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主权基金”的兴起和壮大,让西方那些一贯对外国投资采取欢迎态度的政策制定者们渐显尴尬。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时下,美国政府等在抓住这一“救命稻草”后,又开始害怕外国政府可能将其所持有的巨额美元转化为投资基金,以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地区购买公司股份、不动产、银行等资产。尽管美国等西方官员对主权基金心怀芥蒂,但却根本无力阻止全球主权基金崛起的势头。中国、海湾国家、俄罗斯以及其他从出口工业品、石油、天然气等聚集了大量外汇的国家,目前正在寻求从这些外汇中获取更大收益。这些总计约2.8万亿美元的主权基金控制的资本比所有对冲基金加起来还要多,它们正在重新塑造国际投资业的版图,挑战全球金融格局。
“主权基金”全球盛行
西方媒体把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掌握资金及运作资金的模式称为“主权基金”(又称“国家基金”、“财富基金”)。尽管源自俄罗斯、中东和中国的主权基金被欧美一些国家视为“洪水猛兽”,但这些主权基金近来在国际市场上的活跃表现和未来可预期的“光明前景”,也让一些国家很眼红,纷纷打算效仿,成立自己的主权基金。法国经济财政和就业部长拉加德2月17日对媒体表示,她正考虑设立一个法国的主权财富基金。与此同时,日本执政党自民党的一位官员表示,将组建一个团队来研究创立主权财富基金的可能性,以分流日本高达9960.4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印度也有计划建立50亿美元的主权基金以投资煤炭、石油等外国企业。目前,已有36个国家设立了主权财富基金。而那些已经拥有主权基金的国家,也都计划扩大投资范围。卡塔尔首相阿勒萨尼日前也表示,卡塔尔投资局打算今明两年斥资150亿美元,用于购买欧美地区的银行业股,并在芬兰和马来西亚各成立价值10亿美元的基金。

作为政府的投资工具,主权财富基金在全球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诸如花旗银行、瑞士银行等受美国次贷危机重创的西方金融机构都得到了主权财富基金的大量注资。今年以来,主权基金的活动更是创了新的纪录。仅今年1月,主权基金在全世界范围内投资206亿美元,相当于去年主权基金全年投资额的三分之一。韩国在2005年就斥资200亿美元设立了自己的主权基金“韩国投资公司”,但一直“没有像样的成果”。看到中东和亚洲其他主权基金近来纷纷投资在次贷危机中受损的欧美金融机构,前不久,韩投公司以20亿美元入股了美国投资银行巨头美林公司。此外,迪拜国际资本公司首席执行官透露,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其管理资产规模从130亿美元提高至300亿美元,并将总资产六分之一至五分之一投资到印度、中国和日本。
规模已超对冲基金
由于主权财富基金主要来源于外汇储备盈余和自然资源出口盈余,有人称之为“石油和自然资源基金”。它不同于传统的政府养老基金,也不同于那些简单地持有储备资产以维护本币稳定的政府基金,而是一种全新的专业化、市场化的进取性投资基金,除进行股票、债券、房地产等风险性投资外,目前已大幅涉足股权投资,以追求自身利润的长期最大化。
由于资金来源于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实力均较为雄厚,如阿联酋的阿布扎比投资局辖下的资金资产达900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资产4300亿美元,挪威政府石油基金3560亿美元,超过很多国家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去年9月挂牌成立的中国投资公司资产也有2000亿美元。
沙特阿拉伯日前计划成立一只主权财富基金,预计其规模将超过阿布扎比9000亿美元的同类基金,成为全球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对于中东和亚洲其他政府所有的主权基金而言,这只新基金将成为强大的竞争对手。目前,亚洲国家主权基金对西方公司的投资不断增大,尤其是受到美国次贷危机严重冲击的金融机构。
除了阿联酋和新加坡,像挪威、沙特、澳大利亚等都掌握着数目庞大的“主权财富基金”,全世界共有约2.8万亿美元被这类国家基金所掌控,接近全球外汇储备的一半,其规模已超过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
主权基金何以崛起
