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仿佛若有光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nkthinkth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个(曾)高度依赖和喜欢书本的人,应该都有一处收容这些情感的空间,尤以书店或图书馆为主,这是我们与书本交接的第一个场所。当然,这是对实体书而言。在拥有更丰富更精致的世界以后,唾手可得或是早已远离书本,那个立于书架前不断翻阅的身影,总会在某些时候从幽暗难辨的记忆中浮现,兀自发光。
  拟人,大概是所有修辞中最动人和温暖的一种了。它不是文字游戏,也无法靠逻辑完成,而必须动用情感,张口的刹那就自有韵律。被誉为“美国文学之父”的Washington Irving在一篇名为《文学的易变性》的文学札记里,描写自己身处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藏书室时,与一小4开本书的对话。“它一开始即抱怨世人疏忽,人们的功绩湮没无闻,说着文学上抱怨的老调,甚至大发牢骚,两百多年来无人问津……”作家安抚它说,相比同时代的普通书籍,被珍藏于古老的书室已算幸运。设计这样一场对话,他要说的当然不是书本本身,而是他对文学的态度:“连你希望永远纯洁稳固的语言,对每个时代的作家而言都不可靠”,“甚至思想亦会遭受万物同样的命运,衰败腐朽,除非让它依托于比语言更永恒不变的载体”,“一些作家不时产生,似乎能抵挡语言变化,因他们已植根于毫不动摇的人性原则”,“但我不无可悲地说,即使莎翁也在逐渐衰败,其全身爬满了评论家——他们像攀爬的藤蔓和爬虫,几乎把托起自身的大树掩盖。”他认为,在所有作家中,莎翁最可能不朽,“别人也许用脑写作,而他用心写作,心总是不会误解他的。”
  这是Eric Graeber在《魅力与狂欢:出没在图书馆里的主人公们》里所节选的作品。这本选集涵括纪实到幻想类的作品,通过几个世纪以来小说家们对图书馆的描写,展示了古今中外人们对图书馆的强烈感情。虽然Eric Graeber在序言中说,凡内容重复者均不入选,但从这些“图书馆之子”的文字里,不难看出几个共通之处。其一,如上述Washington Irving般,不少作家都在此类情节的铺陈中,进行某一种的文学评论,表达自己的文学思想;其二,“伪造”出文学史上没有真正出现过,但大家都梦寐以求的“圣品”,如Edmund Lester Pearson的《图书馆和图书馆员》里出现的“莎士比亚的《戏剧艺术箴言》和没有发表的戏剧作品《阿尔弗雷德大帝的统治》”;其三,图书馆员的感受。
  把书本拟人化,无疑是对反出无法发言的阅读对象的想法:人看书,那书怎么看人呢?而读者在享用图书馆资源时,或许从来没有想过图书管理员的想法,他们怎么看待读者,又怎么看待书?曾为图书馆员的美国小说家Elizabeth McCracken在《巨人屋》里写道:“所有的图书管理员,其内心深处总会痛恨他们工作的所在。柜台太高了,书架太窄了,交货处离办公室太远了,走廊有回声,从窗户透进来的阳光让书泛白了。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便。本来嘛,造图书馆的是建筑师,不是图书管理员。”“书是一群坏朋友,既让你爱不释手,又使你意兴阑珊……你必须贮藏他们,让他们舒服,当他们‘出门旅行’时又为他们担心,而且,空间永远不够。”“你会知道顾客的一些见不得人的小秘密,知道他们有什么问题,也知道该如何治愈他们,那些爱看任何种类战争书籍的羞涩男人,那些爱读浪漫小说而已年老色衰的女人……”
  在岩井俊二的《情书》里,女主角之一的藤井树也是做着被妈妈误会“一天就只是坐着发呆”的图书管理员工作。之所以会当上市立图书馆的管理员,是因为阿树在中学时就很喜欢这份工作。初二时,她与班上一位跟她同名同姓的男孩一起被选为图书管理员,但对方却根本不干活,每次出现就是借一些绝对没人借的书,然后在空白书卡上写上自己的名字。
  十年后,阿树受男孩在世时的女朋友渡边博子之托,回到学校,才知道在学弟妹之间流行着一个“寻找藤井树”的游戏,“那家伙签下的名字十年后还在这里保存得完好如初,我觉得这是个奇迹。”相处两年多的同学,原本只有着模糊却无聊的回忆的一个人,突然变得鲜活起来。
