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人档案:
何凌俊,毕业于江苏省江阴市青阳中学,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05级学生。2008年8月,作为“二胡姑娘”中的一员参加了奥运会闭幕式演出。
虽然北京奥运会已经过去半年多了,但我参与闭幕式表演的那段经历现在回想起来仍感觉像是一场美丽的梦。其中的点滴辛苦和许多快乐已深深地烙在我的记忆深处。
入选
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二胡演奏团的演员选拔是2008年3月底在南京的江南剧院进行的。那天一早,我到达江南剧院后就傻眼了:虽然二选一的录取比例不算低,但是去参加选拔的lOO多人除我之外,基本都是二胡专业的学生和江苏演艺集团的专业演员,我虽然从小学习二胡,但跟她们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心中忐忑不安。这次选拔的规定曲目是《赛马》和《光明行》,但是与平常不一样的是要求站着演奏,并要有表演动作。我们只有一上午的训练时间来熟悉曲目,中午导演组将我们随机分组,表演时用摄像机很仔细地记录下每个人的表现,以便带回北京仔细挑选。当摄像机移到我这里拍特写的时候。我一下子就慌了,虽然平时经常上台表演,但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面对镜头,就像有一个人趴在你面前直勾勾地看着你,吓得我眼睛也不知道该看哪里,但转念一想:如果不看镜头的话,肯定就选不上了。所以只好硬着头皮盯着镜头,假装若无其事地继续表演,还好,挺过来了,但感觉没表现到最好,估计选不上了。
没想到的是,三天后我就收到了入选通知,而且入选的60人中,我是唯一的业余演员。当时就赶紧掐了一下自己,确定我不是在做梦,然后立刻激动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父母和朋友,手机都打到没电了。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心还怦怦怦跳。
排练
排练正式开始后,编导的要求完全出乎我们的想象。鸟巢的场地特别大,演员的动作相对会被缩小,如果动作幅度小,给观众的感觉就是演员没动。所以编导用舞蹈演员的形体标准来要求我们,这对于我们这些民乐演员来说就是赶鸭子上架,对于我来说如此夸张的表演不仅以前自己没演过,见都没见过,但编导说:“在这里你们有的是学生,有的是演员,作为导演可以体谅,可是站在鸟巢的舞台上,你们向全世界的观众展示风采的时候,身份就是演员,没有人会认为你是学生不是专业演员就可以原谅你的糟糕表现。”从此,“突破自我,追求卓越”便成为我们60名二胡姑娘拼搏奋斗的主旋律。我站在最前排的中间,要想不被换到后面去就必须做好每个动作,于是在每天排练结束后,我不管多累,回到寝室都会对着镜子反复琢磨自己的动作。因为进步快,我一直幸运地“占据”着前区第一排中间的位置,最后两天排练,我还被编导挑出来做示范动作,并负责教年纪小的演员。
10天的拼搏训练,留给我的不仅有浸润苦涩的汗水,更有凝结欣慰的突破。我们学校离排练场很远,每天我很早就得倒公交车去排练场,晚上回来累得在公交车上都能睡着。排练时除了吃饭的一小时,要站整整七个小时,而且要记新动作、练新曲目,随时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当时正是大三下学期,学业压力尤其重,又正值期末考试,一天排练结束回到宿舍还得复习功课准备考试,其中的压力和辛苦可想而知。但那个夏天,突破自我的信念始终鼓舞着我,虽然累,但是从未想过放弃。
2008年7月10日,被寄予厚望的60名二胡姑娘出征北京,第一次亮相是在沙河排练场的合成排练中。中午1点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我们背着十几斤重的琴,在烈日下步行半个多小时到达排练场后,就立即站在了炙热的运动场中央开始排练。排练中一有空隙领队老师就偷偷给我们递人丹,可我们还是被晒得发晕。头一次站在完全陌生、空荡荡的体育场上,大家难免乱了阵脚,频频出错,让导演很是担心,怕我们通不过总导演的审核。据说开幕式第一次彩排时就有一个上千人的节日被淘汰掉,我们知道到了北京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参加演出,仍然随时都有被淘汰的危险,一切在于我们自己的表现。每个人都潜下心来,自觉地投入排练中。三分钟的一首曲子每天练八个小时,拉得到后来脑袋都麻木了。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我们的团队进步很快,第二次排练就展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甚至别的演员好奇地问我们是不是都是根本不会拉二胡的舞蹈演员,那时我们都会一边很自豪地告诉他们,我们全是专业学二胡的,之前根本不会跳舞,一边心里万分激动,因为这意味着我们终于突破了表演这一关。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得到了导演组的好评,在全体演员开会时,导演表扬我们说:“江苏的姑娘,你们很了不起!”我们得到了全体演员的掌声。
