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项目成本管理风险、问题与对策探讨

来源 :铁道建筑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999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可以避免设计、采购和施工的矛盾,促进三个阶段的深度融合,减少由于设计错误、疏忽引起的变更,能够显著缩短工期,减少项目成本。但EPC工程总承包项目模式在成本决策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错报和漏报风险,极易引发各种成本管理风险。本文结合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分析总结了成本管理风险识别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并通过上饶高铁新区七条路工程项目实践,证明了EPC模式优势,达到了创收创效的目的,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相较于单基坑开挖,邻近双基坑同步开挖对周边土体位移、围护结构变形与受力的影响具有复杂的叠加效应。以相邻两基坑同步施工时的实际监测数据为依据,利用PLAXIS 3D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邻近双基坑采用不同的单层土体开挖方式对基坑围护结构水平变形及土体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单层土体一次开挖的施工方式,采用单层分块开挖将有效减小邻近双基坑两侧围护结构的最大水平变形、坑外地表沉降和坑内土体隆起。同时,单层土体分块开挖的施工方式对围护结构最大水平变形的减小比例具有随着施工工况进行不断累加的趋势。
依托苏州轨道交通S1线区间工程,本文研究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高速公路的施工关键技术和安全性评估。结果表明:盾构隧道推进引起的地面纵向沉降变化规律分为先行沉降、掌子面前的沉降与隆起、尾部沉降、尾部空隙沉降和长期延续沉降共五个阶段;理论计算得到单线和双线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最大值分别为3.62 mm和6.16 mm,影响范围分别为线路中心两侧40 m和100 m;盾构隧道施工对高速U槽段的影响在安全控制范围内;通过划分盾构隧道施工影响区,保持盾构开挖面的稳定和盾构密封以及控制二次注浆施工参数可对盾构下穿高速
高速铁路整体箱梁外形尺寸大,与隧道壁之间间隙很小,这就导致运架设备在通过隧道进行施工时存在通过性差的问题,增加了施工难度。DJ1000型架桥机是针对最新40 m 1000 t高速铁路双线桥梁和隧道结构而研发的单臂架梁施工设备,二号柱体的转动功能和大伸缩量的柱体结构使该机在进出隧道口工况施工具备独特的优势。以杭绍台高铁桥梁施工为例,介绍了架桥机通过隧道、出隧道口2.5 m以及进隧道口末孔桥的施工作业要点,并针对出隧道口首跨零距离架梁的特殊工况施工提出了解决措施。本文旨在对高速铁路大吨位简支桥梁在特殊环境下的
为保障盾构下穿潮汐河过程中的施工安全,以青岛地铁四号线沙子口站~崂山第六中学站区间施工为背景,分析了工程建设的重难点,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综合控制技术措施以降低施工风险,主要包括河床加固、盾构掘进参数动态调整、盾构土体改良、洞内注浆等。此外,在盾构下穿潮汐河施工工程中,对地表沉降以及盾构参数指标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盾构下穿潮汐河期间,通过河床加固,并根据潮汐水位、出渣量、监控量测反馈数据及时调整盾构掘进参数、洞内注浆参数,确保了下穿顺利施工,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18年7月中国铁建牵头成功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城市地下大空间安全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太原市姚村综合管廊工程作为课题五“城市地下空间施工快速装配支护技术”的示范工程,依托该工程研究城市浅埋地下空间盖挖快速装配支护施工技术:从地下大空间机械化开挖施工、结构快速装配支护、快速恢复道路等多个施工工序详细介绍综合管廊浅埋盖挖快速装配支护一体机配套施工方法。经工程实践证明,浅埋盖挖快速装配施工技术可为城市复杂地段的市政综合管廊施工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针对昌赣客专CRTSⅢ型先张轨道板预制技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优化分析。改进了轨道板蒸养技术,保证了养护的均匀性;采用网格式水养池设计,杜绝了轨道板水养过程中的倾倒现象;使用研制的“轨道板脱模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轨道板脱模时人工操作不同步的问题;使用研制的“立式轨道板运输车”,解决了轨道板运输不安全,操作不方便的问题;优化了混凝土垫块及相关施工工艺,消除了轨道板表面垫块印记。此轨道板预制技术成功应用于昌赣板厂,在提高工效、降低安全风险、节省成本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以期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和
针对兰新高铁部分水泥土路基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路基上拱病害,采用了从轨道的轨面高程及水平位移的变形、裂缝情况、路基填料的膨胀性、分层易溶盐成分及含量、填料含水率等方面开展的现场调查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地基或路基填料中高含量的硫酸盐和水泥为路基上拱的提供物质基础;防排水措施不足引起表水下渗,致使路基含水率升高为其提供产生反应条件;路基上拱幅度与路基填料中的水泥、硫酸盐、石膏等含量具有正相关性;本段路基上拱主要原因是由于硫酸盐侵蚀水泥改良填料形成钙矾石、硅灰石膏的过程,产生膨胀变形造成的。基于其上拱成因,上拱地
某在建高速公路高架桥地处山岭重丘地区,其3#墩因右侧山体边坡多次滑塌,导致3#墩左幅墩柱出现纵向偏移,墩柱出现多条横向裂缝,系梁出现竖向贯通裂缝等病害。为确保桥梁结构安全,通过对墩柱的病害分析和纠偏处治方案的比选,采用自平衡反力架对墩柱及帽梁进行纠偏复位,新增桩基和承台,对原墩柱裂缝进行封闭处理、植筋及外包混凝土加固等措施进行处治,以达到纠偏处治效果,满足了桥梁的验收及使用要求,可为今后类似桥梁情况提供参考与借鉴。
银西高铁彬县隧道是全线最长隧道,具有工程地质复杂,围岩对各工序影响较大,尤其仰拱受Ⅳ级围岩影响较大,同时,存在砂质富水弱成岩出渣难工效低、掌子面月进度受仰拱进度制约影响大、富水地层易沉淀抽水困难等难题,致使整个隧道工期进展较为缓慢。为此,通过砂质富水弱成岩三台阶快速开挖技术、仰拱双栈桥快速施工技术、砂质富水弱成岩旋流脱砂排水技术的应用,优化了作业工法,提升了成洞质量,保障了施工安全,将各洞口最高进尺提升至130 m/月,解决了长大隧道反坡排水出渣难题,实现了该隧道的按期顺利贯通。
长寿长江二桥地处三峡库区V型河谷处,水流湍急、航道狭窄,传统钢箱梁吊装工艺无法满足现场实际需求。为了保证施工顺利进行,依托Midas有限元分析软件平台,建立长寿长江二桥悬索桥模型,针对对称与非对称吊装工艺下结构响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实际施工中采用的主梁不对称架设方式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案下主索鞍与成桥位置的里程差接近,竖向压力值、主缆平切角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吊装前期索夹两侧主缆折角较大,最大值均为3.7°,后期逐步减小;主缆高程整体变化趋势相同且钢箱梁吊装完成后的主缆高程一致,对于钢箱梁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