在西方七国集团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结束后,俄日财长2月10日举行了双边会晤。两国财长同意扩大日俄间的经济和金融合作。在此前提下,俄财长库德林表示计划拓展俄罗斯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组合,拟买入日本证券,包括股票和公债。“我们对日本公债和日本企业的股票有兴趣。”
2003年,俄罗斯决定将石油出口的超额收入积累起来建立石油稳定基金。从2004年到2007年12月15日,稳定基金已积累了3.7万亿卢布(约1510亿美元)。今年1月底,俄罗斯将其总额达1570亿美元的石油稳定基金一分为二,成立了储备基金和国家福利基金。其中1250亿的储备基金用作国际油价下跌时的预算缓冲,另外320亿美元则为主要着眼于增长的主权财富基金。
主权财富基金的迅速崛起与当前世界经济结构性变化以及各国内部发展需要密切相关。近年来,世界经济持续增长,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势迅猛,加上国际油价持续居高不下,新兴市场国家和产油国积累了大量外贸盈余或石油美元。目前,亚洲国家外汇储备超过3.3万亿美元,中东石油美元高达2万亿,这为主权财富基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
美国国债收益率过低,是主权财富基金迅速发展的重要刺激因素。过去,无论是产油国还是贸易顺差国,大多以购买美国国债作为主要投资和保值方式。随着美元近年来不断贬值,投资美国国债的收益已不如先前那么有吸引力。外汇储备大国转而寻求把外汇储备转变成投资基金,投向风险较高、收益更高的资产,以达到保值、升值的目的。
主权财富基金兴起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稳定能力提高。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金融危机,新兴市场国家普遍扩大外汇储备以保持金融稳定。进入新世纪,新兴经济体的外汇储备年增20%,各国积累的外汇已大大超出稳定本币的需要量。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面临货币升值的压力,成立外汇投资公司有利于冲销国内市场过剩的流动性,防止经济过热,缓解本币升值压力。而对于俄罗斯及中东国家来说,他们建立投资基金还为了配合国家发展战略,减少对资源产业的过分依赖和能源价格波动的干扰,保证国家收入的多元化。
重塑国际投资版图
世界各地的投资银行和资产经理对于主权基金的兴起感到欢欣鼓舞。主权基金大约只占世界上所有养老基金总资产的八分之一,但主权基金却日益成为投行们的最主要客户。全世界的投行都在迪拜设立了分部,寻求从迪拜主权基金和其他投资者的投资行动中分得一杯羹。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主权基金使全球资本市场更为安全、稳定。当资本市场几乎崩溃时,你不必担心主权基金会和其他投资者一样陷入恐慌性抛售中,而且大部分主权基金并不像养老基金一样要定期支付红利因此需要频繁在股票市场上套现。这意味着,主权基金将能够成为一个长期战略投资者,这将有助于稳定股票和债券市场。
与私募股权基金和对冲基金相比,主权基金在并购上也采取了一种更为温和的方式。私募股权基金和对冲基金在并购中,一般采取极为激进的重组策略,从而引发众怒。而迪拜国际投资公司在2005年买下英国主体公园运营商杜莎夫人蜡像馆之后,却原封不动地保留了该公司的管理层。
主权基金已经成为叱咤国际金融界的重量级角色。去年7月,位于伦敦的巴克莱银行为了在竞购荷兰银行中击败对手,需要数以十亿美元的资金。然而,由于美国次级贷款危机正在肆虐,所有的银行信贷都在紧缩。巴克莱银行总裁鲍伯·戴尔蒙德紧急飞往新加坡去搬救兵。在数小时内,新加坡另外一家政府控制的主权基金淡马锡决定投入5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巴克莱银行的并购。尽管巴克莱银行在此次竞购中最终落败,然而淡马锡依然借此在巴克莱银行中持股2%。去年9月,淡马锡和新加坡航空在竞购中国东方航空集团24%股份中获胜,击败了对手香港国泰航空。
在过去五年中,全球外汇储备增长了近20%,已经达到5.6万亿美元。尤其是更大的玩家——中国和俄罗斯的出现。中国外汇储备不久前突破了1.3万亿美元,通过发行债券为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注资2000亿美元,且购买了黑石集团30亿美元的股票,西方世界发现主权基金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据预测,到2015年,主权财富基金的购买力将扩大到12万亿美元,其在全球资产的比例也将从现在的2.5%增长到9%。
当然,主权基金崛起最大的牺牲者可能就是美元。随着主权基金将其庞大的资产从美元债券上迁移出去,那么美元最大的支柱可能就会轰然倒下。由于主权基金对于新兴市场国家有着极强的投资兴趣,美元的处境可能更为不妙。正如美林证券的经济学家阿利克斯·皮特里斯说,“你有什么理由持有大量正在贬值的货币资产呢?”
