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报怎么“赢”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od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机报作为手机出版的一种新形式,发展速度迅猛。自2004年7月《中国妇女报》手机报面世,在短短4年多的时间内,全国已有30多家报业集团和报社推出了手机报业务,手机报300余种。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3G时代的到来,同时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蔓延,国内外报业成本压力逐渐加大,这让报业不得不考虑降低成本来应对当前形势。面对这一局势,数字报业,尤其是手机报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谁能在这一市场中拔得头筹,谁就能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主控权。
  市场研究公司IE MarketResearch(IEMR)发表的《2008年一季度移动预测:2007~2010年中国市场》研究报告中称,中国移动用户数量未来几年将继续快速增长。到2010年,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将从2007年的5.40亿增长到7.38亿。从国内外趋势来看,手机报将由单纯的产品和数量竞争时代进入到以品牌和特色为核心的实力竞争时代。如何构建手机报品牌,树立独特的品牌价值,成为手机报发展的重要途径。
  品牌个性化定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受众对文化消费的差异性,要求传媒人必须根据诸多因素对受众进行细分,寻求适合媒体自身的目标受众群,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发潜在市场,使传媒产品适销对路。但随着市场的日益发育和成熟,媒介同质化趋向越来越明显,媒介必须借助创造和扩大品牌价值来争取广告主的垂青,从而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受众市场细分的基础上进行品牌的准确定位成为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砝码。这就要求对主流受众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消费特征、认知模式、心理需求等诸多要素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因此,准确定位是创建手机报品牌的基础,只有找准自身的位置,才能确定手机报的发展方向和风格。其一,内容与风格定位应清晰。手机报必须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功能特征确定自身的内容与风格,创立自身在同类手机报中无可替代的特定形象与独有地位,避免“千人一面”。其二,分析目标消费者心理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说,读者才是手机报价值的终极裁定者,因而读者定位至关重要。不同的读者对象其关注、喜爱的内容也存在巨大差别。
  《华西手机报》没有选择走全国性的手机报纸发展道路,而是根据《华西都市报》的平台特点,首先锁定地域性的手机用户群体。《华西都市报》在定位上尽力寻求与母报影响力的重合、发行范围的重合、读者群与广告辐射的重合,主攻地域市场中的手机用户,极力争取纸媒体发行范围内的报纸读者与手机用户的共同支撑,使手机报的订阅用户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得到清晰的界定和识别,个性化定位成为其增强品牌核心竞争力的筹码。
  品牌服务 对于企业来说,产品只销售一次,服务却伴随着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服务价值是产品品牌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竞争不仅要靠名牌产品,还要靠名牌服务,如能提供超出受众心理预期,高于竞争对手或竞争对手做不到、不愿做、没想到的超值承诺,并及时兑现承诺,并根据受众要求的变化不断推出新的承诺,让受众只有享乐没有烦恼,将会极大提高品牌忠诚度和美誉度。
  在载体方式上,要丰富手机报的表现形式。随着3G业务的开展,手机报的表现形式必将更为多样化。如: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与上海移动、联通公司合作,推出了自己的手机报《news365》,共设计了8个产品,诸如“新闻365”、“财经365”等。这是为迎接手机3G时代的来临,在上海地区以彩信方式推出的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手机报,实现了手机媒体与集团传统纸质媒体的双向互动。
