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初中写字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能写一手漂亮的汉字也是一个中国人人文素养的具体体现。写字应该从中小学生抓起。当前初中阶段写字教学质量不容乐观。
  
  1问题
  
  1.1对写字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不少人错误地认为电脑无所不能完全可以替代人的辛勤,练字没有必要,写好字不再是难事,王羲之为练字洗出墨池的典故已没有现实意义。于是,教师写字的示范意识被淡化了,在笔者观摩到的、级别较高的省市级语文比武课、公开课中,课件演示完全代替了教师的写字示范。连优质课都这样,平时的语文教学就更不用说了。写字课名存实亡,课表中安排的写字课常常挪做他用。考试评价时分数论英雄,只考察答案的对与错,字的好坏被忽略。
  
  1.2对写字教学的目标理解不够。写字教学有“会认、会写、会用”的“三会”目标,不少教师对“会写”目标的理解存在误区,仅仅满足于学生不写错别字、把字写正确就可以了,忽视了“会写”还有把字写好、写美观的要求。学习生字词后,许多教师往往强调要写多少遍来记住字的笔画笔顺,以达到能正确书写的目标。结果大量的、重复机械的抄写、罚写影响了把字写美观,有了数量,少了质量,这样就造成重识记轻书写,这是一个误区。
  
  1.3忽略写字好习惯的养成。笔者曾听说过学生写“中”字的故事:七年级学生学写“中”字时,写了4笔;到八年级时只用3笔或者2笔就写成了;到了九年级时,就可以一笔写成。
  大量的调查也说明,中小学生写字,年级越低、年龄越小,字写得越认真,越好;同一个学生,铅笔字要比钢笔字好,刚学钢笔字时写的字要比后段的要好。字为什么会越写越差?这主要是学生写字的习惯养成问题。
  
  1.4重硬笔书写,轻毛笔书写。毛笔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书法艺术,中小学生学习写毛笔字意义深远。现在有种怪现象,学生在学校内练毛笔字的少,校外请辅导老师上书法培训班的多。究其原因,一是学校安排的写字课时间太少,一般是一周一节写字课,还要写钢笔字,练习的时间不够;二是我们有的老师本人的毛笔字写得不怎么样,指导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
  
  2对策
  
  2.1端正认识,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要求。“课标”对写字教学有很具体的要求,“课标”不仅提出了“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等技能目标,还提出了“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书法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等美育目标。写好字是学生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这不仅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体现,还能锻炼人的毅力,培养审美情趣。学生写好字很有必要。
  
  2.2培养书写兴趣,重视良好习惯的养成。一是要改进识字方法。识字要循序渐进,多认少写,讲究科学规律。字不是写得越多越好。大量的事实证明,往往由于写字数量太多,根本无法保证质量。我们要抛弃那种靠大量重复抄写、靠追求数量来巩固识字的低效率方法。要让学生把写好字当成美的享受,不能成为负担。调查学生,都有罚抄课文和生字的经历,有的是因为违纪,有的是老师当作业来布置的。二是重视好习惯的养成。我们都知道写好字是一个习惯养成问题。写字好习惯的培养要持之以恒,下笔就要有把字写好的念头。教师往往强调课堂作业的写字质量,放松课外练习的写字要求,这是不行的。不仅语文老师要强调,写字课要强调,所有的老师都要参与,形成合力。三是要榜样激励。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教师要苦练基本功,加强写字示范,切不可滥用多媒体,用电子演示文稿取代教师的板书。
  
  2.3改革写字评价。字写得好也是一种语文能力,过去我们往往忽视对学生写字进行全面评价。新课程改革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准确的评价,“课标”强调“关注学生写字的习惯和良好姿势,关注对写字的态度”。我们要把写字纳入学生的语文学科评价中去,用评价促写字。象考试时给卷面分的做法就应该大力推行。
  
