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朴素变成力量,文盲母亲育出高考理科状元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27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高考结束,河南省郸城县一高的陈威以716分的总成绩成为河南省理科状元,最终被清华大学录取。令人诧异的是,负担教育重任的陈母王莲芝竟然是一个从没上过学的文盲妈妈。而且,她不仅育出了一个清华生,还同时育出了一个重点院校的保送研究生。一时间,这位文盲母亲使用了什么独特方法培育出高考状元和保送研究生,成为家长们急于揭开的谜底。
  朴素信念:
  不再让孩子受没文化的苦
  王莲芝嫁给丈夫陈中堂的时候,陈家非常贫穷。陈中堂是家中老大,王莲芝过门后和丈夫既要照顾年迈的父母,又要帮扶年幼的弟妹,日子过得非常清苦。随着女儿和儿子陈威的相继出生,陈家的日子更加紧巴起来。
  为了改变家里的经济状况,陈中堂开始长年外出打工,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家一趟。陈中堂只有小学文化程度,虽然出力流汗,却只能挣到一点微薄的苦力钱,远远不够贴补家用。而且,由于长年出苦力,陈中堂得了严重的静脉曲张症,小腿青筋多处隆起,结成核桃大的疙瘩。他为此动过一次手术,但术后好得不彻底,时不时仍需看病抓药,家里经济状况仍不见好转。
  然而,尽管家里如此困难,王莲芝和陈中堂心中却有一个朴素的信念,那就是一定要让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让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他们家所在的吴台村地处偏僻,北接鹿邑,西邻淮阳,离县城很远,交通极不方便,教育也落后,村里唯一一所小学还没有五六年级。但王莲芝不怕,她把孩子全都送到学校上学,上不完的小学送到外村上,小学读完送县城读初中,哪怕让年幼的孩子骑车走几十公里的路,她也要让他们把书读完。
  丈夫外出打工,家里的农活全落在王莲芝一个人身上。她常常天不亮就起床下地干活儿,干一会儿活儿后再回家给孩子做早饭,做完饭匆匆吃几口又下地干活儿。为了贴补家用,即使农闲时她也不歇着,不是帮包地的农户栽种菜苗、采收蔬果,就是承接当地编织厂的私活,为人编织草帽、毛衣。渐渐地,她也累出了一身病,尤其是双腿,患了严重的肌肉劳损,一用力就疼痛难忍。但是,坚强的她从来不在孩子们面前喊疼,总是偷偷地买些止痛膏药贴贴。她在心里憋着一股劲:我一定要给孩子们做个好榜样。因此,他们家的庄稼总比别人家的长得好,收成也比别人家的好。
  可是,靠几亩薄田和丈夫打工的收入维持一个大家庭的生活仍非常困难,所以,王莲芝时不时面临着没钱为孩子交学费的窘迫。但她始终不忘记自己心中的那个信念,从来不让孩子为交学费发愁。她通过变卖家里的粮食、土产,为孩子交学费,若不够,就向人借。每次她都提前把钱筹好贴身带着,等孩子放假,再把带着自己体温的钱交到他们的手里。
  母亲的坚强让孩子们变得更加懂事,他们从母亲蹒跚的走路姿势上早已看出她的病痛,他们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上学,学好本领,将来找最好的医生给父亲母亲治病。
  从不娇惯,
  培养自主学习精神和自理能力
  在教育孩子方面,王莲芝虽然讲不出多少大道理,但是,她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她经常现身说法,用丈夫和自己的例子激励女儿和儿子,告诉他们,如果自己有学问,生产和生活中将会减少多少困难。
  陈威比姐姐小好几岁,是家里的老小。在当地,“老来子”一般受溺爱,但王莲芝不这样。由于自己忙于农活,儿子陈威4岁半就被王莲芝送进小学,而且对他从不娇惯。“不仅不娇惯,气人的时候该打还得打呢!”记者采访时,王莲芝笑着说。虽然并没怎么打孩子,但王莲芝在孩子犯错时说的话却句句不含糊。
  陈威上小学三年级时,家里买了一台电视机,不想,这竟成了陈威学习上的拦路虎。有一段时间,他特别迷恋功夫片电视连续剧,常常一放学作业也不写,丢下书包就打开电视。王莲芝观察了几次后,实在忍不住,就在某一天儿子又打开电视时上前切断了电源,对他说:“爸爸妈妈小时候因为家里穷上不起学,所以这辈子拼尽全力也干不了啥大事,甚至连养家都有困难,让我们这一生都心有不甘。难道你也想学我们?你也算读了一些书,知道那些干大事的人小时候学习都非常用功。可你现在却因为看电视连作业都不写。你这样做对得起谁啊!”王莲芝一席话说得儿子红着脸不敢抬头,乖乖地拿出作业本写了起来。
