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学科是学生们的重要科目,而学好历史是我们每一位公民的责任,回首历史才能更好的展望未来。所以,我们有必要学好历史。
【关键词】导入方法 历史课堂 学生激情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09-01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教授戴安娜诺维茨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历史头脑的民族是健忘的民族”。我国古代著名文史家司马迁也曾这样说过:“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大家也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学史使人明智”。给大家列举出中外名人的名言是想强调,历史在我们的学习中是多么重要。而初中历史则是一门不可小觑的课程,而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想我有责任让学生们爱上历史,要想让同学们用一颗热情的心对待历史,教师在教学时的一些必要的教学方式是使之有效的。经过多次的尝试,多次的教学经验,在历史教学课上使用导入法是行之有效的。那么就来探索下初中历史的导入。
历史课常用的导入法设计多为前后联系式,当然,复习旧课而引入新课,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使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内在联系,体现着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思想,但大多缺少了趣味性,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显得平淡呆板而禁固了学生的思维。因此,不拘一格,因课而导,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课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欲望,那么定会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教学中注重研究导入方式。在备课中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导入方法,有些课有三种导入方式,在上课时根据班级情况再灵活运用。导入方式重视抓住学生兴趣,重视投入小而收效大,抛弃了以前纯粹的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的陈旧方法。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好奇心,吸引注意力
大家都是从青少年的岁月中走过来的,青少年不仅富有活力,好奇心还特别重。遇到自己没听过的事物就会快速进入状态,仔细思考,实在不知道的就会竖起耳朵认真的听,那么我们就可以抓住少年们的好奇心,将即将要讲的知识用一个比较妙趣横生的问题抛出来,沉寂几分钟后会有几个同学跃跃欲试,说出自己的答案,或许真的是大家比较陌生的话题,没有人知道。不管结果怎么样,效果是肯定有的。因为已经激起大多数人的兴趣,他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听接下来的内容,这样就收住了大多数人的心,这样的导入也是提前告诉同学接下来要讲的内容。所以,首先要导入一个比较新颖的问题来抓住同学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二、妙创情景,生动直观
教学实践表明:刺激强度大、变化性大、形象有趣的材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的无意注意,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进而达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功效。一般来说,历史课中的插图是课本重要内容的体现。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及古代遗存尽入画幅,成为大脑兴奋的催化剂,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对初中学生而言,形象直观的材料,比长篇大论更容易接受。利用插图,精心设计导言,是众多导入法中的一种,而且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显著。
如在讲述《两汉经营西域和对外关系》时,在幻灯上投影出秦的疆域图,让学生说出它的大致范围,然后又投影西汉的疆域,请学生两相比较。然后指出在西汉统治时,在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都是西汉的统治范围,这一地区是在西汉统治时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称之为“西域”。那西域又是怎样在两汉时期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呢?通过本课的讲述,我们就能知道原因。这样的导入,既联系了地理知识,把历史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又能抓住学生的心理,起到较好的效果。
三、根据实事,抛出主题
世间任何事物都是有联系的,教师们可以找到以前比较出名的时件,或者根据最近发生的事件,跟学生们进行谈论,找到一个较好的机会提出即将要讲的课程,这样的一个长长的,大家都熟悉事件引出来,那么接下来要讲的内容也不会太生硬,以至于学生接受不了,比如在讲《中国近代史》的时候,教师可以抛出几个撑起近代中国的人物,大家一起来讨论下对这些人的评价,为什么这样认为这样的一个问题就可以引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这样的方法既可以给同学们时间去接受接下来要讲的内容,也可以让同学们带着好奇心上好这节课。
四、细渗理论,强调观点
对于知识尚少、抽象思维能力尚差而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的初一学生还不能进行纯粹的历史理论教育,必须在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将历史理论渗透到实际的教学中去,达到教学目的。在历史教学中,我也注意将历史理论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渗透到导入方法中去,这样的导入方法也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導入的方法有很多种,以上这四种方法只是我单方面从个人这几年的教学经验体会出来的,一定还有别的更好的方法适合导入。但是,不可否定的是,初中历史的导入是十分有效的,大家必须重视这一历史教学方法。总之,我们都是站在提高课堂效率的角度和提高学生们的历史兴趣,从而使同学们的历史成绩能够更上一层楼的角度上去探讨这样的历史教学方法。“学史使人明智”这是句永恒不变的真理。
