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配合不好”说开去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n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尝有幸作为评委参加了多次各级各类的课堂教学评比活动,课后选手或者听课老师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发出这样的哀叹:“教师的教学设计得很不错,可惜就是学生配合不到位,不然的话……可惜得很呀!”言下之意就是课堂上学生不会很好地“配合”老师的教学,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意想不到”,使课堂教学时间不够或者结构不完整,失去了“精彩”。
  仔细思考,好象有些道理,我们的课堂教学,细化到每节课,都应有自己的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的完成与否,是课堂教学考评的重要依据之一。为此,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根据教材的内容,在备课时凭自己的多年的经验进行“缜密”策划,把教学的每一个步骤都设想得很周到、细致,如教师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学生什么时候做什么样的活动等都写得清清楚楚,甚至每个环节的教学时间都精确到分钟。上课时,教师忙于实施自己细致的教案,如果课堂上“一帆风顺”,那么,自己设计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能够如期完成,教学基本完整。至于课堂中,学生有什么学习需要,以及学生因个体差异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学习情状,或者提出的“与课堂教学无关”的问题、追问,教师往往“视而不见”,或是轻描淡写地一句“课外去研究”而打发了。因为,如果教师过问了学生的这些问题、追问:一是教案中没有考虑到这个环节,也没有留给的时间,要是解决这些“料想”以外的问题,势必就影响自己下一步的“精心预设”,导致课堂教学的某些环节不能如期完成而留有结构缺憾;二是备课时教师就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自己或不能解答,或不能让提出问题、追问的学生“满意”,而影响自己在学生中的形象,干脆就当着自己没听见或者不过问,搪塞过去。特别是参加评优课时,这方面更是表现突出,于是学生配合不配合老师完成预设的教学计划就成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
  我们应有这样的共识:预设与生成并不是对立的,它们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预设精彩且能如期实施的课,算是成功的课;预设精彩且能不断生成的课,才算是精彩的课。而过分强调预设缺乏必要的开放和不断的生成,就会使课堂教学变得呆板、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和活力。使师生生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单纯依赖开放和生成,缺乏对课堂的精心准备和必要的预设,课堂教学则会变得无序、失控和自由化,缺乏目标和计划,使师生生命力得不到高效发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既要注重预设,也要关注生成。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适,追求动态生长,从而让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精彩。
  教学必须强调预设,没有预设的课堂必定是无序的。教师在进行教学预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内容和实质。预设时要心中有学生,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生活经验为基础,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保持“非预期”和“多种可能性”的意识,要考虑教学进程经常会被学生的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所打断或偏离,而不能仅仅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要根据课程标准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而不能只预设知识目标。预设时要挖掘教材中能引发学生思考并对学生发展有效的信息,也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预设时也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预设要为生成留有余地,一方面是为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质疑问难、探究尝试、拓展开发,为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另一方面是为课堂预设多样化的教学通道,给教师自身教学环境的适应和教学步骤的调整留足空间。
  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解释》一课时,我考虑到教材中出现的第一幅图是五位同学的身高曲线图,五种不同颜色的线一会儿平一会儿陡,一会儿分散一会儿交叉。我在猜测着,如果让学生观察后,除了颜色不同,有时交叉外,学生是没有认知水平来分析出身高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复杂规律的。假如用这幅图的话可能要花费不少时间来进行引导的,还会分散本课的重点。于是,教师自己表演一个腹痛的小品,让学生说现象说猜测。在教学过程中,这样的处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生动形象,学生生活经验又有,于是兴趣很浓,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教学必须关注生成,没有生成的课堂起码是缺彩的。教育家布鲁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课堂教学是师生在特定情境中的交流和对话,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动态的。备课再仔细,预设再充分,教师也无法预计课堂教学中可能发生的一切。在课堂上,我们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教学任务要解决这个问题,可学生非要解决另一个问题,这说明他们被更重要的问题所吸引,迫切希望先解决那个问题。这时如果转而引导学生围绕他们的问题去探究,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兴致必然高昂。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之间的认知基础、思维特点和心理状态差异,当成一种潜在的教学资源来对待,及时调整教学预设,形成新的教学方案,改变课堂格局,积极引导学生兴趣,拓展思维空间,同步地加强对诸如学生基础、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教学预设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变通性,真正地将科学的课堂预设与对课堂生成的管理融为一体,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焕发师生生命活力,这既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机智的显现。
