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例女性猝死的临床诊疗教训分析

来源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ong184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猝死作为临床上重要危症之一,已受到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其病因可见于各种心脏病,但以冠心病居多。主要好发于中老年病人,60岁以前男性较多。本组报道3例女性更年期猝死患者,并柚临床诊疗过程、心电图(ECG)及动态心电图(DEG)特点进行分析。……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158例不同情况的双峰T波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
期刊
目的 检测细胞中Jun mRNA在活细胞内的定位.方法 设计引物,构建融合MS2茎环结构串联重复的Jun表达载体(pcDNA3.1-Jun-MS2-48X).转染细胞后,绿色荧光蛋白(GFP)-MS2融合蛋白可
本文旨在研究心率加快时ST段变化及临床意义。……
P波在V1导联上正负双向,其负值的深度(mm)和时间(s)的乘积称终末向……
目的 利用图形处理器(graphic processing unit,GPU)计算技术对广泛使用的生物信息学序列比对工具BLASTN加速,服务于新一代测序技术条件下海量生物序列数据分析任务.方法 采
目的 构建本地化的高性能一站式数据分析平台,为生物医学研究的相关科研人员提供便捷高效的计算分析服务.方法 将Galaxy软件部署在计算集群上,集成工具软件和数据集;利用分布
蛋白糖基化一度被认为只存在于真核生物中,但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无论是N-连接糖基化还是O-连接糖基化都同样存在于原核微生物中,其中就包括一些病原菌。糖蛋白的存在对
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诊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主要诊断依据为ST-T的变化,但ST-T的改变临床意义较多,对心肌缺血的诊断缺乏特异性、敏感性。沿用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临床
在临床心电图学中传统认为正常人的胸导联自V1~6的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小。但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发现此论点与实际情况不符。为观察正常人胸导联变化规律,我们对100例正常人心电
作者通过超声心动图(UCG)对60例由心肌病(CM)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应用米力农后的疗效评价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