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血管蒂的邻位动脉穿支轴型皮瓣修复患者面颈部瘢痕畸形的效果

来源 :中华烧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的邻位动脉穿支轴型皮瓣修复患者面颈部瘢痕畸形的效果。

方法

2010年1月—2018年6月笔者单位收治38例面颈部深度烧伤后瘢痕畸形患者,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5~56岁,入院时间为伤后7个月~19年,瘢痕组织松解后创面大小为7.0 cm×4.0 cm~20.0 cm×10.0 cm。19例患者采用上胸部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皮瓣大小为7.0 cm×5.0 cm~18.0 cm×8.5 cm,其中16例为预扩张皮瓣,3例皮瓣直接使用,胸部置入的扩张器额定容量为300~500 mL,注水扩张1.8~3.1倍;12例患者采用颈横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皮瓣大小为7.0 cm×4.5 cm~11.0 cm×8.5 cm,其中8例为预扩张皮瓣,4例皮瓣直接使用,锁骨上置入的扩张器额定容量为200~350 mL,注水扩张1.5~2.0倍;7例患者采用预扩张的颞浅动脉额支穿支皮瓣修复,皮瓣大小为5.5 cm×3.8 cm~8.0 cm×5.0 cm,额部置入的扩张器额定容量为150~300 mL,注水扩张1.5~2.0倍。供瓣区直接缝合或行蒂部皮管成形术反转修复。术后统计手术次数、治疗时间,观察皮瓣的成活情况、有无并发症,记录随访情况。

结果

本组患者经历1~4次手术,治疗时间为5~11个月。术后所有皮瓣全部成活。其中3个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远端出现轻度血运障碍,经保守换药治疗等处理愈合。2例患者移植的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远端后期存在色素改变,Ⅱ期手术予以切除修复。随访5~18个月,术区外观和功能良好,患者满意度高。

结论

带血管蒂的邻位动脉穿支轴型皮瓣直接使用或扩张后修复患者面颈部瘢痕畸形,能够较好解决瘢痕畸形周边正常皮肤缺乏的问题,且术中无须吻合血管,术后外观及功能较好,供瓣区往往可直接缝合,但常需多次手术完成整个治疗。

其他文献
细菌通常以生物膜的形式在慢性创面上定植、繁殖和侵袭性生长。有别于游离细菌,生物膜内的细菌在表观遗传学、生物学行为,特别是对抗抗生素和宿主免疫等方面均展现出独特的机制。本文介绍了细菌生物膜的组成和结构功能,阐述了细菌生物膜的耐药机制,论述了细菌生物膜感染创面的临床表现特点及生物膜的诊断方法,分析了针对细菌生物膜的治疗策略。谨以此文提示临床医师重视细菌生物膜感染,提倡对细菌生物膜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慢
目的了解历年烧伤整形学科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简称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和资助情况,为后续基金申请及寻找学科新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方法笔者采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年度资助项目统计报告、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查找烧伤整形学科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与资助概况,查询时间范围设定为1986—2018年。统计烧伤整形学科2009年—2018年科学基金相关情况,包括科学基金申请与资助数量、资助率及经费,探索、人才、工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创面修复中心近期开展了"内镜支持下的窦道(腔)处理技术及其相关辅助方法的探索"的相关研究,该项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研究中得到证实,在临床上也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促进该项新技术进一步推广普及和相关研究深入开展,笔者团队将前期积累的理论认知和技术经验予以总结,并成文为《内镜技术治疗慢性窦道(腔)创面诊疗规范(试行版)》,包括内镜技术治疗创面适用对象、诊疗流程及分型标准、愈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19年学术年会于2019年11月6—9日在广东珠海顺利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为"一个中国,一个标准——数据标准化和国家烧伤数据平台建设"。会议共收到投稿2 035篇、电子壁报1 749篇,注册代表1 097人,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近2 0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围绕主题,采用青年医师授课大赛、多学科讨论、研习会(works
尽管危重症相关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CIRCI)在诊疗方面已取得较大进步,但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在危重烧伤患者中是否普遍存在,其临床诊治和研究进展如何尚不清楚。危重烧伤是一个累及全身多器官损害的全身性疾病,病程较长,往往存在持续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和分解代谢。本文在CIRCI研究基础上,对危重烧伤相关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SBRCI)的流行病学证据、可能作用机制、可疑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进行简单综述
因具有优良的抗菌性能、生物相容性、抗肿瘤等特性,纳米氧化锌已成为目前组织工程材料研究的新热点。本文对现有纳米氧化锌抗菌性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归纳和分析,深入探讨了纳米氧化锌的抗菌机制,并介绍了当前最新研制出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的抗菌特性及其优点,进一步对纳米氧化锌的未来应用进行了展望。
期刊
期刊
期刊
胸骨切开术是心脏、肺脏及纵隔手术中常规的手术路径,而胸骨切开术后裂开是胸骨切开术的常见并发症,其中胸骨切开术后裂开感染是胸心外科常见的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以往胸骨切开术后裂开多采用常规换药、负压伤口疗法、皮肤牵张器等治疗,但这些方法单独应用疗效欠佳,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巨大的痛苦和负担。近几年,采用具有丰富血供的组织瓣修复胸骨切开术后裂开因创面覆盖良好、胸廓重建稳固、感染复发率低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