  在内容上,积极开创无线传媒的新领域。《南京手机报》是一张图文并茂、超大容量的“掌中报”。这份彩信版的手机报,内容融合了南京日报报业集团下属各报刊及网站的精彩信息。每天上午为用户发布南京本地、江苏省内、国内外重要新闻事件,南京地区生活、服务资讯等,如遇上重大的纪念日活动、体育盛事等,手机报还将发布增刊。该报除了看新闻外,还可以发送评论、提供查询气象、交通、商家优惠信息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信息。
  品牌互动 增强手机报的互动性和情境性,让用户参与新闻事件和话题讨论。手机报应该创造便于用户快速阅读的编排方式,根据用户需求,向现场发稿、滚动发稿的方式转变。不过对手机报来说,这样的采访机会毕竟有限,更大量的原创内容来自于编读互动。例如:清明节期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回家的人们可以选择新的方式,把想对亲人说的话发在手机报特刊上。还有些媒体在汶川地震发生后请用户发短信谈地震发生时“你在哪里”或者“你有震感吗”,然后根据回复情况编辑成文,做成自己的原创内容,也很有吸引力。
  在重大热点事件前面,用户往往更愿意体验式接受信息,希望成为报道的主体,甚至新闻的主角。媒体如果能尊重他们的体验需求,充分发挥“普通人”的作用,既能获取大量丰富的信息,又能增强受众的品牌意识、品牌联想,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如奥运圣火于2008年5月在温州传递时,《温州手机报》提前就报道的规模、形式进行过多次论证,决定招募108名具备写作、摄影能力的手机报订户和网民组成“草根记者团”,让他们分布在火炬传递全程的沿线,以弥补重大活动中媒体记者力量的不足。在5月17日上午的火炬传递中,“草根记者”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们以自己平实、生动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记录了大量珍贵的文字和图片,通过手机彩信、短信、口头播报等形式,第一时间发回手机报后方平台,编辑同步综合滚动发布。
  品牌营销 品牌营销是促进品牌提升的重要手段。如品牌捆绑的联合营销策略,通过与一些有影响力的品牌联合销售,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如广东移动与新华社广东分社以及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三大报业集团联合推出《南方手机报》,该报主要针对手机用户提供《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等9份报纸的内容,并每日更新,和传统报纸保持新闻同步。在品牌联合与相互借助的过程中,媒介机构和其他产业机构之间彼此丰富了自己品牌的内涵,推动了各自市场边界的扩张,实现了“1+1>2”的效应。
  又如品牌事件营销。2007年春节,《北青彩信报》推出“春节大拜年”活动,向读者征集他们认为最合适、最新颖的拜年短信,当时收到很多读者短信,在社会上造成了广泛的影响,《北京青年报》甚至停掉了除夕当天的报纸,专门刊登读者的短信。这一事件营销策略的运用,使得《北青彩信报》在读者中的声誉和影响进一步扩大。
  手机报用户营销也是手机报品牌营销的重要方式。《在华西手机报》的营销过程中,四川移动通过短信群发的方式,在手机用户中进行推销。手机报开通之时,四川移动的短信群发到达手机用户6~10万人。通过移动的市场推广配合,突破了平面媒体的读者群限制,使《华西手机报》的知名度得以快速提升。对手机报用户营销的多层面介入,最终受益的实际上是整个手机报产业,而不是其价值链某个环节上的一方;而在手机报用户市场上的拓展实际上也是加速探索手机报产业成熟的有利条件。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其他文献
牛年的到来是否会给世界经济带来真正的牛市?现在看来,几无可能。  传媒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息息相关,2008年下半年就已深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虽然一路上涨的纸价出现回落,原来率先涨价的南京四张报纸又一次抢了降价的风头,但整体广告市场却并未见太多的景气回升。2009年,中国传媒业必将继续接受市场的烘烤。  那么,谁能将传媒企业带出冬天?有没有人能使自己的媒体力挽狂澜?我们不得而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传
期刊
分散作战的网站    专家预测,在未来20年中,大部分传媒将集中到互联网(或网络电视)上,人们将在网上花更多的时间,网络也将成为广告业的主要阵地,到2030年少数几家大型互联网集团将一统传媒天下。不管这种预测的时间正确性有多高,这种趋势已经随着技术进步、现代科学飞速发展和社会急剧变化日益明显。  报业集团网站是报业向数字报业发展的根据地。从十年前在网站上建立传统媒体的网络版开始,到近年来传统媒体与
期刊