由于参加奥运会表演的团队比较多,而我们是闭幕式表演团队,使用鸟巢场地的排练时间很没有规律,只能在开幕式演出团体的排练中,见缝插针地上场。记得有一次,凌晨3点到达鸟巢,一练就是整整24个小时,回到宾馆已经是第二天早晨5点。训练过程中,很多舞蹈演员练着练着就睡着了。奥运会开幕式执行副总导演陈维亚对全体演员说的话道出了我们大家的心声:“闭幕式的所有演员,你们很辛苦,你们很不容易,因为你们在鸟巢实际场地排练的时间是开幕式演员的一百分之一。但是你们要保证百分之百的精彩演出。”
表演
正式演出那天,我们很早就到了鸟巢。开始准备工作。因为演出场地等条件的限制,我们一天只能吃一点面包。演出服装的上身是泳衣,上厕所很不方便,并且候场时也不可以去,所以再渴也不喝水。排练一结束,每个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处找水喝,咕咚咕咚一口气喝个饱,记得有一次演完后我就迫不及待地一口气喝了两瓶矿泉水。
正式表演了,整个鸟巢就是一个大party,每个人都很轻松、很高兴。那天我们见到了很多娱乐明星和运动员,无论是认识还是不认识的人,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互相打着招呼,打电话给亲朋好友,很多运动员都会拿着自己的金牌主动和志愿者合影。那种热情也深深感染着我们,虽然闭幕式从未进行过正式彩排,但当我们正式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很自然地就把无限的自豪和热情都释放出来了,把我们最好的一面展现在世界的面前。虽然成百上千的摄像机在我们面前,但我们也很自如,尽情地表演着,整个体育场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我们和全世界所有关注奥运的人们一样,也是制造这欢乐的一分子!我们来了,我们无悔!
奥运会已经结束。但是这段演员生活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奥运精神。其中的辛苦点滴和快乐片段都是我一生宝贵的记忆。正是这些让我学会了坚持不懈,也正是这段经历让我懂得了其实突破自我并不难。只要我们敢于去做,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做到!
何凌俊,毕业于江苏省江阴市青阳中学,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05级学生。2008年8月,作为“二胡姑娘”中的一员参加了奥运会闭幕式演出。
虽然北京奥运会已经过去半年多了,但我参与闭幕式表演的那段经历现在回想起来仍感觉像是一场美丽的梦。其中的点滴辛苦和许多快乐已深深地烙在我的记忆深处。
入选
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二胡演奏团的演员选拔是2008年3月底在南京的江南剧院进行的。那天一早,我到达江南剧院后就傻眼了:虽然二选一的录取比例不算低,但是去参加选拔的lOO多人除我之外,基本都是二胡专业的学生和江苏演艺集团的专业演员,我虽然从小学习二胡,但跟她们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心中忐忑不安。这次选拔的规定曲目是《赛马》和《光明行》,但是与平常不一样的是要求站着演奏,并要有表演动作。我们只有一上午的训练时间来熟悉曲目,中午导演组将我们随机分组,表演时用摄像机很仔细地记录下每个人的表现,以便带回北京仔细挑选。当摄像机移到我这里拍特写的时候。我一下子就慌了,虽然平时经常上台表演,但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面对镜头,就像有一个人趴在你面前直勾勾地看着你,吓得我眼睛也不知道该看哪里,但转念一想:如果不看镜头的话,肯定就选不上了。所以只好硬着头皮盯着镜头,假装若无其事地继续表演,还好,挺过来了,但感觉没表现到最好,估计选不上了。
没想到的是,三天后我就收到了入选通知,而且入选的60人中,我是唯一的业余演员。当时就赶紧掐了一下自己,确定我不是在做梦,然后立刻激动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父母和朋友,手机都打到没电了。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心还怦怦怦跳。
排练