【关键词】导入方法 历史课堂 学生激情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09-01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教授戴安娜诺维茨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历史头脑的民族是健忘的民族”。我国古代著名文史家司马迁也曾这样说过:“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大家也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学史使人明智”。给大家列举出中外名人的名言是想强调,历史在我们的学习中是多么重要。而初中历史则是一门不可小觑的课程,而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想我有责任让学生们爱上历史,要想让同学们用一颗热情的心对待历史,教师在教学时的一些必要的教学方式是使之有效的。经过多次的尝试,多次的教学经验,在历史教学课上使用导入法是行之有效的。那么就来探索下初中历史的导入。
历史课常用的导入法设计多为前后联系式,当然,复习旧课而引入新课,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使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内在联系,体现着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思想,但大多缺少了趣味性,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显得平淡呆板而禁固了学生的思维。因此,不拘一格,因课而导,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课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欲望,那么定会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教学中注重研究导入方式。在备课中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导入方法,有些课有三种导入方式,在上课时根据班级情况再灵活运用。导入方式重视抓住学生兴趣,重视投入小而收效大,抛弃了以前纯粹的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的陈旧方法。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好奇心,吸引注意力
大家都是从青少年的岁月中走过来的,青少年不仅富有活力,好奇心还特别重。遇到自己没听过的事物就会快速进入状态,仔细思考,实在不知道的就会竖起耳朵认真的听,那么我们就可以抓住少年们的好奇心,将即将要讲的知识用一个比较妙趣横生的问题抛出来,沉寂几分钟后会有几个同学跃跃欲试,说出自己的答案,或许真的是大家比较陌生的话题,没有人知道。不管结果怎么样,效果是肯定有的。因为已经激起大多数人的兴趣,他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听接下来的内容,这样就收住了大多数人的心,这样的导入也是提前告诉同学接下来要讲的内容。所以,首先要导入一个比较新颖的问题来抓住同学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二、妙创情景,生动直观
教学实践表明:刺激强度大、变化性大、形象有趣的材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的无意注意,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进而达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功效。一般来说,历史课中的插图是课本重要内容的体现。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及古代遗存尽入画幅,成为大脑兴奋的催化剂,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对初中学生而言,形象直观的材料,比长篇大论更容易接受。利用插图,精心设计导言,是众多导入法中的一种,而且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显著。
如在讲述《两汉经营西域和对外关系》时,在幻灯上投影出秦的疆域图,让学生说出它的大致范围,然后又投影西汉的疆域,请学生两相比较。然后指出在西汉统治时,在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都是西汉的统治范围,这一地区是在西汉统治时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称之为“西域”。那西域又是怎样在两汉时期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呢?通过本课的讲述,我们就能知道原因。这样的导入,既联系了地理知识,把历史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又能抓住学生的心理,起到较好的效果。
三、根据实事,抛出主题
世间任何事物都是有联系的,教师们可以找到以前比较出名的时件,或者根据最近发生的事件,跟学生们进行谈论,找到一个较好的机会提出即将要讲的课程,这样的一个长长的,大家都熟悉事件引出来,那么接下来要讲的内容也不会太生硬,以至于学生接受不了,比如在讲《中国近代史》的时候,教师可以抛出几个撑起近代中国的人物,大家一起来讨论下对这些人的评价,为什么这样认为这样的一个问题就可以引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这样的方法既可以给同学们时间去接受接下来要讲的内容,也可以让同学们带着好奇心上好这节课。
四、细渗理论,强调观点
对于知识尚少、抽象思维能力尚差而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的初一学生还不能进行纯粹的历史理论教育,必须在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将历史理论渗透到实际的教学中去,达到教学目的。在历史教学中,我也注意将历史理论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渗透到导入方法中去,这样的导入方法也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導入的方法有很多种,以上这四种方法只是我单方面从个人这几年的教学经验体会出来的,一定还有别的更好的方法适合导入。但是,不可否定的是,初中历史的导入是十分有效的,大家必须重视这一历史教学方法。总之,我们都是站在提高课堂效率的角度和提高学生们的历史兴趣,从而使同学们的历史成绩能够更上一层楼的角度上去探讨这样的历史教学方法。“学史使人明智”这是句永恒不变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