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

来源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n60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研究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以期能够不断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综合质量。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高校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orts teaching mode of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Wang Wei
  Anqing medical college,anqing anhui,246052
  Abstract: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urrent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s analyzed, from the teaching concept,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four aspects, the study way of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e abilit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the universities sports teaching; College students;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Practice ability
  体育课是以实践为主要手段的课程,具有教、学、练一体化的特点。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需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基于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身体素质进行教学模式设计,关注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关注程度不足,难以凸显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文章将基于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高校体育教学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转变体育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良好的体育教育活动对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提升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能够使学生在体育运动参与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思想情感与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中比较关注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但是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关注程度不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需要关注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通过积极的体育课程引导活动,使学生能够形成主动的体育锻炼欲望,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比如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走下“神坛”,与学生进行亲密交流,成为学生的“朋友”。比如教师可以积极与学生探究一些生活类的小问题,比如“老师觉得最近肩膀很酸痛,该用怎样的锻炼方式予以缓解呢?”等问题,通过这些与生活密切相关联的问题,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再如教师还可以积极借助各类材料进行体育课程指导,比如教师可以借助橡皮筋围成各类图形,例如三角形、圆形等等,组织学生结合图形进行锻炼。再如教师还可以借助塑料瓶制作投掷器,组织学生一同参与到塑料瓶投掷的游戏中等等。这些游戏活动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潜在能力的挖掘等均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学生游戏参与、游戏互动的过程中,释放学生的智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达到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
  二、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的选择效果,将会直接影响到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效果。在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明确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需要引入更多丰富多样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转变传统体育课程教学中内容单一、内容重复的问题,使得学生体育课程学习兴趣较差,学生难以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真正感受到快乐。
  教师可以基于高校学生的特点,选择更多具有竞技性、趣味性特点的教学内容,注重对体育教学项目的开发与整合,简化规则,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学习质量降低难度或者循序渐进的提升难度等等,使高校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
  比如教师可以将更多民族游戏、民间传统游戏亦或者是现代休闲体育运动项目等融入到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中。比如教师可以引入瑜伽运动,通过适当的伸展运动,缓解学生文化课程学习中的疲劳感覺,真正发挥体育课程教学的价值。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创编瑜伽动作,展现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再比如教师可以将民间扭秧歌活动融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任意组合“秧歌小队”,创编舞蹈动作。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融入篮球技巧动作等任务,增加学生创编的难度,使每一位学生均能够融入到体育课程学习中,在创新中感受快乐,在实践中不断成长,转变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通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提升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综合质量。
  三、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注重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成长特点创新教学方法,转变传统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热身运动—动作示范—学生自由练习”等枯燥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指导、激发、说明等融入到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积极的同时,使学生更好的实现体育技能化,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多采用讲授为主,辅之以练习、复习的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一是要坚持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二是要坚持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三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教学手段为核心,以教学组织为主线,以教学策略为龙头;四是要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筛选,合理的组合和正确的运用。
  体育教学中要求速度快、动作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拟情境,投身于情境中进行体育学习。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拟军队的情境,要求学生进行正步走的军事化训练,整齐的队列练习等等。教师可以扮演教官的角色,学生扮演军人的角色。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军人的不易,也有助于学生坚毅品质、良好精神的培养。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自由创设情境,通过相关的故事情节、情感氛围等,提升学生的学习情趣。通过多种方式展现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充满更多的期待。
  再如指导学生学习排球运动中,教师可以模拟实际的排球比赛场景,由学生组织队伍,每个队伍由一名学生担任教练等,教师担任裁判。学生可以基于所学习的排球运动知识,自由进行排球打法的设计,展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最后获胜的小组可以获得增加实践评分,或者要求任意一个小组学生表演节目等等奖励,使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活动能够“趣味盎然”。这种团队性的体育运动方式能够展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带来更多的教学信息反馈,使高校排球运动教学能够更加富含针对性特点,也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与合作学习的价值,展现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积极影响,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展现自我才能的平台。
  基于学生实际性格特点、认知特点进行体育教学模式设计,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独立思考平台,使学生思维能够得到发散,在运动中展现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探索、积极思考与积极创新。
  四、改变课程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
  传统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中,多采用单一性的课程教学评价方式,通过期中考试或者期末考试,总体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质量,这种评价方式具有片面性、局限性的特点,不利于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教学评价中,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主评价、学生互相评价以及教师总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体育课程学习中的细节性表现,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自我。
  教师可以将学生每节课程中的表现,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等,均融入到学生总体评价中。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设定为学生总分数中的10%,如果学生课程学习中的创新精神表现突出,具有众多创新型想法或者是实践能力突出,则可以增加学生的表现得分等。将学生的课程学习中积极性,课程学习中表现以及出勤率等设定为总分数的10%,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将学生各项表现与总分数相互融合。
  结束语
  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明确体育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影响。高校体育教学可以通过轉变体育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以及改变课程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等方式,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为高校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汉升,吴燕丹.普通高校本科“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改革的路径——基于体育院、系学生毕业论文的现状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11,05(12):116-127.
