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195084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标指导下,以人教版八年级《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课为例,充分挖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所蕴含的生物课程资源,在南宁市五象教育集团龙堤路初级中学实施教学,以考试成绩和包括知识获取、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四个维度的问卷调查作为评价方式。结果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考试成绩有显著性差异,且实验班在上课前后在知识获取、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三方面有显著的转变,在学习态度方面差异不明显。本文从实践的角度提出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策略,旨在让生物课堂与社会热点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会责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社会热点;初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
  生物学课程资源是指生物学课程实施可利用的所有资源。《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要积极开发与应用课程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牢固理解与掌握生物学知识。”多元的课程资源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高效的生物课堂,辅助学生学习,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初中生物的学习应注重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生物课程资源是值得每位生物学教师思考的问题。
  2019年12月以来,首先在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起了国内外高度关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迅速投入到战“疫”一线。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生物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笔者基于疫情,提出初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策略,旨在对中生物学教学有所启发。
  1 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南宁市五象教育集团龙堤路初级中学进行,以八年级4班(对照班)和5班(实验班)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4班34人,5班30人,均为平行班,由同一教师进行教学,平时考试成绩相近。
  1.2研究内容
  本研究挖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与初中生物学知识相关的课程资源,并将其应用到初中生物实践案例教学中,研究其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影响,以期为初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丰富提供参考。
  1.3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
  1.3.1案例分析法:以人教版八年级《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课为例进行教学,对照班使用普通教案进行教学,实验班使用融合疫情资源的教案进行教学,课后2天内对实验班和对照班使用同一套试题进行考试。试题一共20个选择题,每题5分,满分100分,其中最后5题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进行考查。
  1.3.2问卷调查法:实验班在教学前和教学后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含知识获取、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四个维度,每个维度3个题目,共12题。每题设置了“非常符合”“基本符合”“基本不符合”和“非常不符合”4个程度,分别对应4分、3分、2分和1分。
  将考试成绩与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用SPSS23.0处理,通过对比分析教学效果。
  2 教学案例分析
  2.1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并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2.1.1说出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举例说出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1.2通过传染病的资料分析,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3初步形成关注社会问题的习惯,并能关注健康生活,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2.2教学过程
  2.2.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人新课
  Worldometers世界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5月22日12时54分,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累计确诊病例突破519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33.4万例,给人的生命健康和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发问:我们都知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可以传染的,那么究竟什么是传染病呢?
  设计意图: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2借助资料分析,形成科学素养
  活动1:探究什么是传染病?
  2.2.2.1资料展示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肺结核、近视、病毒性结膜炎、贫血、龋齿、蛔虫病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问:你患过以上哪些疾病?你认为哪些是传染病。
  2. 2.2.2以近视和病毒性结膜炎为例,总结传染病的概念。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构建传染病的概念,便于学生理解。
  活动2:探究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资料展示: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0年3月3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引起的,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
  第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第二,经呼吸道和密切接触是传播的主要途径,居家隔離、出门佩戴口罩能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第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涵盖各个年龄层次,从刚出生17天的新生儿到90岁的高龄;而对于流行性感冒而言,与青壮年相比,老人、小孩更易患病。
  设置问题:①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途径,为什么居家隔离、出门佩戴口罩能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②为什么老人、小孩更易患流行性感冒?③根据上述资料,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要经过哪些环节?
  设计意图: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代替课本的流行性感冒进行资料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同时,进一步养成关注社会问题的习惯。
  活动3:探究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结合课本75页的资料并图文展示:
  首先,疾病预防控制局1月27日颁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通用预防指南:①尽量减少外出活动;②公共场合佩戴口罩;③随时保持手卫生:咳嗽打喷嚏、用餐前、准备食物前中后等场景要经常洗手,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④居室勤开窗通风;⑤多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力。   其次,我国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研发:①1月24日,中国疾控中心成功分离中国首株新型冠状病毒毒种;②3月16日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展开临床试验;③重组新冠疫苗目前开展了三期试验:I期主要评估疫苗的安全性以及能否产生免疫应答;lI期主要调整和完善临床疫苗接种的程序和手续,并获得不良反应等统计数据;III期临床研究主要评估疫苗的有效性。
  最后,根据新华社2月3日消息:武汉开展全城消毒作业,日均消杀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
  设计意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措施人手,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构建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2.2.3课堂小结与反馈
  引导学生用概念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考试成绩分析
  将考试成绩进行统计,由表1可知,实验班的平均分为69.83,对照班的平均分为62.65,相差7.18分,从两个班的平均分来看,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平均分出现了一定差异。表2的考试成绩独立样本检验结果显示,使用方差分析做的显著性差异检验中F值为0.761,Sig值为0.386,说明两组的方差具有齐性。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做T检验,Sig(双尾)的值为0.044<0.05,说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差异具有显著性。
  a.Wilcoxon符号秩检验
  b,基于负秩。
  通过表3可以看出,采用威尔科克森符号秩检验:在知识获取、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三个维度的Sig(双尾)值分别为0.011、0.018和0.013,均小于0.05,可认为在融合疫情进行教学的前后学生在知识的获取、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三方面发生了显著差异。而学习态度的Sig(双尾)值为0.251>0.05,尚不能认为在融合疫情进行教学的前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传染病的知识结合进行教学,不仅能增加学生对疫情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促进学生对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以及预防这些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更能让学生能从生活中找到学习生物的乐趣,关注社会热点,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结束语
  初中生物教师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并善于运用多种策略挖掘课程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转变思想,优化各类教学资源。唯有如此,课程资源才能更淋漓尽致地发挥其教育功能,更好地服务于生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184号)[EB/OL]. (2020-03-03) [2020-06-1] http://www. nhc. gov.cn/yzygj/s7653p/202003/46c9294a7df e4cef80dc 7f5912eb1989.shtml.
