,才算得上“社会主义”。
  但到20世纪50年代,人们发现实行国有化的设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一些想象中的优势并未出现,而一些出乎预料的缺点却表现出来。
   在私有制方面,战前人们认为权力存在于名义上的所有权之中,因此,改变所有制就成为实现国家控制的前提条件。但如今人们认识到,即使在私有企业也可以进行有效计划。政府现在拥有财政、实体、货币等控制手段;尽管这些手段并非完全有效,然而,政府的确可以通过它们向私有企业施加影响。
  对私有企业的控制已经超过预期结果,但对公有企业的控制却没有达到预期。一些国有化委员会独立行事,缺乏公众责任。是的,政府对L.西特林(他在1957年开办了一家电厂,同时他还是英国中央电力局主席)的影响还不及对英国化学公司(I. C. I.)的影响,这是一句俗谚,但这句俏皮话并非没有依据。重要的能源、电力企业,几乎不受控制,都可以独立行事。这迫切需要政府进行协调,无论通过价格控制还是实体控制。但是,这些都没出现。
  投资政策同样是无计划的。战前,人们认为对投资规模巨大的工业进行国有化有一点优势,那就是巨额投资计划可以成为商业周期内的稳定因素——在私人领域投资繁荣时,可起到减速作用;在私人投资迟缓时,可起到促进作用。事实上,这种情况从未出现过;私人投资波动仅仅增强或减弱通胀程度,并没有发挥有效的对抗补充作用。
  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其原因是双重的。第一,已经出现的计划问题不仅超出人们的预见,而且也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有效解释。第二,即使内阁大臣们有确切想法,他们往往不愿让自己的想法强行付诸实践,因为他们基于莫里森的国有化观念,一味地钟情于独立公共委员会理论。
  但不管到底是什么原因,至少基于计划方面的考虑而主张进一步国有化的观点目前已经没有市场了。
  与计划失灵相关的是价格政策,它阻碍了国有化的另一个目标充分实现,即财富从私人之手转到公共之手。简单地说,不允许这些委员会扩大剩余价值,也意味着公有企业的储蓄为零或者负值,因此,总储蓄会过于集中在私人手里。这样,就需要一种完全不同的价格政策,以实现公有资本相对于私人资本而言的大幅提升。
  两方面的失灵在原则上都是可矫正的,因为毕竟有各种政府政策可供选择。但还是存在一些难题,它们的出现似乎同我们迄今所设想的国有化不可分割;换言之,这些难题同垄断密切相关。
  现在,我们更为清醒地意识到,垄断,即使是公有垄断,也存在明显的弊端。在垄断的情况下,的确存在限制自由的问题,比如明令禁止人们生产某种产品。同时,竞争所表现出来的优势已经超过战前社会主义者的认识——比如,防止懒惰、鼓励进取,以及民众通过对商品及其供应商的自由选择而提高消费者福利意识。这并不意味着垄断毫无优点,竞争毫无缺陷,而是指当前这种优势平衡看起来已经完全不同了。
  战前,一个判断众人皆知,即“规模生产,尤其是大公司或大工厂的规模生产将带来效率最大化”。这被视为不言自明的公理。如今,我们对此不再那么有把握了——至少在超出一定规模的情况下,我们不再那么确定不疑。这不是说规模经济在理论上有什么问题,而是说人们开始怀疑“规模经济”是否会被一些其他方面的“不经济”所抵消。
   比如在工人精神状态方面(事故发生率更高、矿工怠工现象更多,以及工作态度更为消极);或者在管理责任和管理控制方面(可能会存在这样的风险,即决策过程过于集中,因而决策迟钝)。尽管到目前为止,这几个方面还没有明显的证据,但显而易见的是,规模过大不是什么绝对的福音,特别是这样一来至少会有过度集中的风险。
  实际上,这种风险无法完全避免;人们对国有化的诸多期望之所以有些落空,其中一个原因正是源于此。人们原本认为,国有化会立即且明显改善劳资关系,进而不断走向工业民主。
  《社会主义的未来》,(英)安东尼·克罗斯兰著,轩传树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10月。本文选自该书“第五部分”,略有删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其他文献
全球经济在2月似乎迎来了微弱的“龙抬头”。在忐忑中,人们看到希腊在紧缩措施问题上取得进展,欧债危机似乎再次化险为夷;美国经济数据亮点频现;与此同时,反映金融市场压力的VIX(波动指数)大幅回落,全球股市普遍回暖。   此时,投资者对全球经济最大的问号是,复苏是否已生根萌芽?    以宽松定调   美国的形势更像是回到了1990年初:经济以蜗行的速度恢复增长。   对于大多数美国人而言,近来最
期刊