  2.4加强毛笔书写指导。虽然毛笔已经不再作为主要的书写工具,但是毛笔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书法艺术,现在不少外国人都在学写毛笔字,作为中国人,更有学习的必要。作为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毛笔书写应该从小抓起。现在有不少人错误地把写毛笔字定位太高,这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学生学写毛笔字,不是期望人人成为书法家,而是为了陶冶情操、传承民族文化。所以培养学生写毛笔字的兴趣是第一位的。另外要加强教师的书写示范,讲究指导方法。还要注意,写毛笔字不能急于求成,贵在持之以恒。
其他文献
数学学习活动的展开,总是在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引导下进行的。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问题是学生探索的起点,更是激发和维持学生探索的动力。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体,新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的提出是数学学习活动的开始,而问题的的解决则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目的。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呢?下面简要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1算一算    数学知识往往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
期刊
初中英语教学中,记单词是学生学英语的一个薄弱环节,帮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最高效率地牢牢记住所学的词汇,是英语教师要致力研究的课题。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怎样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作了一些探索。    1对学生进行瞬间记忆训练    教育心理学者研究“痕迹理论”所得出的结论指出:“凡是已经识记过的事物都有在大脑组织中以某种形式留下痕迹”。记忆痕迹在脑中的储存分三种情况:瞬间记忆、短时记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层。”在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又说:“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学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这充分明确了语文教育肩负着审美教育的使命
期刊
1复习导入    1.1小朋友们,听说大家都很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就这给大家带来两则谜语,想听听吗?“身体米粒大,力气可不小,夏天搬粮食,冬天洞里躺。”请大家打一昆虫。(生:蚂蚁。)出示蚂蚁图片并板书“蚂蚁”。    1.2“绿色衣服青色衫,武功不如嗓门亮,夏天自在把歌唱,冬天怕冷饿得慌。”猜猜这又是说的哪一种昆虫?(生:蝈蝈)出示蝈蝈图片并板书“蝈蝈”。    1.3(补齐板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
期刊
在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几周以后我上了一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现作如下反思。  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上的一朵奇葩,几千年来名篇佳作浩如星河,更有许多经典成为千古绝唱。这些诗词不但有优美的意境和语言,而且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人生的哲理,学习他们就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培养他们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和追求。《水调歌头》就是这些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历来为人们所推崇。教好它,让学
期刊
在课堂上,师生互动固然重要,生生互动更具独特魅力。因为,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都是学习较好的学生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从某种程度上说,那些学困生的某些思维,抑或是某个闪光点往往能补充优等生的不足,学生之间的学习水平差异通过合作探究、互动研讨渐渐缩小。时间长了,就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连为一体,同步前进。下面结合实践,谈谈如何利用小组合作来实施差异教学.    1课前预习性作业,为课堂上的差异互补做好铺垫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经历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供恰当的机会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只有这样做,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探索和
期刊
近年来,许多地方,许多学校将“把字写好”、“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扎扎实实地抓好抓实。特别是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写字教学的通知》出台后,对于切实改变写字教学一直未引起重视的状态起到了巨大作用。学生的写字水平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提高。然而,由于众多原因,当前写字教学还存在着不少误区:  误区一:练用分离。(以高年级为例,下同)高年级课程较多,作业量大,写字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已经成了教育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巴班斯基指出:“创造必要的教学物质基础,显然是有效地和高质量地发挥教学教育过程作用的条件。”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与媒体技术的整合将发挥出无与伦比的优势。    1用多媒体的音像技术,创设情境,使数学内容趣味化   
期刊
【摘 要】 语文学习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是情感。多媒体等电教技术的应用以生动逼真的形象、独特的呈现性质,极强的表现力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效手段,它能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巨大的情感磁场,让学生的情感在语文课上奔腾而出。利用多媒体等电教设备进行教学可以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成有声有色的图象,化静为动,变虚为实,让学生以兴奋的状态投入到课文学习中,学习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关键词】 情绪情景情趣情感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