  如我在教学《种子里面有什么》时,学生对种子发芽生长中什么部分重要产生了非常强的兴趣,如果勉强继续下一个教学环节不是不可以,我考虑到学生的情况,考虑到下节课要系统学习对比实验的设计,我就“将计就计”地与学生研究起这个问题,在我的指导下,学生完成了实验设计,将种子分五组进行比较科学的研究实验。对照组:完整的蚕豆种子。实验一组:剥去种皮的蚕豆种子,以实验种皮对种子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二组:将完整的蚕豆种子剪成上、下截,上截带有小芽,下截没芽。以实验小芽对种子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三组:将蚕豆种子剥去种皮,再小心地将种子分成两瓣,一瓣带有小芽,另一瓣不带小芽。以实验小芽和子叶对种子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四组:将蚕豆浸泡发胀至长出小芽,然后将小芽的尖尖用剪刀剪去。以实验长出的小芽对种子长成植株的影响。通过实验,学生大胆设想,“从实验情况看来,既然种子的子叶的大小对种子发芽生长影响不大的话,我们能不能在种子播种之前,按照实验组三的做法,将种子截成两截,把留有胚芽部分的一截播种,播种后期加强水肥的管理。而另外一截可以送到加工厂去提取淀粉等营养物质,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这样能够提高种子的利用率。”此活动获得了江苏省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由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不管是在课前预设时,还是在课堂生成时,要从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关注学生的发展,要在师生的互动的过程中谋求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责任编辑:李雪虹)
其他文献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 中职 课程改革  一 、本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一)企业用人要求变化  近年来,一些制造业的工厂里开始引进智能化的机器人,直接取代了工作重复性高的生产人员,因此企业对这类一线生产人员的需求骤减,更需要能控制復杂操作内容的技术性人员。所以,对中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更高,也对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要求更高。如何让中职学生能够快速适应企业岗位的变化并能快速掌握现岗位技能
习近平总书记向大赛发来贺信,高度肯定技术工人队伍的重要地位,深刻阐述职业技能竞赛的积极作用,对参赛选手寄予殷切希望,对做好技能人才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总书记的贺信在各代表团持续引发强烈反响。  纵深化发展 强新时代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技能人才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技能人才工作的根本遵循。各代表团纷纷表示,将围绕自身发展优势和特色,进一步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加强技能人才队
2018年2月6日上午,中组部副部长、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到北京五洲大酒店慰问看望高技能人才,并代表人社部党组向工作在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致以节日的问候。人社部副部长汤涛及北京市政府有关负责同志陪同慰问。  在北京五洲大酒店,尹蔚民走进黎长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实地参观、了解第六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黎长新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等方面情况,观看了五洲大酒店中式面点、中式烹调、西式面点和西式烹调4个专业团队现
【缘起】    今天一早,我刚到教室,同桌谢炳就冲我喊道:“周正勇,昨晚在咱们班的QQ群里怎么没看到你啊?‘潜水’去了吧?”我回答说:“是呀,昨晚,我在教我那菜鸟表姐玩QQ游戏呢!”  每每批改学生的日记,类似新鲜的词语能搜罗一大堆。这就是平时学生们津津乐道的网络语言。诸如以“酷”表示有个性,以“美眉”(MM)来称呼女子,以“恐龙”来表示憎恨,学生早已经用的得心应手,至于“顶”、“灌水”、“PK”
关键词: 翻译项目 翻译组织 功能翻译理论 国际技能交流活动  古往今来,翻译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技术传播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翻译的水平和组织工作的质量,对所在项目能否顺利推进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多语种人员共同参与的项目中,如何同时兼顾不同语种人员的交流需求,达到甚至超出项目预期目标,是对翻译组织工作的考验。笔者所在单位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是中国首批參加世赛的单位之一,于2015
小学教材中的教学范文通常分为精读与阅读两类。就常规而言,两者在受重视程度、教学要求、教学处理的精细化等方面均有一定差别,对于教者,一般体现为厚前薄后。阅读课文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所学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因此多数教者往往把它置于安排学生自学的位置,即使讲读,课时安排也相对较少,讲授往往不精。但在事实上,根据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的等实际情况,在备课、授课中灵活处理、因材施教,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
“内敛,安静,感性,善良”这是90后大男孩杨振宇给自己的评价,进入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的几年来,他不断汲取着新鲜的养分,在设计的领域里追逐着自己的梦想,不仅在两年时间里顺利取得了技师资格,更在大赛中崭露锋芒,一举荣获国际学生手表创新设计大赛银奖。  走进设计的大门,开启另一扇窗  这个从小城镇走出来的男孩从来到广东这个大城市的那一刻起,就为自己选择了一条新的道路,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生活里,学习、钻研
笔者近年担任《历史与社会》课教学,有幸成为该综合课程一线的实践者。在边学边教边思的过程中,感受到课程设置的深远意义和担负的重任,既为课程的先进理念和教学中可喜的变化高兴,也替课程实施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而担忧。下文就教学现状的思考、对策以及对课程性质、理念的粗浅理解和感悟就教于识者。    一、《历史与社会》教学现状的“喜”与“忧”    新课程理念先进,教材新颖而时尚,图文并茂,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
摘 要: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发展智能制造,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支撑。本文以制造业发达的杭州市萧山区为例,调研分析了萧山区企业发展智能制造所面临的人才问题,提出高端机电类技能人才协同培养方案和推进协同培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智能制造 人才培养 机电类技能人才 协同培养  课 题:本文系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编号:2017119)研究成果。  智能制造是新一代信息技
摘要:写作是一种体现创造活动的心理能力,而目前的应用文教学把写作能力的培养以技能的形式加以训练。通过横向比较,不唯发现我国的应用文写作教材与国外中学应用文写作教材中体现出的教学理念有不少不同之处。作文是一个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对个人来说,是精神独创的结晶,没有个人独特的体验,就没有生命。因此,作文(特别是应用文)的教学、写作要贴近生活,贴近自我。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德比较