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风箱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kingzx6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里的风箱是由木箱、一个推拉的木制把手和活动木箱构成的,是用来产生风力的设备。上世纪80年代以前,农村家庭厨房大多使用砖石砌成的锅灶,锅灶旁边放着这样一台风箱,烧水做饭时,左手拉风箱鼓风,右手抓着柴禾往灶膛里塞。这种场面,我记忆犹新。
  如今,用风箱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家里不用风箱也已有几十年了,但母亲一直留存着。我知道,风箱留有母亲太多的情感记忆。
  风箱是家里最古老的物件,奶奶嫁给爷爷时就有。据此推算,清末民初,家里就已经拥有它。奶奶进家门后,老风箱便成为奶奶最常使用的工具。
  2015年清明节前,我赶去上坟。父亲离世早,每年到这个时候,我的心里总是沉沉、酸酸的。到家时,母亲正为我做饭。我和母亲一边做饭,一边闲聊,聊着聊着又聊起了家里的老风箱。
   母亲主动说及老风箱,还是近几年的事。
  关于这台老风箱,还得从爷爷说起。爷爷年轻时从军离家,一走就是16年。这段日子里,老风箱伴随了一家人的生活。等爷爷再次回家时,带奶奶随军,临走还带上了16岁的姑姑和3岁的哥哥。爷爷、奶奶从此再也没有回过老家,大哥也直到25岁回老家时才和母亲再次团聚。
  爷爷、奶奶临走时,家里一贫如洗,连温饱都无法解决,也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那只老风箱算是家里不大不小的物件。虽说生活困难,但爷爷走时硬是留下自己好不容易攒下的30元钱。父亲和母亲都知道,爷爷带这么多人远去新疆更需要钱,他们执意不要,爷爷只好将钱一层一层裹起来,搁在风箱上。
   后来,母亲曾多次提及此事。
  奶奶随爷爷走后,老风箱又成为母亲最常使用的工具。母亲很珍爱它,每每使用完后,还会为它蒙上盖布。
  自我记事起,父亲坐在风箱边上烧火,母亲做饭。这时候,灶台边上会放置一大堆柴草,父亲一边往灶台里塞柴草,一边鼓风。遇到刮风下雨或者变天时,我便蹲在风箱边烤火取暖。
  父亲偶尔会坐在一边歇一歇,这时他会把我揽在怀里逗一逗,我也最喜欢依偎在父亲怀里。父亲有时候会点上烟斗抽几口旱烟,从口中吐出的烟雾很呛,我受不了时便挣开。
   母亲念子心切,时常会唠叨起我远去新疆的哥哥。父亲一边烧火,一边安慰母亲。母亲却总是要到村口的路上来回张望,日日夜夜,年年岁岁,母亲望穿了眼,她期盼自己的孩子能突然出现在眼前。
   母亲一直想念的儿子、我的大哥——王锡锋,1980年在新疆博乐入伍,后一直在部队服役直至退休。大哥在部队曾先后六次荣立三等功,两次被评为省级先进个人。这是最令母亲感到骄傲的事。
  在我16岁那年,因为突发事件,父亲永远离开了,家里一下子陷入万丈深渊。在我的记忆中,有无数个日夜,伴随母亲的是无尽的泪水。特别是在母亲做饭时,每当她看到老风箱孤单的身影,便会不由自主地伤心落泪。
  那些年头,家里的日子最艰难困苦,苦得无法言说。
  那时,二哥已逐渐懂事。为了减轻母亲心中的伤痛,二哥干脆将老风箱封存起来。
  在之后的很多年里,我们兄妹都很怕在母亲面前提及老风箱。因为一旦提及,母亲总会忆起在风箱旁边鼓风烧火的那个熟悉身影,泪水便如同开闸的河堤,奔涌而出。
  再后来,老风箱一直被搁置在一间小屋内。随着我们逐渐长大,老风箱便渐渐从我们的记忆中淡去。
  这些年,随着日子逐渐好转,家里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家里各个屋子都摆上了新式家具。哥哥觉得老风箱放在屋里占空间不说,也有些多余,建议搁在外面算了,唯母亲不愿意。她说,老风箱陪伴了好几代人,保存着也是个念想。
  其实,没有忘记老风箱的,还有远在新疆博乐的爷爷、奶奶和姑姑。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刚满20岁,第一次去新疆博乐看望爷爷、奶奶。聊起家里的生活,奶奶首先就问家里还使用风箱吗?没想到,奶奶最先想起的是那台老风箱,毕竟,奶奶使用它有20多年时间。新疆的姑姑也有所回忆,老风箱存有她儿时的许多记忆。我告诉奶奶:“家里早就不用风箱了,妈妈将那台老风箱很好地保存着。”爷爷插话说:“家里那台风箱是柳木箱、枣木杆。”我问缘由,爷爷说:“因为柳木有弹性,而且性软、不裂、耐磨,风箱杆的作用是牵动‘猫耳头’,所谓‘猫耳头’,指风箱的‘活塞’,实际上它是一块立在箱内可以来回活动的长方形夹板。”
   爷爷所讲的这些风箱术语我听不大懂,但分明,家中的老风箱一直藏在他的记忆里。
   我顺便告诉爷爷:“妈妈常常说起您当年离家时搁在风箱上的30元钱。”爷爷顿了顿说:“你妈妈是个强人,她很不容易。”
   普普通通的一台风箱,留存着几代人的深情回忆。
  我相信,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看到风箱定会有千丝万缕的感受。母亲之所以保存以前的旧物,就是因为老风箱有太多过去的回忆。睹物思人,也许只有这样才能使她内心略感慰藉。
   我忽然在想,善良的母亲隐忍坚强,亦如同家里那台老风箱,经历了太多的磨难。想到这里,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形容我伤痕累累的母亲,所有的语句一下子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风箱依旧,往事如烟!