  陈中堂回来过年的时候,也常用自己耳闻目睹的例子教导儿子,说外面有许多大学毕业生,工作不像他这么累,但是收入却很高,让自己和家人生活条件提高的同时,还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陈威听了非常感兴趣,说自己长大了也要上大学,而且要上最好的大学,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大贡献。王莲芝这才高兴地夸奖儿子有志气。
  此后,除了逢年过节而且在作业全部完成的情况下和家人一起看会儿电视,陈威再也没有迷恋过电视,在家和学校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
  2004年,陈威该上五年级了。由于村里的小学最高只有四年级,所以,不到9岁的陈威不得不跑到离家几里远的别村继续上学。
  因为农活有时很忙,王莲芝不能总是亲自接送儿子。于是,为了不耽误儿子的学习,王莲芝省吃俭用为儿子买了一辆自行车。为了让这辆自行车用途更广一些,她买的车子的高度并不太符合当时身材矮小的陈威。但是,王莲芝告诉儿子:“你要想上学不迟到,必须学会自己骑车。”陈威无奈,只得在周末跨上跟自己差不多高的自行车,加紧训练。在摔了十几跤后,他终于胜利征服了这个“庞然大物”。后来,这辆车一直伴随他到高中毕业。这件事也让他养成了自己的事不依赖别人的习惯。
  王莲芝不是那种为了孩子的学习就让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母亲。她认为,适当的家务和农活能让孩子更加珍惜上学的机会,也培养他们对这个家的责任感。因此,周末或者孩子们放假的时候,她都要求他们帮着自己干活。所以,孩子们不仅学习勤奋,生活中也从不懒惰。
  巧借资源,
  让信任的正能量相互传递
  在孩子们的学习上,王莲芝虽然自己不识字,但她很善于利用优势资源。
  王莲芝的女儿陈凤娟也是个功课门门优秀的好学生,在学习上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于是王莲芝就提议儿子和女儿经常在一起讨论、交流学习上的问题。通过解答弟弟的疑问,姐姐在学习上的方法和技巧,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弟弟,而弟弟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往往也是姐姐的疏忽,让姐姐复习巩固了旧知识,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   王莲芝不懂如何购买学习资料,就把买学习资料需要的钱交给女儿,全权委托她给自己和弟弟买。这样的办法不仅让孩子们买的书更有针对性,也节约了不少钱。妈妈这么信任自己,陈凤娟更不会乱花一分钱。同时,在陈凤娟看来,把课本弄懂吃透比买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课外书籍和花钱去补课都更有用,所以,她很少买课外书,要买也是买精挑细选的精品。也因为这个原因,她用过的课本,常常成为弟弟陈威最好的课外书——读小学的时候,他看姐姐的初中课本;读初中的时候,他看姐姐的高中课本;读高中时,姐姐的大学课本又成了他的课外书,遇到不懂的就请姐姐指点。因为站得高、看得远、吃得透,他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略胜一筹。
  陈凤娟不仅在学习上帮助弟弟,在生活中也很关心弟弟。陈威自小瘦弱,陈凤娟就用自己节约下来的生活费给弟弟买锻炼身体的器材。陈威打的乒乓球、篮球、羽毛球全都是姐姐陈凤娟买的。她告诉弟弟,没有好身体就没有好成绩,学习要懂得劳逸结合、一张一弛。
  王莲芝很赞同女儿的观点,她要求孩子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育爱好,以锻炼一副好身体。陈威自初中时爱上打乒乓球,经常在学习间隙在学校的操场上和家中的墙壁上练接球。有邻居看见他这么苦练打球,曾经好心地提醒王莲芝,别让孩子耽误了学习。但王莲芝一笑说:“死学也不好吧,玩玩学学,孩子记东西才更快。他不小了,我相信他。”
