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内侧松解并旋转皮瓣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sh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本文复习了100例已经手术证实为膝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术前诊断方法。对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和KT-1000膝韧带测量尺的诊断正确性进行了比较。所有病人分别都在清醒状态及全麻下进行检查,Lachman试验和KT-1000韧带测量尺都有很高的阳性率,轴移试验在麻醉下有很高的阳性率。前抽屉试验作为膝前交叉韧带之诊断不够满意。
期刊
期刊
采用10侧新鲜尸体膝关节,屈曲90°位,测量ACL附着区中心点连线在冠状面和矢状面上的投影角,及其延线在股骨外髁和胫骨髁关节外的位置,同时测量了ACL股骨附着区中心点距膝前体表的深度。以此为依据,设制了一种定位导向器,屈膝90°位操作,骨道经胫骨内髁入关节,恰通过ACL两附着区中心,由股骨外髁穿出,呈直线且一次完成。所钻的骨道符合“等长”重建的要求,并便于在关节镜下重建ACL,临床上对7例陈旧性A
期刊
本文对脊柱骨折或合并脊髓损伤的112例,应用CT扫描检查,探讨其在脊柱损伤临床上的应用价值:(1)提供诊断与分类依据;(2)对合并脊髓损伤者提供病因与病理的依据;(3)指导治疗方法;(4)找出早期手术失败原因。本文强调有以下适应证时须作CT扫描检查:(1)椎体不稳定的压缩性骨折;(2)椎弓关节突骨折;(3)外伤性脊髓损伤;(4)脊柱损伤早期手术未达到预期效果者。
期刊
本文报道40例颈椎损伤患者的CT和CTM检查,其中手术18例,符合率为100%,CT扫描能从横切面、矢状面和冠状面上(即三维影象)清楚地显示出颈椎骨性及椎管内软组织结构,在证实椎体骨折、骨折片突入椎管、颈脊髓受损、颈椎间盘突出、椎板骨折以及与某些疾病的鉴别等方面,CT扫描优于常规X线检查,讨论了CT在颈椎损伤诊断、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本文报道3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行切开复位哈氏棒内固定,术前术后CT检查的定量分析结果。造成脊髓受压的原因大都来自椎体的后上方三角形骨块,哈氏棒虽可使脊柱恢复正常的连续性,但对椎管内骨块只能部分复位,脊髓通常仍有受压,特别是骨块有旋转或游离时。椎管受压程度与伤时神经功能也无确切关系。
期刊
应用超声诊断仪对三个创伤截肢的新鲜下肢标本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图象能清晰显示正常膝内侧副韧带的轮廓和结构,也能表现韧带断裂的情况。在临床上,对5例临床诊断为膝内侧副韧带断裂者(后经手术证实)进行B超检查。对比健、患两侧B超图象可明确显示出:断裂韧带明显增厚,断裂处呈一低回声暗区;外翻应力下患侧内侧关节间隙增宽,断裂暗区扩大。根据以上实验室和临床研究,作者认为,B超图象对诊断膝内侧副韧带断
期刊
本文报道了8例以小腿次要动脉——腓动脉为血管蒂的小腿外侧皮瓣作顺行或逆行转位修复小腿及足部皮肤缺失的经验。2例作顺行转位覆盖小腿皮肤缺失,6例作逆行转位覆盖足部皮肤缺失。结果7例成功,1例失败。手术难点为游离腓动、静脉,并提出了两点改进意见。讨论了皮瓣选择、皮瓣形状与皮动脉位置的关系及皮动脉解剖变异等问题;重点讨论了逆行皮瓣存在静脉受阻问题,这也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可作腓静脉与大隐静脉吻合来解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