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破产程序中刑事追赃优先的非必然性——以A公司破产重整案为视角

来源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haizi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一事实,先刑后民”作为民刑交叉问题中一项深入人心的原则,其大体上能够回应司法需求。但是也应当认识到,是否是“同一事实”可能会因为观测角度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结论,这种结论往往囿于形式逻辑,而对解决问题并不能提供终局性的答案。应当相对搁置关于“同一事实”与“不同事实”的辨析,进而对“先刑后民”或“刑民并行”的实际效果做全方位的考察。在破产程序中,作为刑事被害人的债权人应当与其他普通债权人享有同一顺位的受偿权。基于对前置法层面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尊重,刑事程序对此不应予以干扰,因此“刑民并行”的实际效果为优选。除
其他文献
杜甫是与李白齐名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与他的时代的战乱和人民的不幸遭遇,以及自己身家的苦难紧密相关,他是以切身经历和沉郁的情感,用各种诗体的形式,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的广阔情景,其诗被后世公认为“诗史”,其人被尊崇为“诗圣”。杜甫以充沛的家国情怀,广用当时正在形成比较定型的各类近体诗型与传统的古体诗型,共时而又精心地创造出千古传诵的大量诗篇,不论是诗的历史现实内容,还是情思的深切程度,以及诗艺的高超之笔,在中国诗史与文化史上,都树立了高标,成为后世以至今天写诗人的取法对象。两位对谈杜诗者,互为推动,旁征博引,
目前学界对于马克思的“协作”概念鲜有专门性的研究,对此首先需要将马克思“协作”概念的形成予以考察与说明,唯有如此才能充分把握马克思本人在引入“协作”概念时的现实背景与问题意识。马克思“协作”概念的形成历程如下:以“共同活动方式”为前身,以《伦敦笔记》中殖民地问题研究为诞生契机,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获得完备的阐释。并且,无论是“协作”概念在马克思理论视域内的发展还是其最终的内涵所指,都包含有明显的批判性维度。由此,诸如奈格里、哈特等人将协作判定为纯然中立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契机的探寻依旧需
【摘要】石化企业生产中石油化工设备常常存在各种问题,这些都影响着企业安全、稳定运行,设备的腐蚀也是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石油化工机械设备被腐蚀后,在外形、色泽及机械性能方面都将发生变化,造成设备被破坏以及资源和能源的严重浪费,企业受到巨大损失。本文主要对化工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腐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防腐蚀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石油化工 设备 腐蚀 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
期刊
海德格尔对康德哲学问题的转化,主要表现在“存在”与“时间”两个主题。这两个主题,又体现在“此在”。“此在”既是时间的也是空间的。海德格尔认为康德哲学的核心,不在于认识论或者知识论,而在于存在论,它涉及对于康德的自在之物的重新理解,这就将康德哲学平台的重心转移了。哲学思考的不是认识问题,而是关于存在的问题,而“存在”问题的重心,在于区分“此在”与存在者之间的差异。海德格尔的哲学,正是探讨这种差异及其解释的哲学。在这条路径上,海德格尔与康德哲学拉开了距离,扭转了当代欧洲大陆哲学的思想方向。
“十四五”规划从实施金融安全战略的高度,提出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当前,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已逼近警戒线,地方债务分布极不均衡,包含隐性债务在内的广义债务规模庞大,融资成本过高则是地方政府债务高企的根源之一。地方政府债务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付息压力沉重、政府广义债务负担高企、中西部地区债务压力更为突出、财政与金融风险相互溢出等。要妥善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需要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速、避免利率过快上升,以及透明、有序地实施大规模债务置换和债务重组。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可以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土地增值收益、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及土地、劳动力、资本市场相互作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为探索集体土地所有制的实现形式,统一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仍面临着土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生态价值之间的矛盾;土地财产功能与社会保障功能的矛盾;增加农民土地财产收入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高度依赖的矛盾;改变城市建设用地的供地结构与城市建设用地需求的矛盾,以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多重利益矛盾。破解上述症结性难题,要正确处理土地资源配置中政府与市
农地资源是农村发展过程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源,其利用效率的增进是农村生产力不断提升的关键突破口,也是城乡融合过程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的前置条件。文章对农地流转方式进行了细分,结合案例研究的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农地经营权流转总体上有利于提升农地利用效率,但自发性小规模农地流转的作用可能非常有限;相较于自发性流转,农地组织化流转的交易效率、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更高,因而应该成为未来农地流转的主流形式,需要系统的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予以加速推进。
我国“空心村”问题日趋严重,现有的“三权分置”改革的目的是盘活宅基地,但尚无法实现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尤其是无法满足新时期城乡融合发展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客观需要。因此,应以城乡融合发展为目标继续深化宅基地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赋予农民宅基地流转的权利;建立宅基地退出补偿基金,并赋予宅基地人格财产溢价,以激励进城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融入城市。退出的宅基地转换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或间接入市,在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的同时,满足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这一时期,破除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是深化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文章通过梳理城乡融合发展理论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政策演变,结合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试点实践,分析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强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监管、合理分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增值收益、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用于公共租赁房建设、扩大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入市规模等多项对策,旨在为解决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问题、促进城乡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育才造士国之本也,立德树人思想为高校思政教育注入时代因素。如何将立德树人思想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落实教育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实践中,立德树人思想有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仍需进一步探索。文章从学生思想引领、教师队伍建设、协同育人机制和文化氛围营造角度,探索了立德树人思想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