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烟气中SO3控制研究进展

来源 :山东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o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论述了燃煤电厂烟气中SO 3的主要来源为炉膛中SO 2与原子氧结合、省煤器中SO 2被飞灰中金属催化氧化和SCR催化剂的作用下SO 2与O 2发生反应,整体转化率为2%~3%;深入探讨了燃煤锅炉烟气中SO 3的危害,如空预器堵塞设备腐蚀、烟气酸露点升高、蓝色烟羽等;最后,对比分析了燃煤烟气中SO 3的控制方法,如喷入碱性吸收剂、湿式静电除尘器(WESP)、低低温电除尘、脱硫废水耦合脱除SO 3等技术的脱除效率及优缺点,得出结论,现有技术脱除效果较高但对SO 3的选择性差,脱硫废水耦合脱除SO 3技术同
其他文献
近年来,化工企业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及回用是企业环保达标和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经济效益,治理和防止水污染具有重要作用,其涉及的安全防范措施也随之成为企业安
世界上大灾害经常发生,这迫使我们重新审视灾害。据此提出,加强灾害科学研究,促进减灾实践发展必须建立正确的灾害观念即建立大灾害观。
民族精神结构的形成不是在神话思维“分化”以后,在人类的神话阶段,各民族即已初步形成属于本民族自己的思维特点、情感方式、价值取向和基本人生态度,即民族精神结构。这一时期
无机纳米材料课程是本科阶段材料专业的选修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和知识水平。本文结合池州学院材料化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专业背景,对无机纳米材料课程的教学思路
摘要:采用MP2/6-31l++G(d,P)方法对单体HF、呋喃(c4H40),以及它们形成的复合物c4H40与(HF)。(n=1-3)的结构和相互能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复合物c4H40与(HF)。(n=1-3)中随着HF分子的增多,复合
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和理念对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的《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我校《环境监测》课程在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文章根据课程特点并结合教学实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通过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见习管制员的培训工作,对于空中交通管制单位来讲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管制行业有它自己的特殊性,想注入新鲜血液必须经历缓慢的培训过程,人员流动性较小。管制的培训时间短
本文对环氧大豆油合成配方与工艺进行了优化。考察了反应物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产物的环氧值、碘值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环氧大豆油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大豆油
目的本研究从力学生物学的角度研究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对imDCs生物力学特性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期深入了解渗透压对imDCs的免疫调节功能。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通过重组人白介素-4和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获得imDCs。imDCs经不同渗透压355 mOsm/kg、325 mOsm/kg、295 mOsm/kg、265 mOsm/kg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普遍的共识,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以下简称“碳排放”),各种国际性法规与机制相继推出。其中,限额与交易(cap-and-trade)机制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