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来源 :共产党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pz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应对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良方利药,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行动指南。
  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根本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重申“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并将它置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第一条,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取得成功和走向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强调必须突出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提高党的执政和领导水平,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指导方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指导方针。全面从严治党开创了我们党新形势下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的新格局,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的重要手段和有效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管全党,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抓住“关键少数”;从严治,必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內政治生态;治全党,必须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党自我革命的能力,“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主线。“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是新时代党的建设主线,是实现“四个伟大”对党自身建设的新要求。这是基于我们中国共产党对从何处来、现在处于什么方位、未来向何处去的客观准确判断,不仅要长期执政,还要长治久安。强调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自信”,始终成为时代的先锋、民族的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强调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政治能力和政治担当,切实守好政治“生命线”。强调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时发力,不断推进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其他建设。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强化纪律执行,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问题导向,保持反腐败斗争战略定力,确保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基本要求。“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新时代党的建设基本要求。这是我们党清醒认识面临的新形势和发展的新阶段而提出的要求,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全面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确保把我们党自身建设好、建设强。
  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新时代党的建设根本原则、指导方针、建设主线、总体布局、基本要求阐述了怎样建设我们的党。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明确了要把我们的党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党,是总目标和总方向,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坚强保证。强调要始终加强先进性建设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实践;强调要始终深深扎根于人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强调要勇于解决强党兴党面临的突出问题;强调要应对好新时代面临的各种新考验,拒腐防变;强调坚守初心和使命,保持昂扬向上的朝气、锐意创新的勇气。
  学习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不仅要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还要在做实上下功夫。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把力量凝聚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上来,把行动集中到监督执纪问责的主责主业上来,以“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最高标准,谋实事、干实事,掌握反腐“真本领”,亮出正风“实招数”,练就担责“铁肩膀”,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
  (作者系自治区纪委驻自治区安监局纪检组组长)
  责任编辑:章 立
其他文献
春寒料峭时,行走在西夏区的城市乡村,记者清晰地感受到处处跳动着产业发展强劲有力的脉搏。养殖产业、劳务产业让村民攒下“小银行”,枸杞产业、葡萄产业让村民端上“金饭碗”,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让乡村踏上振兴路。在产业发展的推动下,西夏区乡村振兴新篇章悄然开启……按下乡村振兴加速键  提起兴泾镇泾河特禽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兴泾镇泾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杨喜明最常说的话是:“合作社不但教会我养鸡,让我养的鸡不愁卖,
期刊
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7年12月26日至27日在银川举行。全会由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主持。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受常委会委托,向全会报告了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一次全会以来的工作,提出了2018年经济工作的意见,并就抓好2018年工作落实提出要求。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咸辉就2018年经济工作作了具体安排。  全会充分肯定了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一次全会以来的工作。一致
期刊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权威读本和重要文献,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深刻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
期刊
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7年12月26日至27日在银川举行。  出席全会的自治区党委委员69人,候补委员14人。自治区纪委委员、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和部分在宁党的十九大基层代表、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基层代表列席会议。  全会由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主持。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受常委会委托,向全会报告了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一次全会以来的工作,提出了2018年经济工作的意见,并就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贺兰山是宁夏乃至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加强贺兰山生态保护和恢复,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  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清理整治行动自2016年初开展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石泰峰书记
期刊
2017年12月22日,自治区召开银川都市圈建设工作推进会。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的部署,坚持创新发展、集约发展、集群发展、融合发展,打造创新、绿色、智慧、宜居的银川都市圈。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咸辉主持会议,并对加快银川都市圈建设作了具体部署。会上,印发了自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极其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科学判断、正确决策,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科学回答了新时代经济形势怎么看、经济工作怎么干的重大问题,是5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
期刊
“一船红天下,万众跟党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今天,我们重读习近平总书记的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更加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动力,更加强化我们不忘初心的使命担当。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源头  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以党的诞生
期刊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青年一代寄托了厚望,并明确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是党对广大青年发出的号召,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关心和希望,是时代赋予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  做有理想的青年。理想是青春远航的灯塔,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视察时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
期刊
银川都市圈建设是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适应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发展趋势、加快区域协同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赋予了银川市“走在前、作表率”的历史担当和光荣使命。目前,银川都市圈建设初步儲备涉及产业协作、基础配套、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方面的三年滚动项目133个,总投资1727亿元。部分重点项目已经全面启动,石墨烯储能材料生产线开始改造,比亚迪年产20万辆电动乘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