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好龙头 作好表率 合力打造创新绿色智慧宜居的银川都市圈

来源 :共产党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710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川都市圈建设是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适应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发展趋势、加快区域协同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赋予了银川市“走在前、作表率”的历史担当和光荣使命。目前,银川都市圈建设初步儲备涉及产业协作、基础配套、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方面的三年滚动项目133个,总投资1727亿元。部分重点项目已经全面启动,石墨烯储能材料生产线开始改造,比亚迪年产20万辆电动乘用车、“数据湖+银川都市圈”项目正式签约,葡萄酒、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相继成立,银川中关村双创中心正式揭牌,24家科技创新企业进驻园区,呈现出良好开端。
  强化功能定位,在带动都市圈共同发展上走在前作表率
  自治区明确“银川市是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中心城市不大不强,就会形成“小马拉大车”的失衡格局。为此,银川市将严格落实自治区的定位要求,不断强化自身、练好内功,以更好的服务带动都市圈整体发展。一是提高站位。坚决服从、全面贯彻自治区战略部署,主动担当、注重实干,带头推动都市圈内重点项目、重要产业,下大决心、下大力气破除行政壁垒,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推动发展自觉。二是强化自身。对标都市圈“一核两翼多点”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有效利用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和葡萄酒、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的平台、交流的平台、合作的平台、共享的平台,持续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新能源汽车、现代装备制造、葡萄酒等绿色高端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引导创新链、人才链、资源链、产业链等各类发展要素向银川集聚,集中力量把银川建设成为西北地区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市,带动“两市一地”共同走集约发展、集群发展、融合发展、协同发展之路,为提升都市圈整体建设水平作贡献。三是完善功能。聚焦自治区明确的银川市“区域性金融商贸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对外交往中心”等核心功能,已启动修编银川城市总体规划及空间规划、产业规划,进一步明确功能布局,刚性控制发展方向、业态分布、设施配套等重点内容,做强做精都市圈主体核心区各项功能,有力承载和推进都市圈建设。
  突出错位互补,在推动都市圈产业协作上走在前作表率
  产业一体化是都市圈协同发展的关键支撑。银川市将坚决摒弃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做法,按照自治区顶层设计,坚持差异化、互补化、错位化发展,着力打造产业创新都市圈。一是发展绿色高端产业。立足银川特点,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现代纺织、葡萄酒、现代服务、文化旅游、现代物流、新能源汽车和生命健康“十大产业”,全面融入都市圈五大现代化产业集群,切实提升以主导产业为支撑的核心竞争优势。二是整合优化产业园区。以中关村双创园、丝路经济园等“两园三区”建设为重点,坚持“绿色发展、创新突破、提质增效、优化服务、提升水平”,在市域层面建立整体统筹机制,加快推进产业园区优化整合,“一园一业”,全力打造级配合理、分工明确、运行高效,与都市圈建设发展相匹配的产业集聚平台。三是深化产业分工协作。按照都市圈产业整体定位,加强与“两市一地”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现代纺织、特色食品等类同产业中的分工合作,打通“上下游”和左右关联产业接续渠道,形成区域内产业既合理分布又上下游联动的良好局面。制定低端产业清出计划,逐步有序退出不适合都市圈发展的低端产业和低效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共建共享,在加快都市圈设施互联上走在前作表率
  区域协同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保障。针对都市圈内部通而不畅等问题,银川市将“开门算大账”“打通大通道”,推动都市圈内部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一是实施道路交通畅通工程。积极配合推进银西高铁、包银高铁、银川火车站综合枢纽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全力抓好银川东线、艾依河至沙湖快速通道等域内“瓶颈”道路工程,积极推进都市圈内公共交通一体化和全域旅游专线,打通都市圈内半小时“经济圈”。二是实施水系资源畅通工程。启动实施西北部区域防洪排涝及湖库水系整治、贺兰山东麓防洪治理等水利工程,加快推进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银川市水源替代等项目建设,积极参与都市圈内水资源保护、城乡供水、防洪减灾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区域内水资源综合利用一体化。三是实施信息网络畅通工程。加快“数据湖+银川都市圈”建设,利用智慧银川和银川大数据中心建设成果,带动提升“两市一地”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开放数据端口、加快互联互通,推动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社区等惠民项目广泛应用,为都市圈产业发展、设施配套、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方面提供精准科学的大数据支撑,着力打造普惠型智慧都市圈。四是实施地下管网畅通工程。统筹推进供排水、供暖、天然气、光纤、电力等地下管网建设,打通主管道、织密“支管网”,推动与“两市一地”地下管线共建共用、一体联通,避免重复投资、提高使用效益。积极抢抓国家能源布局机遇,主动挖掘气源,在加密与西气东输主管线联结基础上,着力推进与蒙、陕等气田地区输气管道连通、华电东热西送项目建设,多渠道解决“气荒”问题。
  加强共保共治,在筑牢都市圈生态屏障上走在前作表率
  都市圈内山水林田湖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银川市将以落实自治区生态立区战略为重点,坚持“与邻为伴”,联手打造看得见贺兰山、望得见黄河水、记得住塞上江南的绿色都市圈。一是加快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全力抓好外围防沙治沙、荒漠治理工作,积极推进贺兰山东麓前山区造林绿化、葡萄酒长廊生态防护林、黄河护岸林、银西高铁两侧林网改造提升等生态绿化工程,推动建设贯穿都市圈全境的艾依河生态经济走廊,着力打造东部毛乌素沙漠前缘、西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和黄河两岸重点生态廊道,全力构筑都市圈绿色屏障。二是开展环境保护联防联治。建立跨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机制,联手“两市一地”共同实施一体化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程,统筹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成因研究,构建统一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有效提升环境污染防治和应对能力。三是加大环保协同执法力度。牢固树立“大环保”理念,积极构建区域一体化的环境监察综合执法体系,联合开展跨区域、跨领域生态环保执法检查,以“零容忍”态度打击破坏区域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共同守护好“父亲山”“母亲河”。
  聚焦便民惠民,在优化都市圈公共服务上走在前作表率