  作者简介:王伟,1980年5月,男,皖宿州,硕士研究生,讲师,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方向:篮球。
其他文献
为什么会来到大陆呢?  彭家熙:“就像《宝岛一村》里讲述的那样,五十年代的政治动荡,让一群大陆人迁徙到了台湾。我的父母在南京新婚的第二个月便随国民党去到台湾了。因此我从小听闻到的都是关于大陆的故事。我飞过长江,看到儿时听说过的长江大桥,内心有一种魂牵梦萦的感觉。我今晚唱了罗大佑的《将进酒》,歌里唱到“双手拥抱是一片国土的沉默,少年的我迷惑,摊开地图,飞出了一条龙”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儿时版图上看到的
期刊
忘不了的哈巴村寨  哈巴村把登山人和雪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是登山人的一味补药,是在这场远离人类气息的行动来临之前对登山人的恩赐。据说,早时风水先生测占风水,认为这里是阴阳八卦之地,故名哈巴村。很早以前,丽江的纳西人到此开荒,无意中发现遗落的玉米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成长,确认这是块肥沃的土地,于是移民到此,安家落户,成为这里最早的居民。所以“古鲁坝”有“最早来到这里的原住民,即本地资格最老的居民”
期刊
【摘要】本文对向我国目前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法律意识现状做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有效手段,认为当下培养现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根本基础就是塑造和培养两种方式,这对于促进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法律意识;培养;主要途径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legal consciousne
期刊
【摘要】在我国,建筑管理包含着合同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以及信息管理等多个方面。建筑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关系着工程建筑质量是否合格、关系着建筑项目是否能够按期交付竣工,因此,建筑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重点问题。但是当前,建筑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合同文件不够规范、建筑管理信息系统没有普及使用等问题。为了使这一现状得到改善,在对建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期刊
【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跨境电商商务英语专业要构建“专业+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共同促进专业与创业教育的发展,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向专长技能的发展,为学生的创业提供更高的发展可能性,为社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关键词】跨境电商;商务英语专业;创业教育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business English
期刊
【摘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诉讼制度,最为核心的问题为原告资格问题。但在我国当前的行政诉讼法体系之中,对于环境行政公益诉讼适格原告的产生与认定仍旧属于立法空白。针对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涉及原告资格的相关问题,通过对比国内外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基础上,为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原告资格的相关问题提出立法建议。  【关键词】环境行政诉讼;原告资格  Research on pl
期刊
【摘要】通过对新形势下公安派出所警力资源配置的分析,对当今现有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大概的总览,重点介绍警力配置中较为关键的一个问题,即警力的概念和构成要素以及其理论发展,最后提出了警力配置的基础要求,为分析公安派出所警力配置优化整合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派出所;警力;机构整合优化;资源优化配置  Study on optimal allocation of police resources
期刊
【摘要】 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具有的功能与职责,在全面建设法治政府的时代环境下,我们国家也在努力完成政府职能的转变,既努力构建服务型政府,而这必然会对信访发生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政府职能;服务型政府;信访制度的完善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and the reform of the petition system  Lu Qian 
期刊
【摘要】内部控制作为管理者主动为自己带上的“紧箍咒”,其对注册会计师开展的审计工作有重大影响。本文依据审计工作程序的实施顺序,试图从计划审计工作、风险评估程序以及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角度来分析内部控制对具体开展的独立审计业务究竟有何影响,由此来表现内部控制作为一个企业最核心的“疾控中心”对独立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它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并影响审计工作的具体开展,是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期刊
【摘要】本文立足经管类大学生就业工作指导实践,从学生自身能力培养、就业单位需求及二者契合度角度入手,围绕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和政府职能四个方面展开探讨,分析如何提升经管类大学生就业常见问题的应对能力。  【关键词】经管类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  Analysis on comm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conomic management col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