挑战全球金融格局
近年来,主权财富基金迅速壮大并超过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引起国际社会的特别关注。有人甚至断言,主权财富基金正在改变全球的金融格局。
巨额资金由官方储备向主权财富基金转移,反映了当今国际金融力量和资本流向的巨大变化。据摩根士丹利公司预计,主权财富基金每年以4500亿至5000亿美元的速度递增,到2011年,主权财富基金有望超过全球官方外汇储备总额。设立主权基金之所以渐成潮流,也是因为其可以将国家的实力扩大至企业。“一国用主权基金购买了企业股份,那么该国的战略意图就可能会反映在被收购企业的经营策略上”。如印度设立煤炭、石油相关的主权基金,正反映了印度的战略意图。
由于资金规模巨大,主权财富基金大有成为未来国际投资领域主导力量的潜力。最近,亚洲主权基金频频向在次贷危机中受到重创的西方金融机构伸出援手,以帮助恢复投资者信心。摩根士丹利曾宣布,在其创纪录的94亿美元资产冲减后,中国主权基金中投公司向其投资50亿美元。瑞士银行也向某中东投资者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出售共计115亿美元的股权;而此前,花旗集团曾获得阿布扎比投资局75亿美元的注资。
主权财富基金的兴起,使得新兴市场国家正从发达国家的债权人转变成资产所有者。主权财富基金将使国际金融市场的权力重心发生根本性转移,全球金融市场格局将从美国单极支配向欧亚国家和产油国共同参与的多极体系转变。发展中国家显然已经成为金融投资的强势力量。全球的金融权力中心已不再属于美国。
从所有权角度看,主权财富基金的兴起也将使世界经济重心从私营部门转向国有部门。美国财政部估计,当前由各国政府控制的金融资本(外汇加上主权财富基金)约有7.6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总产出的15%。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的跨国公司将面临实力更强的政府投资基金的竞争,这将使资本主义市场规则受到重大挑战。
编辑:卢小平
“主权基金”全球盛行
西方媒体把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掌握资金及运作资金的模式称为“主权基金”(又称“国家基金”、“财富基金”)。尽管源自俄罗斯、中东和中国的主权基金被欧美一些国家视为“洪水猛兽”,但这些主权基金近来在国际市场上的活跃表现和未来可预期的“光明前景”,也让一些国家很眼红,纷纷打算效仿,成立自己的主权基金。法国经济财政和就业部长拉加德2月17日对媒体表示,她正考虑设立一个法国的主权财富基金。与此同时,日本执政党自民党的一位官员表示,将组建一个团队来研究创立主权财富基金的可能性,以分流日本高达9960.4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印度也有计划建立50亿美元的主权基金以投资煤炭、石油等外国企业。目前,已有36个国家设立了主权财富基金。而那些已经拥有主权基金的国家,也都计划扩大投资范围。卡塔尔首相阿勒萨尼日前也表示,卡塔尔投资局打算今明两年斥资150亿美元,用于购买欧美地区的银行业股,并在芬兰和马来西亚各成立价值10亿美元的基金。

作为政府的投资工具,主权财富基金在全球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诸如花旗银行、瑞士银行等受美国次贷危机重创的西方金融机构都得到了主权财富基金的大量注资。今年以来,主权基金的活动更是创了新的纪录。仅今年1月,主权基金在全世界范围内投资206亿美元,相当于去年主权基金全年投资额的三分之一。韩国在2005年就斥资200亿美元设立了自己的主权基金“韩国投资公司”,但一直“没有像样的成果”。看到中东和亚洲其他主权基金近来纷纷投资在次贷危机中受损的欧美金融机构,前不久,韩投公司以20亿美元入股了美国投资银行巨头美林公司。此外,迪拜国际资本公司首席执行官透露,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其管理资产规模从130亿美元提高至300亿美元,并将总资产六分之一至五分之一投资到印度、中国和日本。
规模已超对冲基金
由于主权财富基金主要来源于外汇储备盈余和自然资源出口盈余,有人称之为“石油和自然资源基金”。它不同于传统的政府养老基金,也不同于那些简单地持有储备资产以维护本币稳定的政府基金,而是一种全新的专业化、市场化的进取性投资基金,除进行股票、债券、房地产等风险性投资外,目前已大幅涉足股权投资,以追求自身利润的长期最大化。