  妈妈和姐姐的信任、关爱,强化了陈威的亲情意识,不让亲人失望渐渐成为他的另一学习动力,学习几乎从未让家里人操心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就这样,陈威顺利地小学毕业,要到县城读初中了。
  虽然家里不富裕,但是,王莲芝仍然希望儿女在生活上不要太苦了,所以,她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尽量为他们多拿点生活费。然而,陈凤娟非常懂事,除了购买自己和弟弟的学习资料外,衣食都非常节约。
  姐姐的一言一行给弟弟树立了好榜样。陈威也像姐姐一样,心无旁骛,专心读书,从不因自己衣着和伙食的俭朴自卑,更没花家里一分钱去玩过。在县城读了六年书,姐弟俩连网吧大门朝哪儿开都不知道,只是比着捧回“特优生”“一等奖”“三好学生”“第一名”等奖状。
  2009年,陈凤娟考上了郑州大学,陈威也考进了郸城最好的高中——郸城县第一高中。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后像姐姐一样考个好大学。
  自信激励,
  创造受用不尽的财富
  把女儿送进大学后,王莲芝似乎比以前更懂得如何教育孩子了。不爱讲大道理的她在生活中常常用“打比方”的方式教导儿子。
  2009年,上高一后没多久,接连两次年级单元考试,陈威考得都不理想。因为担心自己不能像姐姐那样考上重点大学,他一度很有压力,变得不自信了。周末回到家,他闷闷不乐,连饭都不好好吃。王莲芝见状,以为儿子生病了,连忙伸手去摸他的额头。陈威这才难过地对母亲说出自己的心事。王莲芝想了想说:“妈不会说什么大道理,但是妈知道,种庄稼只要自己尽力了就不用瞎担心。庄稼长得好不好有很多原因,最后收成好不好还要看天气和其他的因素,如果风调雨顺的话,一开始长得不太好的庄稼也可能有个好收成。所以,我不会像别人那样,因为瞎担心把已经种上但长得不好的庄稼随便毁了改种别的。你的成绩一直不错,已经打好了基础,就像种小麦选了粒大饱满的良种一样,胜算的把握也大得多,你要相信自己。”
  母亲朴实的道理打动了陈威,他绷紧嘴巴点了点头。因为抛弃了多余的担心,之后他的成绩越来越稳定。这使他的信心大增,心态也在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中好起来。后来,提到这件事时,陈威说:“我再也不轻易否定自己,即使高考前的模拟考试,我一度考得很狼狈,我也没有放弃自己更高的追求。”
  这件事让陈威养成了处变不惊的沉稳性格,让他在一次次大赛中稳定发挥,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
  2011年高二暑假,为了进一步了解自己心仪的清华大学,也为了提高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陈威参加了清华大学招生办组织的夏令营。夏令营结束,他对清华大学成竹在胸,发誓:一定要考上清华大学!
  得知儿子的这个志向,陈中堂和王莲芝都非常高兴。但陈威却认真地说:“就是不知道这个学校的学费怎么样。”没想到王莲芝一听就笑着说:“放心吧,爸妈虽然没有什么本事,但是供你和姐姐上完大学还是能够做到的。大不了申请助学贷款嘛!钱都是人挣的,早还晚还都一样。但多学点文化,一定能让钱还得更快!”
  母亲的坚强、乐观让陈威心里没有了顾虑,他更加努力地学习。他知道,诚如母亲所言,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没有人能在学习上帮到他,唯有发奋努力才是正道。
  2012年高考前夕,陈威参加了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测试,获得了加35分的优惠,感觉好极了。
  令人欣喜的是,陈威埋头学习的同时,在郑州大学上学的陈凤娟也因成绩突出、表现优异,获得保送研究生的机会。这更加坚定了陈威考上清华大学的决心。
  2012年6月,陈威走进高考考场。王莲芝既没有像众多家长一样在考场外焦急等待,为孩子祈祷、加油,也没有提着补品为儿子进补,她只是在家里默默地编织着做草帽用的“辫子”。她坚信自己的儿子是最优秀的。
  最终,陈威以总分716(含20分加分),语文127分、数学142分、英语139分、理综288分的优异成绩夺得河南省理科第一的桂冠。
  得知儿子成了全省理科状元,王莲芝和丈夫都激动无比。收到儿子的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两人更是呵呵地笑个不停。当记者问王莲芝她现在还有什么心愿时,朴实的她说:“希望儿子在大学里继续好好学习,成为对国家有大用的人!”
