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自控化导尿装置的设计与探索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20621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介绍一种新型自控化导尿装置的研制及设计思路。方法 在导尿管管壁外部安装一种微型传感器用于感知导尿管内压强变化从而判断尿意,然后通过微控制器,控制导尿管的开关。同时采用一个定时保险装置,于传感器出现问题时自行启动,强制打开开关,保证病人的正常排尿。结果 设计与探索出一种导尿管自动化装置,能够适用于各种原因所致不能正常排尿而又无其他治疗方法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达到自动控制和管理患者的膀胱排尿活动的效果,确保膀胱的正常性排尿路径。结论 临床上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适宜选用该装置,它既可以有效地保证膀胱的舒缩功能,促进膀胱机能尽快恢复,又能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留置导尿术;自控化装置;导尿管
  留置导尿管术(retention catheterization)是在导尿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引流尿液的方法[1]。临床上多使用的导尿管是一种橡胶、矽胶或塑胶做的管子,有双腔和三腔两种。对于泌尿系统疾病外科术后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和留置导尿管者来说,目前,国内临床上后期训练膀胱的方法仍然是采用间断性人工夹闭导尿管,通常每间隔3—4小时放尿一次,试图建立和维持膀胱的舒缩功能,进而产生膀胱反射,最后达到患者自主意识控制排尿的目的。临床试验已证明使用以上这种方法:三分之二的患者需要半年,三分之一的患者需要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建立起反射性膀胱[2]。而且用间断放尿来训练膀胱的方法忽略了膀胱的充盈与否,不符合膀胱正常的舒缩规律和排尿功能,因为膀胱的充盈程度除与时间的长短相关外,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如:用药物种类、输液量、饮食情况、昼夜规律及患者的尿意、表情及膀胱充盈情况等[3]。为此,我们依据膀胱的排尿生理来设计和研制了新型自控化导尿装置。
  新型导尿管自控化装置是一种使导尿管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进行操作或控制的装置,主要通过测量膀胱内压力来实现自动放尿和锻炼膀胱舒缩功能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与临时性导尿不同,留置导尿术是在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QOL)的基础上使用的,是一种在导尿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持续引流尿液的方法[4]。留置导尿是常见的护理技术,无论临床实践还是理论教学,都着重强调其无菌原则,而对维护和训练膀胱功能重视不够,只提出长期留置导尿患者应在拔管前做间歇性夹毕以锻炼膀胱反射功能,据调查在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定时放尿和开放引流。但是持续性的开放引流会导致病人的膀胱功能衰退,拔管后会导致排尿困难、尿潴留、尿失禁、尿频等异常问题。而且在训练期间的开闭工作完全依赖人工操作,加重了家属和临床护士的照护负担。
  目前临床上已经出现一些导尿管辅助技术,主要立足于对导尿管固有结构的改进,但是忽视了导尿管的消耗性和使用周期较短(一般为3-4周更换)的问题,并且面临着临床实验久、成本高、稳定性差、不便于维护等诸多考验,因此没有被国内外医院广泛的采用。新型自控化导尿装置的使用一方面将更好地锻炼膀胱的舒缩功能、降低拔管后的患者的异常排便反应,同时减轻家属和护理员的护理压力,另一方面其成本低、可重复利用的特性也可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避免资源的浪费。
  1.2方法
  在原有导尿管的基础上采用了加装式,不改变导尿管现有的结构和功能,也不与患者体液接触,计划装置初步设计成两个模块。
  1.2.1控制模块
  将感测装置(贴片式压力传感器)安装于导尿管与尿袋的连接口,控制反馈装置安装于引流袋上的导管处。当人有排尿意图时,导尿处的管壁产生一定的压强,预先设置了一个阈值,当管壁上的压强超过阈值时,感测装置感应到这一变化,向控制装置发出信号,控制装置向开关发号指令,开关打开,并进行一个延时,完成自主化排尿。
  1.2.2保险模块
  当传感器工作异常时,可自行启动并且强制打开开关,保证病人排尿正常。
  2结 果
  尿在肾脏的生成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而膀胱则是在储存够一定尿量的基础上间断排尿,在储存尿量逐渐增加到400—500毫升时,其压力也相应递增,大约达到18厘米水柱时就产生尿意,这时导尿管的管壁会产生一定的压强,当达到我们设定的阈值时,该装置会自动打开开关,完成自主化排尿。若传感器工作异常,定时保险装置则会自动启动,强制打开开关,保证病人的正常排尿。
