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叛的与反叛失败的:论路阳电影中世界观的构建与表意

来源 :电影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路阳是近些年拍摄了诸多国产佳片的新锐青年导演。《绣春刀》系列和《刺杀小说家》在商业和艺术上都获得了较高的成就。路阳善用细节化的铺陈、高简洁的间性叙事,实现叙事目的。本研究针对于路阳执导电影中的世界观、叙事符号和叙事倾向加以探索,尝试探讨路阳电影中世界观的构建与表意,通过意象符号、角色身份立场与情感倾向的论析,试图解释路阳电影世界反叛气质的产生逻辑与精神内涵。
其他文献
21世纪以降,台湾电影呈现出一股明显的民俗化创作潮流.近年来,这股民俗化创作潮流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向,产生了诸多更加灵活、有机和深入运用民俗文化的电影作品,这些电影借由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观影特殊化现象具有明显的政治化、阶级性、等级化的社会发生,与荣誉感、炫耀性、虚荣心的心理发生,其社会发生和心理发生通过型构体现得十分明显。20世纪80年代起,技术的发展引致的无差别的电影商品取缔了个体的空间特权。在国家稳定和经济迅速增长的背景下,个体间彼此依赖性的不断加强,特权逐渐从心理层面被淡化。新时代大众与可拥有特权的阶层均寻求稳定的社会关系网络,淡化特权意识以谋求共建共治共享。
中国绿色电影的演进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经济与社会共同发展作用的结果。改革开放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绿色电影产业从萌芽生成到蓬勃发展。绿色电影的演进实质上是对环保电影和生态电影的融合与继承。公众不断提高的绿色生态意识是促进中国绿色电影发展的根本动力;运用成熟的商业模式,构建内容、画面同时在线的纯生态题材电影是中国绿色电影产业演进的最终方向。
从2005年的处女作《静静的嘛呢石》一直到2019年的电影《气球》,作为新时代藏语先锋导演代表的万玛才旦在短短的14年时间里,以旺盛的艺术创作热情拍摄了多部反映藏族文化的剧情长片。在这些长片里,万玛才旦通过更多元的视角使藏地褪去了过往神圣、诡秘的传奇色彩,展现了普通藏民在这片古老土地上最真实的生存与繁衍状态。本文通过对其电影《气球》中的藏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撕裂与融合进行反思和辨析,力求探寻出电影自身所蕴含的多义性主题。
贾玲导演的处女作《你好,李焕英》之所以取得票房佳绩,离不开其精湛的叙事艺术。一方面,作品的叙事节奏设计独特,在结局出现大逆转。尤为特别的是悲剧的结局却用大量喜剧包袱做铺垫,临近结尾才揭示真相,前后对比更凸显结局的悲伤。另一方面,影片巧妙地使用了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在同一事件或人物身上往往存在相对立的力量,观众习惯性地沿着某种思路前进,但随着情节的推进会突然发现,还有相反的可能路线有待发掘,多元思想的交会使故事与人物的表现更立体。
民间传说往往代表了公众推崇的价值观,沉淀了人们潜意识里认可的叙事结构,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之一。与文学经典不同,民间传说并非某种静态存在,而其介入电影艺术的过程更是动态的,带有较强主观性的。编导可以充分调动如变形、置换、扩展等各类艺术手段,对民间传说进行变更,给予观众新的文本与情感体验。在这种陌生化中,旧话语或黯然退位,或焕发出了新异别样的光芒,古装电影所带来的审美世界,益发鲜活、多样而富有创造性。
电影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在新时代承担起构建想象共同体的重任。近年来韩国电影佳作频出,本土电影票房成绩优秀,究其原因,韩国电影通过平民视角和民族记忆构建认同感,通过观影环境以及刻有民族烙印的电影内容构建仪式感,让观众化身虚拟事件的情感参与者以及理性的旁观者培养观众的互动感,最终以传播仪式的形式构建起国家与民族的想象共同体,为我国电影文化传播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思路。
随着电视剧主流受众群体的年轻化转向,“网感”已然成为国内电视剧艺术创新的重要取向。“网感”反映了“网生代”受众的审美旨趣和文化消费需求,是网络文化在电视剧艺术作品中的折射。求新求变、社交属性和“轻语态”是“网感”内涵的集中体现,在“网感”诉求下,电视剧创作者通过多元类型与时尚元素的混搭杂糅,形成了电视剧类型创新的垂直深耕,电视剧的话语表达也呈现出由“重”到“轻”的美学转向。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改革开放1978年的30年间,国产电影产生了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但大多情况下还是局限于国内放映。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国产电影也开始走出国门,冲向海外市场。国产电影的海外传播情况日益走向复杂化和多样化。本文将从国产电影获奖情况,国际华语电影节、国产电影海外播放情况、中国电影海外反馈情况四个方面出发探究中国当代影片海外传播情况。深入挖掘中国当代影片海外传播趋势,力图全面掌握国产电影海外传播的真实情况。
“十七年”电影描述了1949年之后中国社会发生的本质变化,电影人探索了喜剧电影中新社会格局表述之路径。社会形态的“新”在“十七年”喜剧电影的视觉系统呈现突出表现城市和乡村叙事空间的再书写,在空间的再书写中“十七年”喜剧电影的女性形象塑造经历了从“蛇蝎女”到“革命的先行者”这样一整套改造和迭代,从而使“十七年”喜剧电影完成了相应意识形态的表达,这个大方向最终也影响了之后中国喜剧电影创作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