排练正式开始后,编导的要求完全出乎我们的想象。鸟巢的场地特别大,演员的动作相对会被缩小,如果动作幅度小,给观众的感觉就是演员没动。所以编导用舞蹈演员的形体标准来要求我们,这对于我们这些民乐演员来说就是赶鸭子上架,对于我来说如此夸张的表演不仅以前自己没演过,见都没见过,但编导说:“在这里你们有的是学生,有的是演员,作为导演可以体谅,可是站在鸟巢的舞台上,你们向全世界的观众展示风采的时候,身份就是演员,没有人会认为你是学生不是专业演员就可以原谅你的糟糕表现。”从此,“突破自我,追求卓越”便成为我们60名二胡姑娘拼搏奋斗的主旋律。我站在最前排的中间,要想不被换到后面去就必须做好每个动作,于是在每天排练结束后,我不管多累,回到寝室都会对着镜子反复琢磨自己的动作。因为进步快,我一直幸运地“占据”着前区第一排中间的位置,最后两天排练,我还被编导挑出来做示范动作,并负责教年纪小的演员。
10天的拼搏训练,留给我的不仅有浸润苦涩的汗水,更有凝结欣慰的突破。我们学校离排练场很远,每天我很早就得倒公交车去排练场,晚上回来累得在公交车上都能睡着。排练时除了吃饭的一小时,要站整整七个小时,而且要记新动作、练新曲目,随时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当时正是大三下学期,学业压力尤其重,又正值期末考试,一天排练结束回到宿舍还得复习功课准备考试,其中的压力和辛苦可想而知。但那个夏天,突破自我的信念始终鼓舞着我,虽然累,但是从未想过放弃。
2008年7月10日,被寄予厚望的60名二胡姑娘出征北京,第一次亮相是在沙河排练场的合成排练中。中午1点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我们背着十几斤重的琴,在烈日下步行半个多小时到达排练场后,就立即站在了炙热的运动场中央开始排练。排练中一有空隙领队老师就偷偷给我们递人丹,可我们还是被晒得发晕。头一次站在完全陌生、空荡荡的体育场上,大家难免乱了阵脚,频频出错,让导演很是担心,怕我们通不过总导演的审核。据说开幕式第一次彩排时就有一个上千人的节日被淘汰掉,我们知道到了北京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参加演出,仍然随时都有被淘汰的危险,一切在于我们自己的表现。每个人都潜下心来,自觉地投入排练中。三分钟的一首曲子每天练八个小时,拉得到后来脑袋都麻木了。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我们的团队进步很快,第二次排练就展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甚至别的演员好奇地问我们是不是都是根本不会拉二胡的舞蹈演员,那时我们都会一边很自豪地告诉他们,我们全是专业学二胡的,之前根本不会跳舞,一边心里万分激动,因为这意味着我们终于突破了表演这一关。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得到了导演组的好评,在全体演员开会时,导演表扬我们说:“江苏的姑娘,你们很了不起!”我们得到了全体演员的掌声。
由于参加奥运会表演的团队比较多,而我们是闭幕式表演团队,使用鸟巢场地的排练时间很没有规律,只能在开幕式演出团体的排练中,见缝插针地上场。记得有一次,凌晨3点到达鸟巢,一练就是整整24个小时,回到宾馆已经是第二天早晨5点。训练过程中,很多舞蹈演员练着练着就睡着了。奥运会开幕式执行副总导演陈维亚对全体演员说的话道出了我们大家的心声:“闭幕式的所有演员,你们很辛苦,你们很不容易,因为你们在鸟巢实际场地排练的时间是开幕式演员的一百分之一。但是你们要保证百分之百的精彩演出。”
表演
正式演出那天,我们很早就到了鸟巢。开始准备工作。因为演出场地等条件的限制,我们一天只能吃一点面包。演出服装的上身是泳衣,上厕所很不方便,并且候场时也不可以去,所以再渴也不喝水。排练一结束,每个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处找水喝,咕咚咕咚一口气喝个饱,记得有一次演完后我就迫不及待地一口气喝了两瓶矿泉水。
正式表演了,整个鸟巢就是一个大party,每个人都很轻松、很高兴。那天我们见到了很多娱乐明星和运动员,无论是认识还是不认识的人,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互相打着招呼,打电话给亲朋好友,很多运动员都会拿着自己的金牌主动和志愿者合影。那种热情也深深感染着我们,虽然闭幕式从未进行过正式彩排,但当我们正式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很自然地就把无限的自豪和热情都释放出来了,把我们最好的一面展现在世界的面前。虽然成百上千的摄像机在我们面前,但我们也很自如,尽情地表演着,整个体育场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我们和全世界所有关注奥运的人们一样,也是制造这欢乐的一分子!我们来了,我们无悔!
奥运会已经结束。但是这段演员生活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奥运精神。其中的辛苦点滴和快乐片段都是我一生宝贵的记忆。正是这些让我学会了坚持不懈,也正是这段经历让我懂得了其实突破自我并不难。只要我们敢于去做,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