  博子问:“他是怎么想的呢?和你的心情一样吗?”“他写的真的是他的名字吗?”在她们持续的通信和回顾学校生活时,阿树所认为的“事实”慢慢发生逆转。有一天,学妹又发现了一张新的卡片,那是男孩在转学前请阿树帮忙还的《追忆逝水年华》,在签名的背面,是中学时代的阿树的画像。爷爷跟阿树说:“没人知道。这种事偷偷地做才有意义。”
  书卡,的确是专属于实体书图书馆的附属物,而且是前电脑时代的古物。有些浪漫,大概就仅能留在那样的时空里。相比男孩深藏于书页里对独一人的爱意,甘耀明在短篇小说《月光回旋曲》中创造了一个漂流瓶式的情境。因为赶期末报告而被困锁于图书馆的“我”,在深夜里缓缓苏醒,突然听到一股废墟般的声音流荡在楼间。这时,一位谜样的女子“月光”出现。每一段生命中难熬的时日,她会躲在图书馆的书堆里,在小小便条纸上书写数日来的杂感,随意夹藏在书册中,开始放逐她流亡的思绪,“像瓶中书一样,每张便条密封在书册里,就要鼓浪而行了,想想看,它在人海茫茫里流浪,搁浅在有心人的手上,一摊开,像一朵花盛开了,心情四溢。”她说,每一本书都有专属的体味,而那些神秘声音,是一群书堆里逸出来的人,在图书馆争辩或吟唱。夹藏在书册中的便条像是一个隐喻,小说家在提醒人们,“一本书其实可以有多种读法,还有许多不太引人注意的东西呢。”
  恋物的人,自有一套与物相处的方法。而在容载物与人的空间里,那一个人,有时就成为那个空间的“主”。在神小风的《少女核》中,离家出走的张舒婷去到一个小镇,镇上有一家二手书店,店里的书都是被主人送过来的,因为不再需要了,所以花一点钱将书送来放着。“架子上放的是人不是书,那都是别人寄放在这里的人生,”掌店的于夏说,“每一本书都是很好的,只是用途上有所不同。”所以不要看不起像《如何使性生活美满和谐》这种书,“也许它刚拯救了一对即将分手的情侣,或是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呢。”几天后,舒婷在书店见到了茉莉姐姐——原本已自杀的同班同学。茉莉姐姐有一个非常奇怪的习惯:看书时一定会拿尺在字句下方画线,画得笔直的一条线横过书页,而且不是一边读一边画,是一拿到书就立刻翻开来画线,不画完就不会去读它,有的时候画歪了或不满意就擦掉重画。“在做这件事情的她异常专注,额头上冒出细细的汗闪着光,她连擦汗都来不及地拼命画着,不到画完不会停下来,这个样子的她真是美丽极了,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丽。”
  无论书卡还是便条,他们都存在于书本这个空间里。如果真要讨论实体书有什么存在价值,那就是,电子书永远创造不了这种“不知藏在哪里,又不知藏了什么”的空间。以便利为要的电子产品,是不会考虑这种空间乐趣的;当然,它也不必。有些时候,我们就只是想要像茉莉姐姐一样,用另一物与书本的空间产生联系,直至成为一家书店或是图书馆。(Gina)
  魅力与狂欢:出没在图书馆里的主人公们
  作者:Eric Graeber 编
  译者:童音
  出版社:新星
  品牌:北京时代联合
  出版日期:2007年4月
  情书
  作者:岩井俊二
  译者:穆晓芳
  出版社:南海
  品牌:新经典文化
  出版日期:2009年2月
  神秘列车
  作者:甘耀明
  出版社:宝瓶文化
  出版日期:2003年1月
  少女核
  作者:神小风
  出版社:宝瓶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9月
其他文献
“很多冲击和火花,你现在不写,以后就没有机会再写了。”这句话是台湾著名出版人林载爵在邀请蔡博艺写书时告诉她的。没想到,这句话后来成就了《我在台湾,我正青春》这本书,成就了蔡博艺这位少年作家,也成为了她时刻惦念的人生警示语。  蔡博艺出生于1992年,年纪小,风华正茂。《我在台湾,我正青春》的封面上介绍道,“蔡博艺从高中时代起经历个人之思想启蒙,开始学习成为一个社会的观察者和记录者。喜欢行走,在行走
期刊
对于中国大陆出版业而言,最稀缺的不是新书、好书,而是出版社。  不同于境外多数国家和地区比较自由的出版登记制,长期以来,我们采取的是审批制,即由国家决定是否设立出版社以及出版社的规模与数量。60多年来,全国具有图书出版资质的出版社不足600家,其中绝大多数又集中于京沪两地,与此相较,分散于全国各省市的图书民营公司数量却是多达上万家。国家的严格控制,让出版社成为大陆出版业最为稀有的资源。  近期这种