  推进都市圈建设,落脚点是让人民群众得实惠。针对区域内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银川市将主动释放在民生保障方面的优势资源,着力打造同城化宜居都市圈。一是放大“教育在银川”品牌效应。依托“首都+首府”合作共同体,与北京深入开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育科研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积极推进北师大银川附属学校、银川教师发展中心等项目建设,全方位引入北京先进教育技术和优质教育资源,着眼全域合理布局各层次教育教学设施,通过与“两市一地”组建教育联盟和发展共同体等方式推动优秀教师互聘互访、优质资源共用共享,促进都市圈内教育均衡发展。二是放大“医疗在银川”品牌效应。进一步加大优质医疗资源引进力度,与北京同仁医院等9家知名医院开展“点对点”医疗合作,加快银川妇幼保健院、紧急救援中心等项目建设,通过远程医疗、智慧医疗等模式,推动建立跨区域的医疗卫生联合体,开辟都市圈内转诊、急救等绿色通道,推行医疗保险跨境异地“一卡通”结算,推进养老等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登记服务一体化和异地办理,全力推动都市圈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放大“休闲养老在银川”品牌效应。以打造全区全域旅游核心示范区为重点,积极开展银川国际马拉松、全民健身季等特色赛事活动,开发夜游银川、冬季休闲游、乡村体验游、田园综合体等特色旅游产品,加快国际医疗城、生命谷、宝丰健康城等医养项目建设,建设一批特色商业和主题休闲街区,全力打造宜居宜游的休闲空间,为都市圈建设增添新活力。四是放大“文化惠民在银川”品牌效应。加快建设数字文化馆、图书馆、移动文化服务平台,提升文化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开展跨区域文化合作和文化惠民活动,合力打响黄河文化、贺兰山文化、红色文化、时代文化等一批都市圈文化品牌。五是放大“创业就业在银川”的品牌效应。以建设“两园三区”为契机,共建一批创业园、创意街区、孵化平台,催生一批小微企业、创业群体,以创业带动就业。建设都市圈人力资源产业园、人才服务大厅及“人才云”,推动人力资源自由流动、高效配置。
  (作者系银川市委副书记、银川市代市长)
其他文献
新闻媒体历来被形象地称作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党和政府沟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这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光荣使命,也是党和人民对新闻工作者的极大信任。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新闻媒体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
期刊
春寒料峭时,行走在西夏区的城市乡村,记者清晰地感受到处处跳动着产业发展强劲有力的脉搏。养殖产业、劳务产业让村民攒下“小银行”,枸杞产业、葡萄产业让村民端上“金饭碗”,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让乡村踏上振兴路。在产业发展的推动下,西夏区乡村振兴新篇章悄然开启……按下乡村振兴加速键  提起兴泾镇泾河特禽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兴泾镇泾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杨喜明最常说的话是:“合作社不但教会我养鸡,让我养的鸡不愁卖,
期刊
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7年12月26日至27日在银川举行。全会由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主持。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受常委会委托,向全会报告了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一次全会以来的工作,提出了2018年经济工作的意见,并就抓好2018年工作落实提出要求。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咸辉就2018年经济工作作了具体安排。  全会充分肯定了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一次全会以来的工作。一致
期刊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权威读本和重要文献,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深刻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
期刊
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7年12月26日至27日在银川举行。  出席全会的自治区党委委员69人,候补委员14人。自治区纪委委员、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和部分在宁党的十九大基层代表、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基层代表列席会议。  全会由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主持。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受常委会委托,向全会报告了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一次全会以来的工作,提出了2018年经济工作的意见,并就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贺兰山是宁夏乃至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加强贺兰山生态保护和恢复,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  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清理整治行动自2016年初开展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石泰峰书记
期刊
2017年12月22日,自治区召开银川都市圈建设工作推进会。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的部署,坚持创新发展、集约发展、集群发展、融合发展,打造创新、绿色、智慧、宜居的银川都市圈。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咸辉主持会议,并对加快银川都市圈建设作了具体部署。会上,印发了自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极其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科学判断、正确决策,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科学回答了新时代经济形势怎么看、经济工作怎么干的重大问题,是5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
期刊
“一船红天下,万众跟党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今天,我们重读习近平总书记的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更加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动力,更加强化我们不忘初心的使命担当。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源头  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以党的诞生
期刊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青年一代寄托了厚望,并明确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是党对广大青年发出的号召,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关心和希望,是时代赋予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  做有理想的青年。理想是青春远航的灯塔,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视察时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