由于资金来源于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实力均较为雄厚,如阿联酋的阿布扎比投资局辖下的资金资产达900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资产4300亿美元,挪威政府石油基金3560亿美元,超过很多国家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去年9月挂牌成立的中国投资公司资产也有2000亿美元。
沙特阿拉伯日前计划成立一只主权财富基金,预计其规模将超过阿布扎比9000亿美元的同类基金,成为全球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对于中东和亚洲其他政府所有的主权基金而言,这只新基金将成为强大的竞争对手。目前,亚洲国家主权基金对西方公司的投资不断增大,尤其是受到美国次贷危机严重冲击的金融机构。
除了阿联酋和新加坡,像挪威、沙特、澳大利亚等都掌握着数目庞大的“主权财富基金”,全世界共有约2.8万亿美元被这类国家基金所掌控,接近全球外汇储备的一半,其规模已超过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
主权基金何以崛起
在西方七国集团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结束后,俄日财长2月10日举行了双边会晤。两国财长同意扩大日俄间的经济和金融合作。在此前提下,俄财长库德林表示计划拓展俄罗斯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组合,拟买入日本证券,包括股票和公债。“我们对日本公债和日本企业的股票有兴趣。”
2003年,俄罗斯决定将石油出口的超额收入积累起来建立石油稳定基金。从2004年到2007年12月15日,稳定基金已积累了3.7万亿卢布(约1510亿美元)。今年1月底,俄罗斯将其总额达1570亿美元的石油稳定基金一分为二,成立了储备基金和国家福利基金。其中1250亿的储备基金用作国际油价下跌时的预算缓冲,另外320亿美元则为主要着眼于增长的主权财富基金。
主权财富基金的迅速崛起与当前世界经济结构性变化以及各国内部发展需要密切相关。近年来,世界经济持续增长,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势迅猛,加上国际油价持续居高不下,新兴市场国家和产油国积累了大量外贸盈余或石油美元。目前,亚洲国家外汇储备超过3.3万亿美元,中东石油美元高达2万亿,这为主权财富基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
美国国债收益率过低,是主权财富基金迅速发展的重要刺激因素。过去,无论是产油国还是贸易顺差国,大多以购买美国国债作为主要投资和保值方式。随着美元近年来不断贬值,投资美国国债的收益已不如先前那么有吸引力。外汇储备大国转而寻求把外汇储备转变成投资基金,投向风险较高、收益更高的资产,以达到保值、升值的目的。
主权财富基金兴起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稳定能力提高。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金融危机,新兴市场国家普遍扩大外汇储备以保持金融稳定。进入新世纪,新兴经济体的外汇储备年增20%,各国积累的外汇已大大超出稳定本币的需要量。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面临货币升值的压力,成立外汇投资公司有利于冲销国内市场过剩的流动性,防止经济过热,缓解本币升值压力。而对于俄罗斯及中东国家来说,他们建立投资基金还为了配合国家发展战略,减少对资源产业的过分依赖和能源价格波动的干扰,保证国家收入的多元化。
重塑国际投资版图
世界各地的投资银行和资产经理对于主权基金的兴起感到欢欣鼓舞。主权基金大约只占世界上所有养老基金总资产的八分之一,但主权基金却日益成为投行们的最主要客户。全世界的投行都在迪拜设立了分部,寻求从迪拜主权基金和其他投资者的投资行动中分得一杯羹。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主权基金使全球资本市场更为安全、稳定。当资本市场几乎崩溃时,你不必担心主权基金会和其他投资者一样陷入恐慌性抛售中,而且大部分主权基金并不像养老基金一样要定期支付红利因此需要频繁在股票市场上套现。这意味着,主权基金将能够成为一个长期战略投资者,这将有助于稳定股票和债券市场。