在暂停半年后,中国人保集团挂牌出售“华闻系”资产一事,终现转机。   《财经》记者获悉,去年12月初,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人保)与人民日报社就“华闻系”资产转让签订协议。根据协议,人民日报社已将其所持中国华闻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华控)25%股份,转让至人保投资控股公司(下称人保投控)名下,股东信息已于2012年1月19日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登记变更,变更后人保投控持股华控80%
期刊
三一重工收购德国“大象”正在被热烈讨论。许多媒体都提到,“路条”问题给交易带来了不确定性,有论者还因为三一重工未拿到国家发改委开出的“路条”而质疑这起收购的合规性。  “路条”是对中国现行的海外投资并购事前审批制度的俗称,这一制度有其合理性,但毕竟针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初期的制度安排。这几年中国企业国际化程度迅速提高,海外投资并购事前审批弊端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  相比三一重工的案例,中国国家开
期刊
南非在2011年成为第五个“金砖国家”,其与“金砖四国”间的贸易也持续增长。以南中贸易为例,2011年1月到7月间,两国双边贸易额高达244亿美元,同比增长87%,其中南非对华出口174亿美元,居于顺差地位。   在“金砖国家”集团看似因扩容而发展同时,越来越多的分析人士开始质疑其合作发展的前景。他们认为,多年以来“金砖国家”之间经济联系一直远弱于各自和发达国家的联系。   近年来,中国着力从
期刊
2012年2月1日,社交网站Facebook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IPO申请,拟融资50亿美元。这将是最近四年来美国最大一单IPO交易。而Facebook的上市在一个月内再度把缠绕在网络公司身上的盗版问题拉到了聚光灯下。   就在1月18日,数以亿计的互联网用户突然发现无法正常打开Wikipedia网站,Google首页的商标被打上了黑带,Facebook上有越来越多的头像上覆盖
期刊
德国的经济实力和默克尔政府的坚持,将欧元去留与德国态度紧紧绑在了一起,德国逐步促使多数欧盟国家几乎彻底接受了它在债务问题上的立场。   2012年1月30日欧盟特别峰会上,除英国和捷克之外的欧盟其他25个成员国一致通过“财政契约”草案。草案明确要求加强财政纪律,对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超过3%的国家施以自动处罚措施。各签约国将向欧盟转移部分财政主权,这契合了默克尔借由政治一体化来解
期刊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非洲目前的出口格局都过于依赖资源。矿产品占非洲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而且,如果把基本金属、珍珠和贵金属、木材和软商品(例如以农业为基础的商品)包括在内的话,则这一比例迅速上升至90%左右。  然而,非洲对华的总体出口(2011年约为750亿美元,超过2010年的650亿美元)比对美国等国的出口更加多元化。  除南非外,非洲对华出口排名前五位的国家(安哥拉、刚果(布)、刚果(金)和赞
期刊
1月28日,北京风至飞扬房地产服务机构董事长罗迪在其个人微博上称:朋友一家三口在富林渔村海鲜排档吃海鲜,三个普通的菜花去近4000元。“邻座一哥们指池里一大鱼刚问价,店家手脚麻利地将鱼捞出摔晕,一称11斤,每斤580元共6000多元。”   这条微博后来被转发数万次,引发不少网民晒出在海南三亚的“被宰”经历。海南国际旅游岛声誉由此受损,被戏称为“国际宰客岛”。   1月29日下午,三亚市政府新
期刊
在外界呼吁和政策推进之下,今年需上缴红利的中央企业范围将继续扩大,上缴红利总额有望增加。   这是继2008年正式实行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以来,该项制度的第二次扩围。迄今为止,共有1072家中央国有企业纳入国资经营预算范围。不过,相对于全国6000多家的中央各部委下属企业总量,纳入国资经营预算范围的仍然还只是一小部分。   同时,公众一直关注的是,中央企业红利上缴比例和支出结构仍然不尽如人意。
期刊
在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最后一天,梅纳德·凯恩斯在闭幕演说中慨叹:“我们已经表明,44个国家联合起来能够以和睦与团结一致的精神共同完成一项建设任务。”此后,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逐步建立起来。   但后来的国际金融史却宣告了这种乐观主义的失败。在《黄金、美元与权力》一书中,弗朗西斯·加文遗憾地告诉我们,布雷顿森林体系作为一种高度政治化的国际多边合作与协商体系,受到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