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县黄胸鼠种群数量及繁殖特征变化研究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406507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1994—2016年贵州省安龙县黄胸鼠种群数量消长动态和种群繁殖特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总平均捕获率为1.66%,其中住宅总平均捕获率为1.57%,稻田、旱地总平均捕获率为1.70%,一年中在6月出现1个种群数量高峰期,平均捕获率为2.66%。黄胸鼠一年四季都可繁殖,3—10月为主要繁殖期,每年在4—5月和8—9月出现2个种群繁殖高峰期,平均怀孕率为56.15%~68.09%和47.15%~57.50%,多年平均怀孕率为47.29%,平均胎仔数为6.07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61.17%,平均繁殖指数1.46。种群繁殖特征年际变化差异不显著,不同月份、不同季节种群繁殖特征变化差异显著。每年4月和8月为黄胸鼠的最佳防治时期。
  关键词 黄胸鼠;种群数量;繁殖特征;贵州安龙
  中图分类号 S4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0-0107-02
  黄胸鼠(Rattus tanezumi)是我国三大家栖鼠之一,在贵州省安龙县农区分布广、危害重,为当地住宅、稻田、旱地优势鼠种[1],给农业生产带来危害。贵州省凯里市[2]、三都县[3]、关岭县[4]、息烽县[5]等地先后对黄胸鼠种群生态特征进行了研究,未见有安龙县黄胸鼠种群生态特征的研究报道。笔者对1994—2016年贵州省安龙县黄胸鼠种群数量消长动态和种群繁殖特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旨在掌握该鼠在当地的活动规律,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集中防治,减少农业损失及危害程度。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及地点
  调查时间为1994—2016年,共调查264个月。调查地点设在贵州省安龙县招堤办事处陇西村小菁组,海拔1 370 m,农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其次是蔬菜、小麦、油菜等,面积44.7 hm2。
  1.2 调查方法
  采用夜夹法,调查工具采用7 cm×17 cm木板鼠夹,用花生仁或炒油渣作诱饵,每月上旬在住宅、稻田、旱地3种生境类型地(连续3 d)各放置鼠夹1次,于傍晚置夹、第2天清晨收回,对捕获的鼠类标本进行数量统计、解剖观察记录、鼠种鉴定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群数量变化
  由表1可知,1994—2016年住宅、稻田、旱地合计黄胸鼠年平均捕获率为0.19%~5.79%,总平均捕获率为1.66%。其中,住宅年平均捕获率为0~8.52%,总平均捕获率为1.57%;稻田、旱地年平均捕获率为0.23%~4.43%,总平均捕获率为1.70%。1994—2000年黄胸鼠平均捕获率较高,年平均捕获率在2.43%以上;2001—2016年平均捕获率较低,年平均捕获率在2%以下。
  由图1可知,黄胸鼠1—2月种群数量较低,平均捕获率为0.84%、0.80%;3—5月种群数量上升,平均捕获率分别为1.55%、2.16%、2.19%;6月种群数量达到最高峰,平均捕获率为2.66%;7月种群数量下降,平均捕获率为1.67%,8月有所上升,平均捕获率为2.15%,9—12月种群数量下降,平均捕获率分别为1.96%、1.65%、1.20%、0.77%,全年种群数量呈明显的单峰型曲线。
  2.2 种群繁殖特征变化
  由表2可知,1994—2016年住宅、稻田、旱地共捕获黄胸鼠2 323只。其中,雌鼠1 182只,雄鼠1 141只,种群总性比为1.04,雌雄个体数量无显著性差异。多年平均怀孕率为47.29%,胎仔数变幅3~12只,平均胎仔数为6.07只,以4~9只最多,占总孕鼠数的96.44%。平均睾丸下降率为61.17%。平均繁殖指数1.46。种群繁殖特征年际变化差异不显著。
  2.2.1 种群繁殖特征月份变化。由表2可知,黄胸鼠在当地全年均可繁殖,3—10月为主要繁殖期,每年出现2个种群繁殖高峰期,第1个种群繁殖高峰期出现在4—5月,平均怀孕率分别为68.09%、56.15%;第2个种群繁殖高峰期出现在8—9月,平均怀孕率分别为47.15%、57.50%;11月和12 月为种群繁殖低潮期(图2)。不同月份胎仔数变化差異不大。平均睾丸下降率以4月最高,为74.22%;2月最低,为43.75%,不同月份之间睾丸下降率变化不大。繁殖指数4月最高,为2.19;12月最低,为0.63;在4—5月和8—9月出现2个种群繁殖高峰,平均繁殖指数分别为1.78~2.19和1.41~1.61,说明该期间黄胸鼠繁殖力最强。
  2.2.2 种群繁殖特征季节变化。由表3可知,黄胸鼠一年中以春季孕鼠最多,平均怀孕率达58.81%;其次为夏季和秋季,平均怀孕率分别为44.28%和44.37%;冬季最低,平均怀孕率为28.81%。睾丸下降率春季最高,平均睾丸下降率达70.45%;冬季最低,平均睾丸下降率为51.01%。不同季节繁殖指数变化较大,春季最高(1.85),冬季最低(0.82),这与黄胸鼠在春、秋2季出现大量孕鼠相一致。
  3 结论与讨论
  黄胸鼠具有分布较广、适应性强、繁殖力高、危害较重、损失大等特点。该鼠为贵州省安龙县住宅、稻田、旱地优势鼠种,分别占总鼠数的55.20%、83.96%、85.71%[1],在当地属家栖野栖种类,是当地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之一。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之间,黄胸鼠种群数量动态和繁殖特征具有明显差异,6月出现1个种群数量高峰期;4—5月和8—9月出现2个种群繁殖高峰期,平均怀孕率达50%以上。根据其种群繁殖生态特征,安龙县鼠害防治应着重于春、秋季2个种群繁殖高峰期开展集中防控,是农区灭鼠工作的最佳选择。因此,4月和8月为当地黄胸鼠的最佳防治时期。在开展大面积防治时,必须根据本地区黄胸鼠种群生态特征的变化规律,因地制宜地制订防控措施,才能达到防控目的。