与私募股权基金和对冲基金相比,主权基金在并购上也采取了一种更为温和的方式。私募股权基金和对冲基金在并购中,一般采取极为激进的重组策略,从而引发众怒。而迪拜国际投资公司在2005年买下英国主体公园运营商杜莎夫人蜡像馆之后,却原封不动地保留了该公司的管理层。
主权基金已经成为叱咤国际金融界的重量级角色。去年7月,位于伦敦的巴克莱银行为了在竞购荷兰银行中击败对手,需要数以十亿美元的资金。然而,由于美国次级贷款危机正在肆虐,所有的银行信贷都在紧缩。巴克莱银行总裁鲍伯·戴尔蒙德紧急飞往新加坡去搬救兵。在数小时内,新加坡另外一家政府控制的主权基金淡马锡决定投入5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巴克莱银行的并购。尽管巴克莱银行在此次竞购中最终落败,然而淡马锡依然借此在巴克莱银行中持股2%。去年9月,淡马锡和新加坡航空在竞购中国东方航空集团24%股份中获胜,击败了对手香港国泰航空。
在过去五年中,全球外汇储备增长了近20%,已经达到5.6万亿美元。尤其是更大的玩家——中国和俄罗斯的出现。中国外汇储备不久前突破了1.3万亿美元,通过发行债券为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注资2000亿美元,且购买了黑石集团30亿美元的股票,西方世界发现主权基金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据预测,到2015年,主权财富基金的购买力将扩大到12万亿美元,其在全球资产的比例也将从现在的2.5%增长到9%。
当然,主权基金崛起最大的牺牲者可能就是美元。随着主权基金将其庞大的资产从美元债券上迁移出去,那么美元最大的支柱可能就会轰然倒下。由于主权基金对于新兴市场国家有着极强的投资兴趣,美元的处境可能更为不妙。正如美林证券的经济学家阿利克斯·皮特里斯说,“你有什么理由持有大量正在贬值的货币资产呢?”
挑战全球金融格局
近年来,主权财富基金迅速壮大并超过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引起国际社会的特别关注。有人甚至断言,主权财富基金正在改变全球的金融格局。
巨额资金由官方储备向主权财富基金转移,反映了当今国际金融力量和资本流向的巨大变化。据摩根士丹利公司预计,主权财富基金每年以4500亿至5000亿美元的速度递增,到2011年,主权财富基金有望超过全球官方外汇储备总额。设立主权基金之所以渐成潮流,也是因为其可以将国家的实力扩大至企业。“一国用主权基金购买了企业股份,那么该国的战略意图就可能会反映在被收购企业的经营策略上”。如印度设立煤炭、石油相关的主权基金,正反映了印度的战略意图。
由于资金规模巨大,主权财富基金大有成为未来国际投资领域主导力量的潜力。最近,亚洲主权基金频频向在次贷危机中受到重创的西方金融机构伸出援手,以帮助恢复投资者信心。摩根士丹利曾宣布,在其创纪录的94亿美元资产冲减后,中国主权基金中投公司向其投资50亿美元。瑞士银行也向某中东投资者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出售共计115亿美元的股权;而此前,花旗集团曾获得阿布扎比投资局75亿美元的注资。
主权财富基金的兴起,使得新兴市场国家正从发达国家的债权人转变成资产所有者。主权财富基金将使国际金融市场的权力重心发生根本性转移,全球金融市场格局将从美国单极支配向欧亚国家和产油国共同参与的多极体系转变。发展中国家显然已经成为金融投资的强势力量。全球的金融权力中心已不再属于美国。
从所有权角度看,主权财富基金的兴起也将使世界经济重心从私营部门转向国有部门。美国财政部估计,当前由各国政府控制的金融资本(外汇加上主权财富基金)约有7.6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总产出的15%。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的跨国公司将面临实力更强的政府投资基金的竞争,这将使资本主义市场规则受到重大挑战。
编辑:卢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