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践的角度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创新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ord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对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应用题就是提高对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小学数学的应用题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对于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需要高度重视。作为教育者,应当积极分析教学问题,并且进行反思,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问题;方法创新
  数学是一门发散思维较强、具有逻辑性的学科,而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提高方面,很多老师采用“题海战术”,一味通过做题来提高学生成绩。显然,在如今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了一些弊端。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应用题对于学生日后数学思维的培养以及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小学数学应用题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于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起着奠基作用。
  在传统的对于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上,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题型固定、不能做到与实际相结合等弊端。老师对于应用题只是一味的讲述,学生也只是用来听,这样对于应用题的理解不够透彻,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其次,小学生的思维并未完善,他们只能通过感官去理解,因此,小学应用题应当取材于实际,将实际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热情。最重要的是,在小学教学中,老师往往是重视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老师将数学应用题划分为几类,每一类都有固定的解题模式,这种模式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不到培养。以上这些弊端对于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掌握是很不利的,因此,需要老师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对于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创新策略
  1.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应用解决问题策略
  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解决问题”的目标,就是“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要求。面对此要求,老师应当鼓励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一题多解,通过多样化方法。如在人教版小学中有这样一道应用题“几比几多多少”,而在原来课改前总是以两个人东西的多少来比较,对于小学一年级孩子的思维理解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很难以理解,这类题对于学生去领悟其中的数学意义比较难,只是一味去抠字眼,去划分题型给出解题框架,这对于学生数学的提高是很不利的。新课标改革后的题目设置,更多的是让学生对于数学运算的理解与领悟,将解决问题与数学运算相结合。在教学中,老师应当有意识地去帮助学生应用解题策略,如逆向思维法、猜想验证、画图分析、通过测量工具解决问题,以及化繁为简等解题策略,能够使学生掌握一些必备的解题策略,促进学生对于应用类题目的解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信息采集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对于应用题的解决的首要要求就是“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然后用数学的思维提出问题。老师应该有效把握题中隐含的意思,并加以利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能够培养学生从情景中发现、收集数学信息,并且能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与此相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人教数学课本中,会有这样的应用题,给出一幅画,让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并作答。学生就有可能对这幅画进行文字描述,这显然是与数学没有任何联系的,而如果老师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向学生提问,从这个图你能看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表达便会与量有关,能够应用数学思维去看待这些情景。老师对于学生正确的引导,能够使学生发挥想象,积极意义思索问题,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思维去看待事物。与此同时,数学老师可以在班级课堂中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以此来增强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小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具有强烈求知欲,老师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小组合作竞争机制,可以有效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教学过程中,还提高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题目结构的能力
  对于应用题解答的第一步,便是对题目的理解,能够对题干信息进行有效采集,正确分析题目结构。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题目结构的能力,是解决应用题的关键。如有这样的应用题,在一片草原上,一匹马能够吃一个月,两匹马能够吃十天,那么三匹马呢?面对这样问题,应当想到草会生长,假定每天草的生长速度是一定的,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去理解题目,一匹马一个月吃掉原有的草以及三十天长的草,两头牛十天就吃掉原有的草以及十天生长的草,引起学生的思考。然后,因為这些草是不知道数量的,我们可以以一匹马每天吃草X份,这样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果。培养学生分析题目的能力,决定了学生对应用题的解答的关键。
  三、结束语
  对于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与实际相结合,将生活的情趣融入到数学课堂,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数学学习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老师,应当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赵艳辉,石迎春.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对“买新书”的个案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11).
  [2]刘友红.浅议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05).
  [3]朱锦琼.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研究[J].教育界,2015(08).
  [4]蒋金花.从实践的角度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创新[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01):27.
其他文献
一、精心设计每节课,激发学习兴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笔者从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开始,让孩子们喜欢上英语课。如,在Asking the Way这一课中,go straight, turn left, turn right是本节的重、难点,在操练环节,笔者设计了“声控机器人”的课件。只要大声说出:“Go straight.” “声控机器人”就会慢慢向前移动一步,“Turn left.”,它就向
期刊
今年春节,你和爷爷/爸爸/大爷/叔叔/舅舅/姐夫/小姨子/同学/同事/战友……喝了几瓶?rn年终岁末,我们在享受着春节欢乐气氛的同时,亲朋好友聚会明显增加,喝酒助兴也是在所难免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下,教师对于作业的评价一直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教师应该深入细致研究作业形式的设计以及批改评价,只有教师用多种形式设计作业,并且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学生才有可能在评价之中获得满足和喜悦,对之后的学习充满信心。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发展性评价  为学生批改作业一直是小学老师必备的一项常规工作,但其实批改作业这项工作对于指导学生学习以及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和调整学习方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众所周知,教学评价既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也是保证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在教学实践中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  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导向性。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不是简单的肯定或表扬,应该在正确处激发潜力,在错误处激发信心,为学生指明方向。例如:在教学《故乡》一文时,我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来探讨“‘豆腐西施’怎么会变成现在这样呢?”这一问题。同学们结合课文各抒己见,所
高校学风建设应坚持“以学生为本”,正确处理好“教育强制”与“教育霸权”、“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引导”与“强制”、“继承”与“创新”、“建设”与“评估”的关
在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之际,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日益突出。分析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成因,探讨在教师培训工作中丰富完善培训内容,与时俱进;根据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强弱的各个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