  听了母亲的话,陈威动情地说:“我一定不辜负爸妈的期望!虽然他们没有渊博的知识,但是他们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父母,他们的身上有种朴素的力量。这么多年来,他们一直不放弃追逐自己的梦想,一直积极地和命运抗争。我敬爱他们,一定会以他们为榜样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编辑:王奉霞】
其他文献
在我国目前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教育性的因素往往只能出现在教师具体的教学设计(教案)中,而具体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时却被很多教师有意无意忽略掉了,或者不知该如何将其渗透到体育知识或技能的传授过程中,从而使体育教学的知识技能目标与态度情感目标无法呈现统一状态。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一些教师传道意识的淡薄或错误。本文旨在探讨通过塑造并提升体育教师的传道意识改变这一现状的具体实践操作模式。    一、体育
“男孩要穷养”并非真理  自从生下儿子,我就听别人跟我说男孩要穷养。所以,儿子小的时候,我们捡邻居哥哥的衣服穿,平时孩子的各种消费都尽量节俭。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我们不敢告诉他家里有多少家底儿,我丈夫总是强调“过了十八岁就没人养你了”“读大学就自己去打工”……  我们总觉得这是对儿子好,是在培养他艰苦奋斗的精神。步入青春期,特别是儿子有了心仪的女生——他们班的班长之后,我发现他心里有自卑感。  我带
“能服务、愿服务、想服务”  《决策》:庐阳区“一线为民工作法”,现在已经成为全国基层党建的知名品牌,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庐阳创新的背景和起源是什么?  吴劲:庐阳区作为省委、省政府驻地,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是合肥历史文化、城市快速崛起代表性的窗口。近年来,随着合肥进入新一轮发展,庐阳区处于经济社会加快转型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城区建设开发引发的矛盾和问题,在发展中显
“我不要看她,不要看她,她都不要我了,我也不要再看她,你们都不许哭!”娘声嘶力竭地喊道。二妹的遗体被缓缓推走,望着二妹年幼的孩子,娘一把把孩子抱在懷里。那一刻,她老泪纵横,满头白发,诉说着丧女之痛的绝望和悲凉。那一年,她68岁。  我娘真是命苦!我想起父亲去世时的一幕——父亲患了癌症,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钱,最后还是撒手人寰。那年,哥17岁,我14岁,二妹11岁,小弟才8岁。父亲下葬那天,我们四个孩子
有人说教育孩子劳心费神,有人说教育孩子投资巨大,似乎家庭教育是家长单方面付出的苦差事,因为结果难料,让家长大伤脑筋。其实,家庭教育是一个过程,一个成长过程,不仅是孩子的,也是父母的。这话说得有点玄,那就让我们举例说明,说一说演员陈坤和他儿子优优的故事吧。  陈坤五官清秀,眼神忧郁,其寡言、深沉,又有些玩世不恭的气质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有人说他是奶油小生,他不屑一顾,他执拗地认为,阳刚不需要用肌肉和
Can money buy happiness? Since the invention of money, or nearly enough, people have been telling one another that it can’t. Philosophers and gurus, holy books and self-help manuals have all warned of
谁说涂鸦不是画  做父母的都有这样的体会,宝宝从一两岁开始就萌发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当他手里有笔,不管是粉刷一新的墙壁还是新买的杂志,不管是床上雪白的床单还是价格不菲的家具,只要他手能够得着,就会肆无忌惮地胡写乱画。在心理学上,把这个阶段叫“涂鸦期”。  当然,在大多数父母看来,宝宝的“作品”无异于视觉污染,如此涂鸦,无异于搞破坏,所以,制止宝宝的胡作非为对父母来说是件头疼的事,因为防不胜防。有
2013年题目  第一组:动物 交流 牵挂 洗澡 尽管 照顾 淘气 保护神  第二组:习惯 重新 所以 痛苦 事半功倍 瘾 坚持 笑容  第三组:运动 疲惫 伙伴 汗水 鼓励 安慰 雀跃 拉拉队  要求: 任选一组,写一篇300字以内的作文,题目自拟,内容不限,必须用上所选8个词语,词语先后次序可以打乱。欢迎老师、家长指导孩子写作、投稿。  来稿来信请注明“联词作文”字样。电子邮箱地址:ct663
一个正当花样年华的女孩,以卓绝、独立、坚韧和不可思议的方式,顽强地坚守着自己的梦想,一次次将梦想升级,一次次将美丽的身影和精彩的人生留在巅峰上。有人说她是国内登山界第一美女,也有人说她是自我炒作,但是对于她来说:喜欢黄色的Koflach登山靴胜过喜欢纤细的高跟鞋,化学纤维包裹的身体确实比时装更具安全感,睡袋也远远要比席梦思床垫更亲切。2006年5月,她作为中国珠峰登山队的惟一女队员攀登至海拔868
自2003年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以来,全球又兴起了新一轮的毛泽东热,在这波热潮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特里尔这本经典名著的最新版中译本。该书初次出版于1981年,是西方数百种毛泽东传中最受推崇、最畅销的作品之一。  与第一版相比,新版仍然主要是从思想、政治角度记叙毛泽东的一生。它更多地关注毛泽东的个人生活、个性性格和心理分析,注重个性与历史画面的结合,让我们更真实、更全面、更迅速地触摸到毛泽东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