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高校基础课程的应用初探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ue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改革工作也取得突破性进展。“翻转课堂”是互联网推广、普及下的新型教学模式与全新的教育理念,在高校基础课程的开展中引入“翻转课堂”这一全新形式,对学生、学校以及整个高校教育工作的开展都提供了机遇,其关键是要把握实施翻转课堂的要素及条件,然后与高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寻求能够与课程、与学生协同发展的科学、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翻转课堂 高校基础课程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1-0075-02
  我国的教育工作始终与社会发展及社会需求相一致,这主要体现在教育工作的培养目标、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等各方面,在教学内容上做到与实际发展需求相吻合,在教学形式上做到与时俱进,是实现教育作用的重要内容和关键举措。“翻转课堂”的全新理念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大胆尝试和创新。
  一、翻转课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
  “翻转课堂”这一全新的教学形式与教学理念最初在美国兴起,随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热烈讨论,对创新课堂形式、创新教育方法等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和启迪意义。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与特点
  在翻转课堂的新型课堂中,以学生为整个教学活动实施开展的主体,教师与学生、课上与课下等几组概念较之传统课堂都发生了角色互换、地位互换的根本性改变:对知识点的讲授与分析这一部分内容,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的课上讲授为主要途径,学生在教室里被动地接受各类知识的灌输;而在翻转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掌握主要在课下的时间来完成,而且由学生在网上通过学习视频等电子材料来自主地进行。
  作为信息化教学的突出成果和主要成就,翻转课堂的特征表现在“教学主体的多元、动态、协商,教学资源的集成、全面、共享,教学载体的创新、高效、立体,教学过程的自主、灵活、可控”等方面,是促进“教”与“学”相互发展的课堂形式之一。“翻转课堂”对学生、教师来说都是新的尝试与挑战,是信息技术发展和教育目标价值双重推动下的必然性创新和改革,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育信息化”的定义与特征
  “教育信息化”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下发展教育事业的方向与理念,其基本内涵即在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广泛运用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数码电子技术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增强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效率,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水平。“为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提供软硬件技术支撑”“提供信息化教学资源”“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实现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方式以及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性变革”[1]是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征。
  推行“教育信息化”的意义与作用主要表现在:其一,这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是将科学技术运用到教育实践中的大胆尝试;其二,对于教育理念的创新、教育的未来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其三,实行教育信息化对于在一定限度上缓解教育资源的不公平等现行的教育问题具有积极作用;其四,教育信息化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来说都具有推动作用,学科领域的融合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学与信息科学的融合发展对于两者来说都是绝佳的发展机遇。
  二、高校基础课程中实现翻转课堂的关键因素与条件保障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的创新,整体来看,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对于高校基础课程的教学来说,将翻转课堂运用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基础课程的设置与教育
  在高校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可积极引进翻转课堂的新型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全面推动高校基础课程的知识讲授、知识体系搭建及高校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这既是高校基础课程设置的原因,也是推动教育全面发展进步的基本要素。
  高校中,基础课程相较于专业课程、选修课程等来说在知识难度上要低得多,更多的是注重对学生语言文字理解、表达等能力的考验,推行翻转课堂模式是对传统讲授型课堂的解放,对学生来说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基础课程的基础知识习得之上去自主学习更多的相关知识,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高校在校生在理解力、自制力方面都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了,对自己所欠缺的部分、个人的短板相对来说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同时,高校的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规划等方面的灵活性、科学性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些因素都对在高校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发展课堂模式起到正面的推动作用。
  (二)“翻转课堂”实行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的实施中对教师、学生等能动的主观参与者和网络技术、计算机硬件等客观的物质基础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影响翻转课堂实行效果及实现翻转课堂作用最大化的条件保障主要关涉以下几方面:
  首先,信息科学技术的支持及互联网网络平台的搭建。翻转课堂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展好翻转课堂,首先要保证其“信息化”的高效实现,而其中的关键要素就在于互联网联网、学习资源的共享传阅,数字信息技术是其基础的技术保障。一方面,教师进行课程微视频制作的资源来源于网络,同时互联网技术的超越时空性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及时沟通交流学习过程中的疑难点及各类问题;另一方面,翻转课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网络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利于高效学习的开展。
  其次,翻转课堂的实现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在全新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下转变思想、积极适应,扮演好各自角色,共同营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推行的良好氛围和有利环境;教育实践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颠倒课堂”等都是秉承翻转教学的基本理念,定义不同但内涵一致,都“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与自主性”“是教师在改进自身教学实践过程中摸索出来的”[2],全新教育理念的践行需要多方的共同支持。
