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设计 重 点突破 全面应用

来源 :信息化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min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聚焦
   “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实施信息化的引领和带动战略,不断提升对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服务能力。
  找准现存问题,推进顶层设计
  针对思想观念、数据、业务和应用四个方面突出问题,根据规划、土地和地矿三方面管理职能,按照“保障发展、保护资源、优化城市发展空间”的职责定位,开展了信息化顶层设计,构建“全业务、全方位、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在系统设计上,构建“二网、一中心、一平台、一门户”的系统框架,促进市、区县、乡镇三级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实现三级管理业务和信息系统的实时在线运行。
  在系统建设中,以数据为中心,建立集中统一的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要素数据库,实现地下、地表、地上各类信息的集中统一、内在关联、标准管理。
  在系统应用中,主要业务审批过程实现网上综合办理,业务系统、公务系统、内部管理实现有机集成;所有非涉密公务全部在网上单轨运行,全面实现文档一体化、办公督察催办自动化、文件分发归档智能化。
  在信息服务方面,利用统一、实时的在线数据,针对个人、企业法人、相关政府部门的不同需求,形成标准化、制度化、分层公示的规划国土资源信息服务产品。
  转变政府职能,实施管理创新
  利用技术手段,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管理创新,构筑“1332”即“一个平台、三条主线、三个层面、两个要素”的管理新格局。
  “一个平台”:是以规范管理为核心,以提高行政效能为目标,着力构筑全市统一的管理平台。目前基本构筑了全市“一张图”,空间上涵盖地下、地表、地上,时间上贯穿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全市统一数据平台,并加强动态维护,能较好反映规划国土资源的数量、质量、布局、潜力、变化趋势,为加强行业管理和保障社会经济科学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三条主线”:实行管理、办理和监测“三分离”的工作制度。管理上,各业务处室的工作重心正由一桩一件的事务性审批转向宏观管理,工作角色由以往既制定规则,又负责审批,转为主要负责制定政策和业务指导。办理上,建立综合业务审理中心,推动行政审批事项实施集中式、标准化行政审批,实现“阳光”下操作。在监测方面,着力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统一监管平台,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有效规范具体行政行为。
  “三个层面”:是通过网络和应用,形成市局、区县局、基层规划国土所三级分工合作、协同办公的管理体系。市局重在政策设计制定和监管,区县局重在组织协调和推进,基层管理所重在具体操作落实。
  “两个要素”:是指所有的数据信息必须“落地”;必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动态更新。
  依托信息技术,促进精细化管理
  一是实施“三线管控”,保护资源,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将“建设用地控制线、产业区块控制线、基本农田控制线”纳入统一数据平台,并实现“自动比对和机器管控”,确保基本农田不被占用、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不被突破,工业用地更加集中,布局更合理。
  二是建设土地交易市场,保障土地资源配置的公开、公正和公平。依靠“制度加科技”,对交易主体、交易客体和实施主体的各项操作权力作了刚性的制度设计,形成了较为严密的阳光交易体系,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交易环境。
  三是利用DSM技术,完善土地执法监察体系。通过DSM、卫片核查和日常执法巡查,提高土地执法监察能力,做到 “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形成整治违法用地的高压态势。
  四是“集群化、产业化”,做好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一是积极推进地质资料汇交法制建设,扎实推进地质资料汇交、收集、整理工作。二是积极推进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工作,提升地质信息多元化服务。
其他文献
近30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人口的日益增长,城市中的现有交通状况已不能满足人们日常出行的需要,地铁工程的开发与利用顺势而生,其发展趋势为地铁基坑面积与基坑深度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成为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一种情感教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融人了情感,才能吸引学生,取得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