  应大力推广应用毒饵站灭鼠技术,根据本地资源情况,选择PVC管毒饵站、竹筒毒饵站、矿泉水瓶毒饵站、瓦片毒饵站等不同类型毒饵站投放毒饵[6-8]。同时,也可采用TBS围栏灭鼠绿色防控技术[9-12],可大大降低防控成本,减少人、畜、禽中毒事故发生,达到绿色、高效、安全、环保、持久的目的。
  4 参考文献
  [1] 韦应敏,留青,杨德辉,等.1994—2015年安龙县农区鼠类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6(12):134-135.
  [2] 雷邦海,松会武,黄乃锦.黄胸鼠种群繁殖研究初报[J].贵州农业科学,1987(1):6-8.
  [3] 兰秋明,莫光斌.三都县稻田黄胸鼠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植物医生,2003,16(2):8-9.
  [4] 潘会,周显明,杨全怀,等.关岭县黄胸鼠种群数量及繁殖特征变化规律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7):276-277.
  [5] 潘世昌,李梅.黄胸鼠种群繁殖特征变化规律[J].西南农业学报,2016,29(增刊1):164-166.
  [6] 杨再学,郑元利,金星.PVC管“毒饵站”在农区灭鼠中的应用效果[J].贵州农业科学,2005,33(2):26-28.
  [7] 郑元利,杨再学.毒饵站种类及其使用技术[J].农技服务,2008,25(8):69.
  [8] 郑元利,杨再学,李大庆,等.不同类型毒饵站灭鼠对比试验观察[J].植物医生,2009,22(3):27-29.
  [9] 杨再学,郭永旺,金星,等.TBS技术监测及控制农田害鼠效果初报[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2,31(4):301-306.
  [10] 潘世昌,李梅,宋致书,等.不同安装方式TBS围栏控制农田害鼠效果比较[J].中国植保导刊,2015,35(5):27-30.
  [11] 韦应敏,留青,杨德辉,等.开放式和封闭式TBS捕鼠效果观察[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6,35(2):35-38.
  [12] 赵侯,杨光荣.黄胸鼠的量度分析[J].动物为杂志,1993(4)51-54.
其他文献
近年来,广大高等职业院校不断进行优化改革,旨在建立自身的优势,让自己更具竞争力。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而言,因与其他高等院校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导致很多人不会选择高等职业院
阐述出口日本紫苏的植物学特性,介绍其设施栽培以及加工技术,包括整地施肥、播种育苗、移栽定植、田间管理、叶片收获、加工与速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
介绍了广德县水稻直播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好品种、科学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该地区水稻的直播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随着现代化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使得社会对于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职教师应该明确德育教学在中职教学中的重要性,在确保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
取健康脊尾白虾(Exopalaemoncarinicauda)成体,体长(5.81±0.32)cm,体质量(1.18±0.35)g。根据本实验室已构建的脊尾白虾血细胞全长CDNA文库进行EST测序分析,获得脊尾白虾抗细胞凋
为探讨Nramp基因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免疫应答中的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比研究了Nramp基因在草鱼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及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
单桩基础是海上风电机组中的重要结构,单桩支撑结构基础会对海上风电机组的应用造成直接影响。基于此,该文从单桩基础的特点入手,针对单桩支撑钢结构基础设计进行详细分析,在
采取多点试验,采用两因素统计分析方法,对9份自育烤烟新品系进行了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大田生育期、农艺性状、特征特性、抗病性、适应性、品质性状、化学成分、经济性状明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幼鱼生长、体成分以及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采用蛋白质水平为40%、45%、50%和55%,脂肪水平为8%和16%,共8组
为了在钻前阶段对待钻井的风险概率进行定量评估,以南海西部莺琼盆地某高温高压气田古近系黄流组实测地层孔隙压力和破裂压力为样本,基于Mode-C模型建立地层孔隙压力、破裂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