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管理处罚的现实困境与制度反思

来源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治安案件查处面临查处不及时、新型治安案件应对受限、若干治安案件再犯率高等问题。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边界不清、处罚种类与幅度设计不合理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以上困境。本次《治安管理处罚法》修改,应当着重提高治安案件的查处效能。一方面,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重新界定为“在一定区域或特种行业内,违反社会共同体规则,需要公安机关通过剥夺人身自由或生命以外的不可延迟的强制力加以惩处的行为”,从而提高识别效率。另一方面,设计更为丰富的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涵括罚款、社会服务罚、限制或禁止为一定行为等,并为之确定更为适宜的幅度,从而
其他文献
网络失范面临一个基本的理论困境,即根植于工业化逻辑的传统失范理论无法充分解释由互联网技术所“滋养”的新型失范。相对于工业化逻辑的传统失范而言,网络失范是互联网技术塑造的虚拟时空与虚拟整合的产物。由于缺乏在场维持机制,虚拟整合无法像在场整合一样产生内生性社会规范,网络社会的规范要么来自于在场规范向虚拟空间的投射,要么来自于网络平台的技术设定。因此,虚拟整合是一种缺乏道德修饰的整合方式,主要表现为一种跨时空的建构力。虚拟整合与在场整合、互联网逻辑与工业化逻辑的并行与互构,形成了虚拟与现实相互交织的时空场景。虚
“枫桥经验”来自基层实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和完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在基层的成功范式.追寻其理论逻辑,“枫桥经验”的治理实践契合了马克思主义
受疫情防控的影响,2020年我国违法犯罪数量有所下降,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持续减少,社会治安态势相对稳定。随着全国疫情防控的常态化,2021年中国犯罪数量将趋于增长,犯罪类型结构会有所变化。网络犯罪成为主要犯罪类型,诈骗犯罪数量可能会超过盗窃犯罪。个人极端暴力犯罪仍是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主要因素,多发高发的新型电信网络犯罪问题严重影响居民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常态化扫黑除恶背景下黑恶势力犯罪的顽固性、反复性和再生性挑战着反有组织犯罪长效机制建设。新业态的发展导致经济犯罪日趋复杂,经济快速恢复背景下生态犯罪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