1978年 企业化管理  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开播。目前,《新闻联播》是中国收视率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新闻栏目,同时也是全世界拥有观众最多的电视栏目。    1978年财政部转批《人民日报》等首都8家报社要求试行企业化管理的报告。同年12月,国家出版局在全国报纸经理会议上正式宣布了报社企业化经营的决定。从此,“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开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新闻单位性质和特点的代名词。   
期刊
2008年12月10~11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南京市委宣传部和南京大学政府研究所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政府新闻学与中国国际传播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交大举行,来自海内外政界、学界、新闻界的100多位专家学者、总编(台长)和官员通过主题演讲、专题报告和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就政府新闻学这一理论创新探索展开讨论,就北京奥运中的国家传播建设实践和国际传媒报道等课题,进行回顾、反思与分析。    政府
期刊
报业集团的“全媒体”运营,是指一个媒体品牌新闻的供应能力在满足传统平面媒体的前提下,向流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多种媒体表现形态上的拓展,从而形成媒体品牌的全方位运营。“全媒体”运营是媒体竞争发展到高级形态时必将出现的一种态势。  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传媒集团,应该是各种传播介质都有的传媒集团。因为它可以规避单一种类媒体形式在某个时间段呈现的衰退状态,规避单纯依赖一种媒体可能存在的风险。  在应对
期刊
《参考消息》:  文摘类报纸的“金牌”    经历了从革命战争到改革开放各个历史阶段的洗礼,创刊77年来,《参考消息》从“内刊”到报纸、从“内部发行”到公开发行两次转型,以它的独特魅力和特殊作用影响了中国几代人。《参考消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窗口”,一直发挥着转达外部信息、提供决策参考、“种牛痘”增强免疫力、“经风雨见世面”等特殊作用。它作为中国人的“耳目”,通过独家转载外电、外报、外刊、外
期刊
对于中国出版业而言,2007年无疑具有深刻的意义。  继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于5月30日在香港上市后,辽宁出版集团也于12月21日成功登录A股市场,成为中国首家编辑业务和经营业务整体上市的出版集团。在出版产业政策日益松动以及产业自身发展资金需求的双层推动下,我国出版业正在迎来资本市场的春天。出版传媒单位的上市更是打破了内容不能上市的政策“传统”,标志着出版业上市融资政策障碍已全线破冰。  
期刊
报社经历为影视开道    2001年,湖南报业市场的战火刚刚燃起,硝烟在晚报和几家都市报之间弥漫。就在大战一触即发之际,时任某日报总编辑的倪鹰却悄然离开了报社,谁也不知他行踪何去。  倪鹰领导的这份日报前身是一份周二版的报纸。在那个报业竞争尚不激烈的年代,倪鹰认识到深度报道很受读者的关注,于是先后采编了“月中版”和“月末版”。据统计,这两版当时在全国发行量达到160万份,每一期的利润可达3万元。经
期刊
当“大传媒时代”扑面而来的时候,除了投身其中,没有别的选择。而在潮头浪尖辨明方向,把稳手中的舵,对媒体今后的发展也许就意味着生死存亡。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来自政府管理部门、学界和业界的传媒人士,谈谈“大传媒时代”下应当如何作为。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中外媒体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唐润华    大传媒时代需要大视野  大传媒时代意味着传播技术的大飞跃、传播媒介的大融合、媒体形态的大演变、传媒格局的
期刊
20世纪90年以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数字化给期刊社原有的编辑、出版、管理、经营模式带来了重大影响。数字化期刊已经进入到人们的阅读生活之中,并呈现出越来越强劲的发展势头,其表现为:一是大部分传统期刊已经分别加入不同的网络传播平台,以网络期刊的形式满足日益增强的网上阅读需求。二是新的网络原创版期刊以多媒体形式向众多读者传播信息。三是市场规模逐渐形成。根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的《2007—2008中国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