  该装置的两个模块在应用中相辅相成、互相配合,改进了传统导尿管的不足,使患者在长期留置导尿管的过程中膀胱功能也能得到锻炼,能够适用于各种原因所致不能正常排尿而又无其他治疗方法需要长期导尿的患者,完成自动控制和管理病人的膀胱排尿活动的功能。
  3讨 论
  该装置可以自动控制,避免了人工繁琐的膀胱训练程序,能够促使膀胱功能尽快恢复,实现了个体化排尿,从而降低了患者重新插管的可能性,这样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又提升了社会效益。除此之外,该新型装置自动控制,使用方便,耗材率低,轻便环保,可重复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是临床上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的适宜选择。
  该装置的设计思路基本上达到了前期的预定效果,但是目前该装置的研究探索将进入临床实验阶段,达到社会普遍应用目标是我们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阮汝清等.自动排尿仪的研制[J].泰山医学院学报,1991,12(1):1—8.
  [3]王惠珍,陈火明.留置导尿管放尿时机对膀胱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09,7(6).
  [4]李小寒.基础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贺亭亭,女,2013届郑州大学护理学院护理专业本科学生。
  通讯作者(指导老师):
  吴国华,女,郑州大学护理学院,副高
  基金项目:
  郑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导尿管自动控制装置的设计,研发项目编号:121045952;
  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豫科【2012】43;
  医学科普教育与加快医学科研成果社会化进程相关性研究;项目编号:122400450302。
其他文献
Credit scoring is one of the key problems in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s.This paper studies the credit scoring problem based on the set-valued identification met
城里人忙,其实日子过得都挺乏味,缺少真正的刺激。在建外SOHO钢铁玻璃建筑中的空地上,用钢铁焊了个直径两米的模拟鸟巢,再用钢管将这鸟巢挑到距地10米的高空。有个山东青年诗
本文定义结合逐日最高、最低温度和降水观测资料,制定了同时兼顾温度和降水持续性的综合性指标,给出了低温雨雪和低温雨雪冰冻事件定义,识别出了我国1951-2011年756个测站的
会议
珍妮弗·洛佩兹(Jennifer Lopez)荣升人母后已很少出席公开场合。目前以照顾龙凤胎为乐的她,前阵子穿上时尚大师Oscar de la Renta设计的小洋装为《Elle》杂志拍照,她昔日以S
微量元素在保持人体健康中具有重要作用,生物材料微量元素分析也已经受到了高源的重视。但是生物材料微量元素分析的文献发表值分散度很大,数据缺凡可比性①。除了生物体的
This paper proposes a parity recognition of blade number and manoeuvre intention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of rotor target based on the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
针对2000~2009年安徽省淮北地区夏季22例暖式切变线暴雨过程,利用MICAPS平台获取的多种资料、NCEP逐6h的2.5°×2.5°再分析资料和T213资料,应用天气分析、对比订正等方法,研
儿童生长发育遵循着共同的模式,这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又因遗传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发育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如发育水平、发育速度、体型、各系统的发育表现出千差万别的
2013年6月6日20时至6月7日日20时,北京地区出现了一次中到大雨天气过程,局部地区降水量级达到暴雨标准.本文详细分析此次过程的大尺度天气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北京S波段雷达
会议
本文通过对1986年在西安市调查的625名11~18岁女中学生月经初潮情况分析,发现女儿月经初潮年龄较母亲提前,二者之间存在直线相关与回归关系,因此,作者提出了以母亲初潮年龄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