  [3]疾病預防控制局,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与预防指南[EBI01]. (2020-01-27) [2020-05-20]. http://www.nhc. gov. cn/jkj/s3578/202001/9e73060017d744aeafff8834f c0389f4. shtml.
  [4]张琳,李燕,安志杰,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研发进展[J/OL].中国疫苗和免疫(2020-05-26) 1-12 [2020-06-02].http://kns. cnki. net/kcms/detail/ll. 5517.R. 20200525. 1816. 002. html.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來,央视持续推出《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等一系列文化类综艺节目,掀起了一股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这类综艺节目以“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为宗旨,选材广泛、制作精良、底蕴深厚,是高中语文课外学习资源的有益补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笔者以优质文化类综艺节目为载体,进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与学生共建班级《朗读者》,实现了特色语文学习活动的创设。  ◆关键词:文化
期刊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折纸活动作为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其不仅能够开发幼儿思维想象,还能锻炼幼儿手部肌肉。将地方旅游文化积极融入到折纸活动中,能够达到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扩展幼儿学习空间的目的。本文就南通狼山旅游文化下的幼儿园折纸教学展开探讨。  ◆关键词:地方旅游文化;幼儿;折纸  折纸
期刊
◆摘 要: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的互动,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更是双向交流、双向提升的过程。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习,在课堂上只有积极的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才能引领学生掌握最基础的语言知识,提升综合能力。  ◆关键词:增强互动;提升能力;高中英语教学  高中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学生能够获得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学生的听读说写能力,而学生每一项能力的提升都应该建
期刊
◆摘 要:“云录制”诞生于新冠肺炎疫情来袭的全媒体时代,连线访谈类节目《呼叫027》则依托央视强劲的新媒体平台应运而生。运用个案研究法,从功能性、人际性、真实性、延期性对《呼叫027》的口语传播特征进行分析,继而认为其是线上访谈类节目制作与传播的一次有益嘗试。  ◆关键词:云录制;口语传播;《呼叫027》  “云录制”诞生于全媒体时代与新冠肺炎疫情相遇的特殊语境下,短短数月,以云技术为基础的“云录
期刊
◆摘 要: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我们在培养孩子知识技能的道德情操的同时,一定不要忘了,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如防止孩子被坏人偷走、过马路的安全规则、疫情期间卫生安全、小心触电、小心有毒、禁止下河游泳、紧急出口等遵守安全规则;知道简单的求助方式,遇到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时,知道要拨打110、120、119等求救电话。具体措施我们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保护自己、防止盗贼  当今社会,在国家迅猛发展的
期刊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识字是一项重要且艰巨的任务。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其实我一般还是沿用最初的教学模式。在教授新课的时候,首先集中出示本课的生字,接着让小老师带读,全班跟读,然后去掉拼音全班读,或者指读,接着问孩子你们如何用自己的方法识记住这些生字?每次这几个环节完成之后,时间都已经过去大半了。这样的课堂效率着实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具有自尊心强、好胜心强等心理特点,加之他们缺乏足够的社会实践经验,因而其心理往往脆弱且敏感。反映在生活中就是,他们喜欢表现自己,以获得来自他人的关注与表扬,同时,一旦人们对其行为加以称赞,学生就会以此为标准使自己行为更加规范化。因此,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德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应当学会用爱感化学生,用心教育学生,进而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用爱;用心
期刊
◆摘 要:近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虽然在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仍然存在偏差,造成就、问题突出。出现这样的问题,最直接的原因是职业教育的课程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中职语文教学未完全摆脱以文本讲授为主要内容的普通教育模式。虽然这种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学科知识基础,但其学习内容与职业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有的甚至脱节。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能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具体事例分析,来探讨翻译项目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及挑战。在阅读SSS保险集团2012年年报翻译这一文章之后,深有感触。在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翻译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打好坚实的专业知识,我们还要提高自己的团队合作和沟通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以及本地化软件的使用能力。本文首先会分析这一具体事例,提出翻译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的意义,以及高校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从而使翻译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工业文明随着经济繁荣而发展,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但随着经济追求的不断提高,“理性化”被越来越多地提倡,普遍性地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而导致公共伦理的丧失。“信仰丧失”的工具理性至上让社会普遍冷漠。因此,韦伯和梅奥分别在书中提出了针对现代工业文明出现问题的研究,现代工业文明下公共伦理仍处于困境之中。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化水平极速提高,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