  最后,“翻转课堂”的应用、推广需要紧密联系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具体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考虑到学科性质、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等,翻转课堂的实施应用要适可而止,做到恰如其分;形式的創新是为了推动教育工作的全面进步,要严防本末倒置,一味追求教育信息化而忽略了教育的根本责任与终极使命。   三、高校基础课程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应用
  语文知识文化、英语理解运用与思想政治教育等是高校基础课程的几门主要科目,要探讨高校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可结合具体的科目来进行,以课程知识学习为线索串联起教师、教学活动等多方面的要素。
  (一)加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网络平台的搭建
  当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升级、优化,高等院校在教育资源的分配、教育设施设备的配置上都已经非常完善,互联网教学、微机课堂等都已实现;学生也基本实现電脑、手机等数码产品的全配置,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搭建一条龙的网络学习平台是在高校基础课程教育中实现翻转课堂的重要举措之一。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在“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应用软件层”“客户端层”“数据层”[3]等五个层面做好开放服务,真正地服务于教学实践,服务于广大教师和学生。学生可结合自身的时间安排、课程选择情况等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同时可借助网络平台与老师、同学进行及时交流等。
  (二)学校、教师、学生等教育参与者做好角色扮演
  高等学校的基础课程设置是为了提升在校学生的基本素养和全面素质,在课程设置、课程考核等方面较之于专业课程都相对简单、要求会降低些;利用翻转课堂这一形式,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扩宽知识面、提高综合能力,而不再被动地学习。学校要为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如在教学视频制作中,组织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不定时地通过实地会议或网络会议讨论相关教学问题,在教学方式灵活性提高的同时充分保障教学质量。教师在翻转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者和调度者的角色,借助问题策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要充分提高自觉性,同时不断培养表达能力、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讨论环节能够积极踊跃地表达各自的观点并提出疑问,营造整体活跃的教学气氛和学习环境。
  (三)全面做好课程结构改进与课程体系建设
  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生产、生活等全面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机遇,对于高校教育来说,不能舍本逐末,一味追求形式创新而忽略了教学质量;充分实现翻转课堂在高校基础课程中的应用,还是要让教育落地,全面做好课程结构改进与课程体系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措施。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要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环境去变革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实现各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大幅提升,从而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4]高校在基础课程结构改进与课程体系建设上,一是要与专业课程、选修课程等搭配,在课程的时间占比、时长设置上科学、合理;二是要在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上明确基础课程的达标标准及发展要求,做好对基础课程的考核、考察工作;三是在基础课程设置中,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即丰富基础课程的内容和内涵,在创新形式的同时强化内容建设,切实提高学生基本的素质素养和能力,真正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改革目标和新时期的高校教育任务。
  四、结语
  “翻转课堂”是在“互联网 ”的时代背景下对教学进行的创新成果,对传统教学形式中的教育的主体、客体等进行大胆颠覆,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有效尝试。在翻转课堂及教育信息化等全新教育理念的推动下,高校要积极承担起变革与创新的责任,以学生为根本、与时俱进,推进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观念更新与理论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6(2):3-10.
  [2]缪静敏,汪琼.高校翻转课堂:现状、成效与挑战——基于实践一线教师的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15(5):74-82.
  [3]祝智庭.智慧教育新发展: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及智慧学习空间[J].开放教育研究,2016(1):18-26.
  [4]何克抗.智慧教室 课堂教学结构变革——实现教育信息化宏伟目标的根本途径[J].教育研究,2015(11):76-81.
其他文献
定位改变了人们惯有的认识事物、接受观念的思维方式,有利于信息的吸收.企业定位的好坏直接关联到目标完成的成效,定位的产品和市场决定了企业今后采取的营销措施,因此,企业
人和一切信息交流的过程被称之为交互,两者之间会产生相互的作用和影响,在艺术设计教材领域,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反馈也是一种交互概念,换而言之,交互艺术就是以用户体验为中心,
有效课堂就是“好课”,本文结合几个教学实例,从基础知识学生自主学、重点知识小组合作学,难点知识逐级分解学、热点知识串成问题学、零碎知识构成体系学、实验内容体现直观
众所周知,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从某种意义上讲,做好了企业的财务管理,也就是抓住了企业管理的“中心枢纽”.本文从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当中财务管理的现状出发,明确财
目的观察清肠愈疡汤灌肠联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
为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市场需求变化,提高学生就业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必须采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力求寻找学校培养人才和社会需要人才的结合点.因此,探索适合社会需求的学校教育
[摘 要] 学生党支部作为基层组织单位,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堡垒作用,大学生党员作为学生中的先进分子,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更应该发挥好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当代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其中女大学生更加应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将探讨学生党员如何发挥引领作用,将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与高校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创新性地推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通信工程领域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普及和发展,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庞大的覆盖面、强大的数据分析以及多方面
数学符号化思想是以浓缩的形式表达信息,从而加快数学思维的速度,推动数学的发展。数学符号化同时也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如何在计算教学中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是每位任课老师都在探索的一个问题。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唤醒数学符号化意识;开展特定的数学游戏,经历计算中数学符号化产生过程;回家争做小小老师,体验教学相长乐趣。  数与计算在数学学习内容中所扮演的角色就如同一座高楼的地基,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