其他文献
恭门镇   出张家川县城往东,翻过蜿蜒曲折横亘14公里的古土梁,车子便驶入了一个四面环山的开阔地带,这便是恭门镇。恭门镇依山傍水,一条自西向东的公路将小镇逼仄在北山脚下,满满当当,似无一丁点空地。零星地散落在公路南边的人家,似跌落在容器外的几粒黑芝麻,显得零落而孤单。   恭门镇古称弓门寨,是古丝绸之路由陕西进入甘肃的第一重镇,历史十分悠久。公元前293年,秦昭王命大将白起始筑弓门堡,驻兵防御羌戎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乃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当你沉浸在音乐中所表现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中,去尝试酸甜苦辣的各种味道,将让你随着它
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类课程教学中,由于网络原理抽象、网络规模庞大、网络业务复杂等因素,使得很多实验无法在真实网络环境中实施。笔者提出了将OPNET仿真技术应用于计算机网
"杜尔柏津"源自蒙古语,为"方城"之意,多次出现于瓜州相关文献资料。经笔者及同仁多方探查和考证,认为杜尔柏津应为元代豳王家族中肃王宽彻的王府和元文宗至顺(1330~1332)以后
焉支所指焉支山。焉支山是祁连山的一条支脉,又叫胭脂山。   远在秦汉时期,焉支山就是水草茂盛的天然牧场,羌、月氏、匈奴等游牧民族曾先后在这里繁衍生息。焉支山是胭脂原料红蓝花的重要产地。据传,那时匈奴各个藩王的妻妾多是从河西一带的美女中挑选,匈奴语称各藩王之妻叫“阏氏”。匈奴单于的王妃阏氏,经常要到胭脂山的神涝池掬一捧水,洗洗脸,然后采摘几束金露梅和银露梅送给夫君。公元前200年,冒顿进攻晋阳(今
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自然历史分析法和统计学对隧址区的地质构造和岩溶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地质构造对隧址区岩溶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①推覆构造演化过程
为了解高原公路驾驶员颈部疲劳状况,寻求减轻驾驶员疲劳途径。选取新疆帕米尔高原典型路段进行实驾试验,通过生物反馈仪获取受测驾驶员颈部肌电数据,利用时域与频域分析方法
刀朗地区地处古丝绸之路中段,天山山脉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叶尔羌河与塔里木河流域的广袤地域。刀朗地区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和古代西域及丝绸之路文化中心之一。丝绸之路的灿烂文化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孕育了与西方和中原地区迥异的古代刀朗文化,其中,历史悠久的刀朗木卡姆独树一帜。   刀朗木卡姆是维吾尔艺术史上最古老、最完整的艺术形式。刀朗木卡姆高亢激越,热瓦甫琴、卡伦琴声优美动人,麦西莱甫热烈诙谐。它
[摘要]汉代开始大量使用独角神兽作为镇墓兽,多见于神道石造像和墓室壁画。从汉代独角镇墓兽造型可以窥见多地域、多民族文化所经历的漫长而复杂的融合轨迹和中国古代多元民族文化相互传播、融合的历史背景,以及早期民族文化中图腾崇拜和巫傩文化的遗迹。楚文化、羌文化、草原文化、西域文化等对汉代独角镇墓兽造型的影响显著,产生了诸如麒麟、獬豸、飞廉、犀兕等神兽形象,并赋予它们不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功用。   [关键词
采用改进刚体弹簧方法虚拟实现单轴压缩试验,对不同长径比0.5,1.0,1.5,2.0,2.5,3.0,3.5的裂隙砂岩试样进行数值压缩模拟,研究长径比对裂隙岩石试样破坏过程、应力-应变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