期刊
跟很多人一样,我也是当了母亲,才开始学习如何做妈妈的,甚至,开始成为一个小孩,再一次学习用孩子的角度看事情。在看似巨大与从零开始的角色,有人可以转换,有人转换得不流畅,也许也根本不想或不需要转换。但是,两者都是“重新学习”,除了角色上、体型上看起来有点不一样之外,很多时候,大人与孩子是一样的。有时候,反而孩子的无限可能的想象力,能敲一敲大人僵固的脑袋。  我是个“慢熟”的大人,喜欢和孩子一起聊天,
期刊
一直以来,如何让孩子们接近并进入重要的生命主题,无论对父母还是老师,甚或孩子们自己,似乎都是一个挑战。瑞典童书作家佩妮拉·斯达菲尔特创作了“孩子应该知道的秘密”系列绘本,用轻松幽默而又适合孩子的方式,引领儿童进入这些话题,如生、死、爱、毛发、大便、恐惧、儿童的权利。本系列包括《生命是怎么回事》、《爱是怎么回事》、《死亡是怎么回事》、《我们为啥长毛发》、《我们一起聊大便》和《所有孩子的权利》,共6册
期刊
上期的结尾谈到森林,这期可以接续着谈。恰好彼得·杰克逊执导的电影《霍比特人:史矛革之战》在2013年底上映,全球影迷又可以在大银幕上欣赏到精灵王子奥兰多·布鲁姆的美颜和身手了。虽然在小说原著中并没有莱戈拉斯出现,但从续作《魔戒》的叙述不难推断出幽暗密林和五军之战的情节里,他一定随侍其父左右。从幽暗密林和长弓神射,我们不妨来看看托尔金笔下森林背后的文化底蕴。  他们排成一路纵队行进着。小径的入口是两
期刊
我常呼吁台湾要正视大陆不但综合实力崛起,娱乐视听产业也早一步步到位、上位——尽管以国际水平或大陆自己有识之士的高标准看,很多环节仍充满勉强与灰色地带,并不真像外界以为的“到位”。  当台湾只呼吁原创人才和原创力,很可能忽略了边做边学、先山寨(最近有个文雅一点的新词“描红”)后创新,是全球后进国家或产业无可厚非的生存历练这一事实。台湾也曾经历过,甚至,台湾从制造业到服务业很多产业到现在也无法走出这条
期刊
审判(德文手稿完整版)  作者:Franz Kafka  译者:姬健梅  出版社:漫步文化  出版日期:2013年6月  “想必是有人诽谤了约瑟夫·K,因为他并没有做什么坏事,一天早上却被逮捕了。”卡夫卡以此作为小说开头,带我们进入现代文学最荒谬、最恐怖的梦魇。以卡夫卡作品集的校勘本为基础,系根据原始手稿重建,呈现了文字的真实原貌,保留原稿的拼字和标点,并还原被卡夫卡挚友布罗德修改与删除的部分,以
期刊
说起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的缘起,就一定会提到2008年震惊台湾文化界的那场大火。在那次火灾中,云门舞集位于八里的排练场,所有灯光、服装、乐器被全部烧毁。而更让人扼腕的是,包括《水月》、《风影》、《九隔》、《白蛇传》等舞作的道具,以及历年的音乐资料,全部付诸火海。  彼时,和硕联合董事长童子贤听闻火灾惨剧,很为文化艺术所遭受的损失惋惜,同时更觉得文化保存的当务之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与刚离开诚品
期刊
走过跌宕起伏的青葱岁月,人到了一定的年纪时,似乎总会期待出现某种转折,甚至透过转换职业跑道来改变自己的人生。  2007 年,英国摇滚乐史上以开创另类迷幻风格著称的传奇乐团The Stone Roses(石玫瑰)灵魂人物、年届四十五岁的吉他手John Squire发表声明要告别音乐生涯,他并宣称“我已将音乐一劳永逸地放下了”,且从此全心投入绘画创作。对于众多乐迷而言,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简直是难以置
期刊
正式进入令人头昏脑钝的炎夏,不知读哪些书清凉又消暑?  散文的论战还在延烧,如居高不下的气温,启动战火的黄锦树以“散文与市场自由主义”为题再度投书《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他说,真的没想到会有那么多人迂回地为“山寨抒情散文”现象辩护,最新版本则是倒向“反思地维持现状”,意思就是,“一切让市场决定”。作品良窳,书评理应把关,然而台湾几无书评,学界、评论界、出版界、写作界共同组构的文学体制,台面上并无产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